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5的文章

佛緣深厚之人,身上往往都有這“六種”揮之不去的印記,他和你拜了多少佛,燒了多少香無關,而是你生生世世在輪迴中積累的業力在阿賴耶識中留下的痕跡。

佛緣深厚之人,身上往往都有這“六種”揮之不去的印記,他和你拜了多少佛,燒了多少香無關,而是你生生世世在輪迴中積累的業力在阿賴耶識中留下的痕跡。 佛經有云 「若無善根,不聞佛法」你今生對佛法升起一絲一毫的歡喜心,都不是偶然,而是你過去種下的善根,如今因緣和合,開始發芽了。 所謂的佛緣, 就像一首你沒聽過卻莫名熟悉的古老旋律,當祂在你身邊響起,你的心會不自覺安靜下來,甚至會有ㄧ絲莫名的感動與鄉愁,那個家就是你清淨的自性。 第一個特徵,心性慈悲,不忍傷生,你看見流浪貓狗會心生憐憫,甚至不忍心踩死一隻螞蟻,這不是多愁善感而是你內在的慈悲心,是菩提心的種子,你淺意識裡明白,眾生平等,皆有佛性。 第二個特徵,直覺敏銳,能見人心,你總能輕易看穿別人的偽裝,洞察事件背後的真相,這不是世故,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清明,王陽明講至良知,你的良知就像ㄧ面沒有灰塵的鏡子,能映照萬物的本來面目。 第三個特徵,常感人生世苦,不戀世俗,即便生處順境,你也隱隱覺得這個世間不究竟,你很難像其他人一樣,在短暫的聲色犬馬中,獲得長久的滿足,因為你靈魂深處知道,這一切都是金剛經說的夢幻泡影,你有ㄧ個更重要的使命要去完成。 第四個特徵,獨處不孤,享受寧靜,比起喧囂的人群,你更喜歡一個人待著,在獨處中你非但不感到孤獨,反而覺得安祥自在, 彷彿鏈接某種更高維的能量,這是你禪定義的顯現,是回歸內心的自然傾向。 第五個特徵,歴經磨難,總能逢兇化吉,你的人生或許比別人經歷更多坎坷與背叛,但你要知道,凡是磨你,皆是度你,這些都是在幫你消除舊業,並且每到絕境,你總能遇到貴人相助或有神來之筆,讓你化險為夷,這是你過去累積的福報在保護你。 第六個特徵,聽聞佛法,如獲至寶,當別人覺得佛經枯燥,道理空洞時,你ㄧ聽到因果、無常、空性、這些詞彙,內心會產生強烈震撼與共鳴,感覺字字句句都說在你心坎裡,彷彿ㄧ個離家已久的孩子,終於聽到了故鄉的呼喚。 若你身上有這些印記,看看你有幾個?請不必懷疑,佛說,你是我走失已久的孩子,只因淘氣懵懂無知墮了紅塵;你只管照顧好心裡的菩提種子,讓祂生根發芽,枝繁葉茂,花開果結。念佛有四:(一)實相念,(二)觀想念,(三)觀像念,(四)持名念。當你一言及念, 便是心識,妄念愈念則執念愈起,一心正念(淨念)以排除紛紛妄念,《楞嚴經》「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特別是「淨念相繼」意指持續地保持念佛時的清淨狀態。持名一法,...

聖嚴法師:什麼是六種根本煩惱?就是我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我見。(Worry)

聖嚴法師:什麼是六種根本煩惱? 如果歸納起來, 我們放不下的有六種根本煩惱,那就是我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我見。 「我貪」是什麼? 有的人喜歡特定的墊子或座位,換了就不舒服,就坐不下了。還有,喜歡寧靜的環境、柔和的光線、舒暢的空氣,才能修行,這雖是初心學禪者應有的選擇,但卻都屬於貪。 「我瞋」是什麼? 比如說 不喜歡太硬的坐墊、吵鬧的環境、粗重的身體、散亂的心。 有一次,一位居士來報名打禪七時,先問:「某某人來不來? 他來了我就不報名了。 上次禪七中我本來可以打得好一點的,就是他那幾個經常的動作教我討厭,結果一坐下去就想到他,就沒辦法坐得好了。」 這種容易對環境起瞋心的習氣,是修行的大障礙。 「我痴」是什麼? 自己徬徨無主,又不知信仰三寶,不願相信因果; 自己愚昧無知,既不希望聽聞佛法,也不願意知道修行佛道的門徑; 自己盲目附和,信奉鬼神,還指正統的佛法是迷信。 曾有一位美國女士,學過一種外道法,再參加我的禪七,她總是執著以往的修行觀念,結果,第三天就離開了。 理由是用我的方法修行,所產生的功能比她過去的更差。我告訴她: 「戴了墨鏡看世界,連太陽也是黑暗的。若不能放下成見,你就無法窺見禪門。」 可見「我痴」影響修行有多大。 「我慢」是什麼? 是自以為是,恃才傲物,氣勢凌人,得少為足; 自己才能不夠卻處處逞能; 小有些微感應的靈異,便以為得大神通; 自己實未解脫煩惱而以為已得解脫; 或者自暴自棄而又嫉妒賢能之士; 小有修行而以大修行者自視。 我曾遇到好多位中外人士,說出我的修證位次,或要收我為他們的弟子,或者說出他們自己的果位,這些都是我慢的例子。 「我疑」是什麼? 就是對自己的能力和立場沒有自信,對人對事對物不敢信賴,稍有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杯弓蛇影,時時刻刻都在憂慮自己的安全問題,為了保護自己,往往會傷害別人。 許多人懷疑他們自己的根器,以為不是修行的材料; 只要在修行的道路上略受挫折,立即生起退心,不但不學佛了,而且反過來懷疑釋迦佛教法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我見」是什麼? 是堅持先入為主的看法,不論是來自宗教、哲學、科學、常識或生活經驗的任何見解,只要違背因果原則及因緣觀念的,便落於邪見及我見。 依據因果的原則,人人應該為善去惡地修福修慧; 依據因緣的觀念,無一物不是暫時的假現。 所以遇順境不致貪著,遇逆境不會失望,既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 總之, 若對...

㊙️《心經》中有一句宇宙級能量咒語,很多學佛人都不知道。“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The Heart Sutra)

࿐《心經》中有一句宇宙級能量咒語,很多學佛人都不知道!࿐ 心經,是大乘經典之一,僅260字,但是義理深奧,涵蓋了本師的主要思想。 由於心經言簡意賅,很多人都能夠背誦出來。 不過在260字中,有1句話,往往被人們所忽略。 這句話,就是最後1句咒語: “揭諦 揭諦,波羅 揭諦,波羅 僧揭諦,菩提 薩婆訶。” 這句咒語是梵文,沒有直接翻譯為中文,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意義,故而就忽略了它。 這是密咒,本來不翻譯其意。 如果要按照梵文來翻譯,大致意思就是: 去經歷,去成就,去往彼岸,去成就無上菩提吧。 《心經》裡的最後一句話,要分開來看,來品: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第一個“揭 諦”表示要斷一切惡。 第二個“揭 諦”表示要修一切善。 第三,“波羅 揭諦”表示斷盡煩惱證得解脫。 第四,“波羅 僧揭諦”表示自己要斷煩惱證解脫,度大眾斷煩惱證解脫。 第五,“菩提 薩婆訶”表示自己斷了習氣,還要度一切眾生。 其中,揭諦 揭諦,就是斷煩惱,證解脫。 第二個要有正見,我不能光為自己,要專心為眾人。 借用孟子的話: “使先知覺後知”,就是先知先覺的人,教導後知後覺的人。 這個“見”就是正見。 這樣的正知正見隨時隨地也不放逸,就是要斷煩惱證解脫。 然後到彼岸去了,到安樂的彼岸,獲得精神的解脫。 我們學習了心經,就要用心經。 心經告訴我們,去經歷,去實踐,去創造,去堅持,幫助更多人,才能到達彼岸。 很多人學了很多,讀了很多,但不去做,是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的。 用好心經的能量,是不可估量了,它能指引我們的方向,淨化生命,淨化生活,進而淨化世界。 我們在用的過程中,也要深信不疑持誦就會有感應。 沒有誠心,何有感應。 這是古今所有的感應事跡,無數次證明過的事實。 我們如果把最後的咒語作為持誦的功課,觀呼吸一樣,同樣是一個法門,而且是重要的心要法門。 一定要重視起來。 每天持誦七遍起,最好四十九遍,多則不限。 一定會有感應,一定會對我們的修行、身體、事業、家庭都有幫助。 咒,就是一種真言,一種最真實、最有力的言語。 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之後,他的心靈就最終擺脫了色受想行識的重負。 便和宇宙萬物全息相應,便看見了三世十方的所有景象,得知了宇宙萬物的一切根源。 同樣驗證了這一秘密,照見了“色”和“受、想、行、識”都是“空”的。 而這種“空”,自然也就是萬物的本質,世...

㊙️【切記:「我」即是輪迴的根本】 (The root of reincarnation)

【切記:「我」即是輪迴的根本】 01 就看你能不能放下“我” 一個修行人要細緻地照顧好自己,人是會犯業障的,最容易犯的就是我執。 我執越大,煩惱越重,最重的就是貪、瞋、癡。 「貪」還好一點,「嗔」如果發起來就厲害了。 別人看你的眼神或是口氣不對,馬上就感到「我」被冒犯了,心態就像掉進地獄一樣。 要切記:「我」就是輪迴的根本,我執越重,煩惱越重,功德相即是我執很輕。 最真實的修行功夫,就是看你能不能放下這個「我」。 事實上,這個「我」也只是因緣和合的假象,「我,非我,是名為我」。 就像大家都知道「汽車」是各個零件組裝的集合,一旦被拆開了,任何一個零件都不能稱為「汽車」。 這個身體也是一樣的,不過是一個組裝而成的生物體,它並不是真正的“我”,只是運載神識的一個工具,是神識的載體。 投胎為人,它的名字就叫人;投胎成狗,這個生物體就叫狗。 而且它會生老病死,終將塵歸塵、土歸土,我們只能使用它,絕不能依靠它、皈依它。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身體來到世間到底是要做什麼的,不是來造業的,也不是為了享受,而是要好好地借假修真。 02 正念越熾盛越能照見不善念 我們如果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習氣還很重,毛病還很多,就會虛心一點。 一個虛心的人講話一定會留三分空間給自己。 當我們覺得理直氣壯的時候,往往講話會比較硬。 佛教把瞋心分為「有理嗔」和「無理嗔」。 有理時,得理不饒人;沒理時,也要強佔三分,自我包庇。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習氣很重、智慧也不究竟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謙虛,嗔心的火自然就會熄滅掉很多。 修行第一個就是發誓不嗔,斷嗔。 嗔心不斷,無法解脫。 瞋是輪迴最大的動力,地獄的猛火很多都是由瞋點起來的,而且連欲界都出不了,更不要說出色界、無色界了。 所以, 從修行上來講,我們要先把惡制止住,這樣心才能平定下來,心平定下來了才能生出智慧。 平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正念越熾盛,越能照見不善念,越能有力地遏制不善的業。 不動佛是持戒、不瞋而得成就的,它的心咒也非常對我們的機。 我們做早課第一句就是:「妙湛總持不動尊。」我師父悟公上人也說,「不動」才「尊」。 所以,瞋恨心重的,要多念不動佛心咒,訓練我們的心如如不動。 03 一切都是增上緣 以後,要把別人當成我們修行的檢驗。 使你心生瞋恨的對象,要知道那是對方在業力的支配下一定會做的事,要從對方身上看到:那就是曾經的我。 我以前問過師父,...

㊙️【消災免難的妙方】積累功德。我們累積的功德可以助我們避免災難。災難從那裡來?雖然是外面的天災人禍,可是沒有業障也招感不來,所以待人接物要清淨身口業,身做好事,口說好話,意存好心。實行三好可以消災免難。

圖片
㊙️【消災免難的妙方】 古語云: 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 自然界有很多災害,人為的疾病,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人間要找一個沒有災難的淨土是並非易事。 怎樣才能讓自己及家人消災免難呢? 積累功德。 我們累積的功德可以助我們避免災難。 認錯謙虛也可以抵銷災難。 家裡有孩子犯錯了,孩子被打時,就喊爸爸媽媽我知道錯了,父母就打不下去了。人生要學習的很多,學習認錯,低頭,謙虛,才會有進步。 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滌罪過,也可以消災免難。好比一碗水如果抓一把鹽放進去,這個水很咸不能喝了,如果抓一把鹽放進一缸水里,卻不會很咸。意思是假如我們發心廣大,慈悲仁義如將清水加到鹽水裡。 廣結善緣也可以消災免難,與人為善會得到好處的。 多讀書,多一點智慧和靈巧,會事先知道這些資訊也可以預防,消災避難。 待人有慈悲心很肯幫助人,也可以逢凶化吉。 災難從那裡來?雖然是外面的天災人禍,可是沒有業障也招感不來,所以待人接物要清淨身口業,身做好事,口說好話,意存好心。實行三好可以消災免難。 畏懼因果 畏懼因果也可以消災免難。災難有因果的關係,在佛教里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招因不怕,貪、竊盜,等到惡果來時他才怕,所以我們要像菩薩一樣畏因,就是完全不造作惡事。 說到因果,大家沒有注意這個道理,事實上,世間上只有因果不會欺騙我們。世間上有人見行善的人受苦,行惡者則富有,以為沒有因果,其實我們看不到因緣果報通三世。 做善事沒有得到好報,是因為前世因緣還債,好像你銀行的存款,不會因為你做惡而不給你,只是以後你用完了就沒有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不是說你信仰了佛菩薩,佛菩薩就會保佑你發財。很多事情如:健康、事業、信仰道德都有因果,身體要運動,才有健康,因此健康也有健康的因果,不能錯亂因果。 有一個年輕人到王爺廟里拜拜,希望神明給他發財,騎了一個摩托車趕回去上班,可是駕太快了,結果車毀人亡,父親放不下,認為兒子是去拜王爺才出車禍,如果沒有拜拜就不會死亡了。於是想到廟里打毀神像,廟祝出來說老先生你不可以怪王爺,王爺也想去救他,只是你兒子駕得太快了,王爺騎的白馬趕不上摩托車所以才出車禍。 所以快有快的因果,你違背了因果的定律,有災難不能怪人,如現在社會殺生,竊盜,損人利己,欺善怕惡,你說能沒有因果嗎? 所以說,我們要消災免難,要正知正見,深信因果,清淨身心。 摘錄自 星雲法師人間法...

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消業障+增福慧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三學1 三家1 三寶1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1 三無漏學2 三皈1 三福田1 上師1 不動心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1 不可思議4 不思議業1 不殺生1 不生不滅1 不知道1 不肯改過就是凡夫1 不能1 不譏他過2 世間1 中國1 中招1 久病不癒1 了凡先生1 了生死2 五常1 五福臨門1 五逆十惡1 1 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1 人命無常呼吸間1 人性的弱點1 人棄常則妖興1 人生八苦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1 人生就是一場戲1 人生的意義1 人生酬業2 人間福報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1 什麼是佛教1 什麼是修行人1 仁義禮智信1 仙風道骨1 以戒為師1 以苦為師1 佛像1 佛化家庭1 佛學1 佛學名相7 佛學院1 佛教4 佛教徒1 佛教藝術1 佛教術語4 佛歡喜日1 佛法1 佛法僧1 佛法難聞1 佛的智慧3 佛眼1 佛經1 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1 佛說1 佛陀1 供養2 保證1 信仰1 信佛很難1 信念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1 信願行1 修學三要轉忍空2 修學次第信解行證1 修定1 修福1 修福報1 修行21 修行人2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1 修身法寶1 修道1 修道難1 做人1 做人做事的道理1 傳奇1 傳統1 僧寶1 儒家1 儒教1 儒釋道1 充滿法喜1 八識田1 六如1 六念1 具足1 冤冤相報1 冥冥之中1 別人不善與我何干?2 劉素雲老師1 功夫1 功夫成片1 功德2 功課1 功過簿1 努力1 十善2 千萬不要1 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1 千金難買早知道1 1 南懷瑾先生1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南無阿彌陀佛3 印光大師文鈔3 吃素1 合一1 吉祥日1 同名同生1 同名神同生神1 吸引力法則1 命中注定2 命運2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1 咒語1 問題1 善導大師1 善知識7 善終1 四依止1 四句偈2 回報1 因果2 因果十來偈1 因果定律1 圖文轉載1 在家修1 地獄2 執著2 報應1 境界2 增福慧1 2 夢參長老2 夢境2 大乘佛法2 大佛頂首楞嚴經2 大德1 大雄寶殿1 天上不會掉餡餅1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 天地君親師1 天堂1 天神1 太平日子1 如何1 如是觀1 如果1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1 妄想1 媽祖1 孔子1 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1 1 孝親尊師1 孝道1 學佛14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2 學佛最大的一個目標是了生死1 學佛答問1 學問1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 學校沒有教的事1 宇宙人生的真相1 宇宙法則1 安樂1 宗教1 宗薩欽哲仁波切1 定中1 定弘法師2 宣化上人4 宣化上人開示2 工具1 布施1 師兄1 師父1 1 常做惡夢1 常見辭彙1 常識1 幸福美滿的教育1 廣化法師1 廣欽老和尚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1 彼岸1 往生1 後悔1 1 心出家1 心外求法謂之外道1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1 心如止水1 心安理得1 心平氣和1 心想事成1 心理學1 心經1 忍辱1 念佛3 念佛人1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1 念佛感應故事1 念佛成佛了生死1 念頭1 思想1 恩田1 悟道法師2 悲田1 惡道1 意識1 愚癡1 感應1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1 慚愧1 慧命2 慧律法師4 懺悔2 懺悔業障7 成就2 2 戒定慧2 戒定慧三學1 戒神1 拜佛1 拜懺1 持戒1 2 掌控1 接受1 改習氣1 改變1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1 改變命運的鑰匙6 改過就是改命1 改過自新1 放下4 故事5 敬田1 文化1 斷捨離3 斷煩惱1 早課1 星雲大師1 普門品1 智仁勇三達德1 智慧4 最大的一個目標1 最簡單的方法1 最高級的修行1 會集1 有捨才有得1 朝聞道夕死可矣1 末法1 林玄一1 林瑞碧師兄1 根本1 楞嚴咒2 楞嚴經1 業力2 業感自招1 業障2 極樂世界1 2 欺騙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1 歷史1 死亡1 毛病1 永恆1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沒完沒了1 治標不如治本1 法喜充滿2 法寶3 法身1 法身慧命1 消業障2 消除1 淨土宗2 淨士1 淨宗1 淨業三福1 淨空法師2 淨空法師語錄4 淨空老和尚1 淨空老法師1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1 無明1 無明習氣1 無量義1 無間地獄1 父母1 玄一5 玄一人生酬業2 玄一學佛1 玄一學佛修行5 玄一推薦1 玄一素齋養生2 玄一致富經典1 玄一識人學2 玄一讀經修定5 生死1 用功1 當成1 痛苦1 發現1 百善孝為先1 盂蘭盆節1 相信1 看破3 真善美慧1 真正的1 真正的大孝1 真理1 知過能改後不再造1 石頭1 破無明1 磨練1 祖先1 福報3 福慧雙修1 福田1 禪定1 禪語1 秘密2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 索達吉堪布2 1 經典4 緣分1 練習1 習氣1 老子1 老師1 聖賢教育1 能量守恆1 自在2 自己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1 致富之道2 舉頭三尺有神明1 般若2 般若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3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1 2 苦集滅道1 菩薩2 菩薩六度萬行3 萬惡淫為首2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2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1 蓮池大師1 蓮花1 藝術1 西方極樂世界1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1 要真正相信佛不妄語 遇到1 觀世音菩薩1 觀自在1 觀自在菩薩1 觀音2 解決1 解脫1 訓練1 認命1 認錯1 語錄5 諸事不順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1 諸法實相1 譬喻2 讀書1 讀經2 財神學1 走路都是踢到黃金1 起信論1 超度1 超度祖先1 輪迴1 轉變1 轉載1 迴光返照1 逆境1 這比什麼都重要1 造業1 連結1 過失1 過年1 1 道教1 邪淫是亂世的徵兆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1 都是1 釋教1 釋迦牟尼1 里仁1 金剛種子1 金剛經2 金玉良言1 鏡子1 開悟1 開智慧1 開水1 開示2 阿彌陀佛2 阿彌陀佛語錄5 阿難尊者1 附身1 陰謀1 隱惡揚善2 集結1 雙十1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1 電腦1 順境1 顛倒1 餓鬼道1 駝鳥主義1 高僧1 高僧大德7 高僧大德開示1 鬼神2 魔王波旬1 黃念祖居士1 黃警官講故事1 黃金1 黄柏霖警官1
顯示更多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阿彌陀佛在心間》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劉素雲老師説出真相:淨空法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聖哲-應運而生】 感恩上淨下空法師慈悲來娑婆,救度苦難眾生

【在家念佛,對社會也有貢獻,老實念佛,安定和平】每月閉關一天,念佛迴向全球。玄一:學佛答問2022_0318

玄一:最吉祥的一句話,逢人就說阿彌陀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到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玄一:阿彌陀佛。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1)凡念佛處,疫不入境 (2)持戒是你最大的保護 (3)素食是最好的平安符

玄一學佛修行 | Facebook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玄一學佛修行:全素齋戒念佛=養生之道+致富之道+成佛之道。佛說: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阿彌陀佛十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