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玄一筆記》今日26-2121

圖片
《玄一筆記》最近7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0126-2121 每一個人自己都有「本尊」,也可以有很多的「分身」(代表)來為他做事;若是忘失自己的本能(本尊),向外尋找本尊,那就是心外求法,就是非法。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10.html 【放下】“這輩子你最愛的人,就是上輩子最愛你的人,來的都是'債',要還,還要還得乾乾淨淨,離開就是還清了,即使錯是別人的,業也是自己的。前世不欠,今生不見,若是相見,定有虧欠。” -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3/there-must-be-something-wrong.html 玄一:度自己第一要緊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2/02/25.html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福不能抵業,富貴學道難。(Blessings cannot offset karma)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5/01/blessings-cannot-offset-karma.html 玄一:什麽都可以斷,阿彌陀佛不能斷。念佛成佛道,不念去六道。我們看這句佛號,要看跟空氣一樣,不能一分鐘不呼吸空氣,不能一分鐘不念阿彌陀佛。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5/01/10.html 【信佛很難,需要五輩祖宗行善積德,家族裡才出一個念佛人】你能學佛,至少要五輩沒有殺業才會有一個人入道。不是指我們多麼有本事,是要五代人都沒有大的業障,家族中才會有一個後人信佛。(I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Buddha)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8/it-is-difficult-to-believe-buddha.html 貪也可以解釋為執著,我們執著就會有痛苦。仔細想一想,我們哪一種痛苦不是由貪延伸而來的呢?貪錢、貪色、貪吃...等等,一切都由貪而來。(greed)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5/01/greed....

有人質疑,佛都成佛了,怎麼還受金槍、馬麥之報,還頭痛三天?這是佛在示現“因果可畏”,曾經造過的因,機緣成熟時,即使成佛了,仍然有果報。(karma)

有人質疑,佛都成佛了,怎麼還受金槍、馬麥之報,還頭痛三天? 這是佛在示現“因果可畏”,曾經造過的因,機緣成熟時,即使成佛了,仍然有果報。 只是到佛的境界,他已無苦樂感受,知道自己不過是在隨著劇本演一齣戲,好比演員一槍被打死了,死的是劇本裡那個角色,不是演員; 劇本寫著演員生病開刀住院,生病開刀住院的是劇中角色,不是演員…都是演的,不必當真。以此類推。 示現有生有死有病有痛有苦有難,是在跟凡夫搏感情,拉近距離,不然大家都以為佛畢竟是佛,高高在上, 我們凡夫學不來,那就枉費佛來到世間這一趟的良苦用心了。 林瑞碧 20250221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h7MktJLn/

《金剛經》「住」是居住地。居住地,也可能把人困住。如果不自由,居住地也可能是「囚」,把人封閉在裡面。不受觀念捆綁,不執著,不斷超越,不停在原地踏步,不停滯,就是「應無所住」。(Leave no trace)

圖片
董承濂用磁懸浮科技 詮釋《金剛經》「應無所住」。 「住」是居住地。 居住地,也可能把人困住。如果不自由,居住地也可能是「囚」,把人封閉在裡面。 一個瓶子,可以放在桌上,也可以懸浮空中,旋轉。 不受觀念捆綁,不執著,不斷超越,不停在原地踏步,不停滯,就是「應無所住」。 台南水交社「和通蔣勳書房」。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1L8aWaCNB3/ 虛雲老和尚 《百年虛雲》 ◼️ 無住 英文 Moor your mind nowhere. (別讓心停泊在任何地方) 不留下任何痕跡 英文 (Leave no trace) 不留痕跡 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外境時便會產生種種反應,面對這些反應,心中不受影響,不留下任何痕跡,這就是「無住」。 什麼是自性? 自性不思議= 無念、無相、無住。 什麼叫菩薩? 菩薩=無所得= 看破放下。無我利他。 無相布施。三輪體空。 標籤: 成佛之道, 大乘佛法, 金剛經, 應無所住,

【宗教與肥皂】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才行。這個道理和佛經的道理是相同的。佛經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經上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Religion and soap)

圖片
【宗教與肥皂】英文 (Religion and soap) 有兩個人ㄧ起散步,ㄧ個是和尚,另是ㄧ個是肥皂製造商。 肥皂製造商滔滔不絕地說話,而和尚ㄧ直在聽。 肥皂商對和尚說: 請告訴我,宗教有什麼好? 人活在世上盡是麻煩,有人偷竊,有人相互殘殺,有人忌妒彼此怨恨。 佛教至今已兩千多年,講經,誦經也兩千多年,却沒有使ㄧ切更美好。 這位和尚沒有說什麼,只是聆聽。 過了一會兒,他們路過ㄧ個地方,這裡有好多的小朋友在泥漿中玩耍。 和尚就和肥皂商說: 您說肥皂可使人乾淨? 我不相信。 您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多髒啊! 肥皂有什麼好? 肥皂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可是,即使世上到處都有肥皂,這些小朋友却還是被汚泥漿所弄髒。 那位肥皂商就說: 和尚呀!除非人把肥皂拿來使用,否則它發揮不了功用。 〔完全正確〕 和尚說: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才行。 這個道理和佛經的道理是相同的 佛經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經上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 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人生跟著改變。 這篇文章很值得留藏自我惕勵。 〔修智慧,不修制約〕 扣拜: 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 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涼心地。 合掌: 不是並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 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 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舒展。 清修: 不是摒棄欲望,而是心地無私。 布施: 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愛心分享。 學佛: 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踐行智慧。 成道: 不是看見佛祖,而是終於看懂自己。實證了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因此《六祖壇經》云: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萬德莊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2EBMmk8Na4/ 標籤: 成佛之道, 譬喻, 

㊙️《無所不知》 (omniscient)

圖片
㊙️《無所不知》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一切的答案?! ◼️ 大乘佛法 《楞嚴經》 戒定慧三無漏學 戒定生慧 ◼️ 惠能大師 《六祖壇經》 自性不思議 自性能生萬法 ◼️ 《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說:諸法實相 《宇宙只有兩種力》 業力和願力。 《宇宙只有三樣東西》 能量、信息、物質。 《真的只有三個字》 佛、業、德。 omniscient 《三隻眼》 ◼️ 無所不知 英文 (omniscient) 無所不知的,全知的。了解更多。 標籤: 宇宙人生的真相,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有福,那是前世積累的善業,今生受到善報;來生若想福報連連,就要種好今生的善因。沒有誰無緣無故受到命運的垂青,一切皆有因緣,一切自有因果。(Everything is cause and effect)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 什麼是福? 福不是你有多少錢,有多少房產,或者擔任多麼高的官,真正的福不是外在物質的多寡,而是內心的幸福與自在。在佛教看來,每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也是有定數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修福,一味消耗,福報殆盡,苦果就來了。   佛法就是因果,佛門裡有那麼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有福,那是前世積累的善業,今生受到善報;來生若想福報連連,就要種好今生的善因。沒有誰無緣無故受到命運的垂青,一切皆有因緣,一切自有因果。   我們常說一句話:沒有福報和智慧,再多的奔波都是苦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人,不用去爭去搶,該屬於人家的,跑不了。反之,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也求不得。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有福報的人,往往諸事比較順遂,所求所願皆得成圓滿,羨煞旁人。而沒有福報的人,往往拼命去爭,也難以有所得到。人人都想有福,不用受太多的苦、太多的累,那麼怎樣能獲得福報呢?做到以下四點!   一、心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內心煩躁、惶恐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現。有福之人,內心永遠平靜如水,不論外境如何變化,都能境隨心轉,不被外境所轉,永遠清淨、永遠解脫,這在佛門裡也可以解釋為禅定。心不安寧,有再多的錢權,住再豪華的樓房,又有什麼用呢?心不快樂,外在的物質再奢華也沒用。所以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在修心。心自在了,哪裡都是極樂世界。   二、要有智慧,遠離愚癡   智慧,反義即為愚癡。什麼是愚癡呢?就是思想不正,偏執、狹隘、無明、顛倒妄想。《華嚴經》上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時候曾經說過“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凡夫愚癡,被世間各種假相所迷惑,而迷失自我,失去了本來清淨的心性。《心經》中,佛告訴眾生要“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遠離愚癡,精進佛法,破迷開悟、明心見性,即為開啟智慧,增進法身慧命。   三、懂得忍辱、心量大   心量大小決定了人生苦樂。心小了,福報就薄了;心大了,路就寬了。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欲,福報就越來越小;當我們能為別人考慮,福報就逐漸舒展開來。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不要一點兒小事就斤斤計較,計較得多了,福氣就少了。   佛門裡有首著名的“寒山問拾得”,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辱我、輕我...

《早晚課》 (morning and evening classes)

圖片
早課是我們提醒自己,晚課就是我們自我反省。今天一天,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我的言語有沒有過失、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晚課。念佛必須要把自己的貪嗔癡慢念掉,早晚課也要把自己的五欲六塵來念掉。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念掉。這樣的念佛,這樣的做早晚課,才真正有效啊。(morning and evening classes)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2/morning-and-evening-classes.html 【早課是提醒,晚課是反省】沒有進步就是退步,不進則退,這不可能說我不進也不退就停留在那個地方,你不進就退。就好像逆水行舟一樣 - Morning class reminder - evening class reflection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3/morning-class-reminder-evening-class.html 淨空老法師教你怎麼安排的淨宗早晚課 |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李炳南老居士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25.html 玄一學佛修行教學網誌2023_1029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3/10/29.html 【空費力】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閒;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練也徒然。《費閑歌》這段詩偈,是明代憨山大師所寫。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3/07/blog-post_42.html 通過深度催眠能回憶起前世若干片段是公認的事情。魏斯博士的《前世今生》一書影響很大,其中的一些因果事跡被很多佛教大德多次引用過。轉載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人們看清六道輪回的真相,我們的一生,猶如電石火光般的瞬息即逝,我們所執著的東西,其實都是幻象而已。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2/01/blog-post_24.html 【能不能往生,有沒有把握往生,不要問人,你問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萬緣,一般三年左右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如何躲避臨終痛苦那一關?多少人念佛念得很好,最後不能往生,什麼原因? https:...

㊙️神佛指導和引導你,但沒辦法替你受苦。會介入你因果的祂,其實都是冤親債主,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不外乎這四種因緣。(karmic creditors)

圖片
@玄一學佛修行: 《人生酬業》 神佛指導和引導你, 但沒辦法替你受苦。 會介入你因果的祂, 其實都是冤親債主, 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不外乎這四種因緣。 2025_0217_1900 《冤親債主10大成因》 眾生的冤親債主(業力),都是累世以來,自己的心境和行為所衍生。 1.盛怒結冤,言語傷人 2.有意無意,得罪鬼神 3.結冤討債,成一家人 4.預謀殺害,積怨尤深 5.氣衰病重,冤業干擾 6.欠命還命,欠錢還錢 7.嫌棄討厭,傷害生命 8.貪愛肉食,病從口入 9.自私自利,惡多善少 10.修行得力,障礙考驗 如何化解冤親債主? 別人欠我的,一律捨棄;我欠別人的,盡量歸還,並把所修功德回向他們。 圖/取自網路 2015/12/06 切記: 一定要天天回向冤親債主 冤親債主 英文 (karmic creditors) 業力債權人 標籤: 玄一筆記, 人生酬業, 冤親債主, 

你認真修行,魔就來了,如何攻破這一關?(How to break through this)

你認真修行,魔就來了,如何攻破這一關? 宣化上人 眾生非法器 不能見諸佛 若有心樂者 一切處皆見 所有的眾生,如果不是法器,就不能見到諸佛。若是法器,便能常見到佛,或者在夢中見到佛。 若有眾生心中願意見佛,那麼,在每個地方,都可以見到佛。 為什麼你沒有見佛? 因為你沒有誠心。如果有誠心,一定能見佛! 法器就是法門之龍象,也就是載法之器。我們出家人,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你們看!過去的祖師、菩薩、諸佛都是在最艱難的道路走過來的覺者。如果不想修行,什麼事情也沒有。你想修行,認真修行,魔就來了。或者是財魔、或者是色魔、或者是種種不如意的魔,都來擾亂你的清淨修道心。 在這時候,實在難過這一關,忍也不容易忍。剛要打坐,欲念就生出來,甚至慾火燒身,不知如何是好。男人就打女人的妄想,女人就打男人的妄想;不容易控制。 此時,要修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種種法門,來降伏其心,要攻破這一關!這種情形,如同戰場。要身穿鎧甲、手持刀槍、衝鋒陷陣。你若武術不精、動作緩慢,不是被殺,就是被虜,而向敵人投降。修道人一定要視死如歸,一鼓作氣,攻破城池,完成使命,最後勝利──這樣才能過關。 我們修道也是這樣。要打起精神,勇猛向前,方能戰勝。否則,你若拖泥帶水,軟弱無能,便被魔王戰敗,就不能過關。 無論出家人或是在家人,修行就要戰勝對方。如何能戰勝呢?就是常常忍耐,常常謙讓。也就是常常所說的:“忍人所不能忍的,受人所不能受的,修人所不能修的,行人所不能行的。”修道者在一切一切都要有超人的表現。所謂“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要和一般人不同,有特殊的表現,這樣才能過關。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5Jjf2RcS/ 如何攻破這一關 英文 (How to break through this) 如何突破這個

何謂漏盡通?漏是漏洞,有了漏洞的水缸,水是永遠注不滿的,邊注水邊漏水,不把漏洞塞住,注水等於白費工夫。我們修行也是一樣,修行的人如果不斷煩惱,即使修行,永遠也不會了生脫死 (psychic power of extinction of outflows)

圖片
何謂漏盡通? 漏是漏洞,有了漏洞的水缸,水是永遠注不滿的,邊注水邊漏水,不把漏洞塞住,注水等於白費工夫。 我們修行也是一樣,修行的人如果不斷煩惱,即使修行,永遠也不會了生脫死。 有煩惱便會作惡,作惡便是修行功德的漏洞,修行而有漏洞,修行的功德永遠也不會圓滿。 持戒便是堵塞這一生死漏洞的唯一方便。 所謂漏盡, 便是斷除了生死煩惱之根,能斷生死煩惱之根,便是得到漏盡通了。 所以凡夫外道乃至鬼神,都可由其報得或由修行而得前五通, 唯有第六漏盡通,凡夫外道以及異類鬼神是沒有份的, 一定要證到了三乘聖果以上的聖者,才能得到漏盡通,能夠不受六道生死的束縛,超出了三界生死之外,所以叫作漏盡通。 因此, 漏盡通者, 即是生死無礙的意思。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ay1Hqyfd/ 漏盡通 英文 the psychic power of the extinction of outflows 流出滅絕的心理力量 the power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radiction of afflictions 理解根除苦難的力量 標籤: 神通, 漏盡通,

࿐你動了這個念頭,身後有好幾百個鬼跟著!࿐ (Being well-mindful)

圖片
࿐你動了這個念頭,身後有好幾百個鬼跟著!࿐ 元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元自實,有個朋友叫做繆材,他對繆材有大恩,可是後來繆材卻忘恩負義,做了很多傷害元自實的事情。 元自實感到憤憤不平,十分氣憤。這一天,趁著天還沒亮,準備去殺死繆材。 路上經過一座庵堂,庵主軒轅翁是位有道之士很厲害,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因為軒轅翁每天起的很早修行,正好看到元自實,並且發現幾百個奇形怪狀的鬼跟著元自實,並且每個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殺氣騰騰,樣子非常凶惡。 過來些時候,軒轅翁發現元自實又從這裡經過,但是後面跟隨他的是很多頭上戴著金冠、身上佩有玉佩的神人,手持香花幡幢,露出祥和愉快的表情。 軒轅翁感到非常詫異,就上前詢問,詢問元自實剛才去幹什麼了? 元自實對軒轅翁說: 「剛才是因為繆材忘恩負義,我前去殺他,途中經過這裡。 但後來到了他家門口,我忽然想: 他雖對不起我,但他妻子兒女卻是無辜的,況且他還有老母在堂,我若殺了他,豈不是等於殺了他一家嗎? 因而於心不忍,念頭一轉,就放下殺他的念頭了,然後就回來了。」 軒轅翁將剛才他去的時候幾百個鬼跟著他,回來的時候神人跟著他的事情告訴了他。 元自實聽軒轅翁說完,自己嚇了一跳。 軒轅翁又恭喜元自實說: 「你的所作所為,神明都已知道了,你將來必定會有厚福!」 元自實從今以後就更加精進認真地行善,後來考取了功名,官做到宰相。 反觀繆材卻頹廢身亡。 ▪️ 省 思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心若是惡的,旁邊就會有許多惡魔非人推波助瀾; 若是產生善的念頭,就會有神人跟著保護供養香花。 一起心動念,就會招果報。 尤其修道人,在修行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看住念頭。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5C2VZ86m/ 善護念 英文 (Being well-mindful) 善良 標籤: 因果報應故事, 善護念,

什麼叫開悟?就是一個人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點;什麼叫修行?就是一個人開悟之後把所有的缺點改正過來。㊙️越痛苦,越容易覺醒,只有經歷過絕望之谷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真相,才更容易開悟。(Life is a practice)

圖片
什麼叫開悟? 就是一個人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點; 什麼叫修行? 就是一個人開悟之後把所有的缺點改正過來。 當你接納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接納的過程就是磨練你的格局和心量,直到把你磨成一個心性穩定的人,讓你的修行愈發圓滿。” 《 人生是一場修行 》 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無論好事或壞事; 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好人或壞人; 我們經歷的每一份驚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來 度我們的,都是讓我們覺悟的。 《 人生有三見 》 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見天地,天地是什麼? 是規律、陰晴圓缺、生老病死,見了天地,就知道了偉大和渺小; 見眾生,眾生是什麼?  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權勢,見了眾生就明白了眾生相; 見自己,自己是什麼?  是一團慾望、七情六欲、貪嗔癡念,見自己就是感受自我和真我; 見天地容易,見眾生也不難,唯獨見自己很難,不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洗禮,很難真正見到真我和本我。 越痛苦,越容易覺醒,只有經歷過絕望之谷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真相,才更容易開悟。 當你回首往事,你會發現,那些讓你終生難忘的、值得懷念的、人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是那些曾經讓你覺得困難的事情,正是這些困難增長了你的見識,提高了你 的能力,磨練了你的心智。 正如尼采的那句名言: 那些殺不死我的, 只會使我更強大。 工作的問題、婚姻的問題、教育的問題、生死的問題,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 紅塵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場,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與世隔絕,絕塵而去,而是為了一種獲得人生的灑脫。 修行不是讓你沒有煩惱, 而是讓我們發現沒什麼值得煩惱; 修行不是讓我們得到更多,而是讓我們發現本無所缺;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一旦開悟,就認清了人生的本質,就能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就能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就能心性穩定,謙卑,寬容,豁達,可自照,亦可 照人。 人生這場修行,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紅塵煉心,修煉一顆不污不垢、淡看浮華的平淡、平和、寧靜之心。  心安一切皆安, 心靜一切皆靜, 心順一切皆順。  如此,才能看破繁華,不動於心,不亂於情,不忙不亂,不焦不躁,過好自己在紅塵俗世中的這一生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EPgd9d6ei/ 人生是一場修行 英文 (Life is a practice)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

《不可思議》邪和正是對待的,有對待的都不是真實的,正也不是真實的,邪也不是真實的,這就叫不可思議。不分別什麼叫邪,不分別什麼叫正,那就真正住到正法裡頭了。(mahā-āścarya)

圖片
夢參老和尚:戒律中有一件事很簡單,我們卻全犯! 我們的眼睛總是在“看”   我們天天學戒律,佛教我們防非止惡。吃飯、穿衣、說話、走路,你的一舉一動,三千威儀一一威儀當中還具足很多細行。 有一件事很簡單,我們全犯,相信嗎? 佛教我們走路的時候,眼睛所見到的,前後左右不能超過三尺。如果聽到不正的聲音,心裡頭可以完全不動,正念現前。   但是就眼睛這一樣很難做到,因為我們的眼睛總是看著。   在道友和老師當中,我只看見一個人──虛雲老和尚,永遠如是。 我跟他住了幾年,只要他離開方丈室,我就沒看見他的眼睛,不論在哪裡看見他,那老和尚總是如是的。 總有微微那麼點光,小和尚只要遇見了老和尚,總是觀察他。 我就注意這件事,幾時碰見他,他永遠是這樣子的。 我說這個老和尚一定有神通,不用肉眼了,總是閉著。 沒有看過他腦殼像撥浪鼓似的擺來擺去。走路的時候,通常是看三尺,他只看三寸。 他有神通、有慧眼,連路也不看,他是用眼看嗎? 那個見不是眼見,而是心見,心裡的見是正知正見那個見,這個就不容易。 為什麼說不可思議呢? 不分別什麼是正、什麼是邪,沒有邪,全是正的。 因為每一法都有法的法性,你觀一切法的本體,邪也是正,惡就是善,沒有善惡之分,萬法唯心所起,心正故無法不正,心邪故無法不邪。 什麼叫住正道? 如果把正道提得深點,就是相信自己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 邪法的本體是什麼? 還是「大」。 邪和正是對待的, 有對待的都不是真實的, 正也不是真實的, 邪也不是真實的, 這就叫不可思議。 不分別什麼叫邪, 不分別什麼叫正, 那就真正住到正法裡頭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3ZdJUmkd/ 漢傳佛教中的不可思議有兩個來源和意義: 奇異的、稀有的、絕妙的、常人意想不到的奇跡(梵語:आश्चर्य,羅馬化:āścarya;巴利語:acchariya),也作不思議、摩訶不思議、摩訶不可思議(梵語:mahā-āścarya/mahāścarya)、稀有,可以是指佛的智慧與神通;另外不可思議也是一數字單位。 因常人的智慧不能思惟,所以不能夠或不應該思惟議論的事項(巴利語:acinteyya),他和無記的意義有相似性,都包含了無關解脫的事情不應該去思惟議論的含義。 標籤: 佛教術語, 佛學名相, 不可思議,

當你做噩夢、不好夢的時候,或者遇到壞人壞事,你還能想起三寶嗎?

圖片
做惡夢的時候,你還能念聖號嗎? 夢參老和尚 假使說,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念佛號,能夠念大乘經典一句,罪業立時消失。 但是那個業障, 什麼叫業障? 把他那善心所障住了。他從來沒想到一句經典,也沒想到一句聖號,這叫業障。 咱們舉例說,諸位道友你夜間做噩夢,假使你在夢中一念菩薩或者佛的聖號,你的夢馬上就醒。 試驗過沒有? 如果沒試驗過,我跟你們說了,你們試驗一下。 當你做噩夢的時候,還能念菩薩聖號嗎? 你醒了,「唉呀,我該念地藏王菩薩。」該念,就是念不成了。 我想每位道友都可以體會到,當你做不好的夢,你還能念經嗎?還能念菩薩聖號嗎? 你的功力若能做到這個時候,一念就沒有了。 做恐怖的夢,不論多恐怖,夢中你一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那個夢馬上就醒了。 試驗過沒有? 下地獄也如是。 但是那叫業障,咱們經常講業障,那個業給你障住了。 諸位道友你們想想,當你每天夜間時候,你能把你白天所用的功力——當你做噩夢、不好夢的時候,或者遇到壞人壞事,你還能想起三寶嗎? 念佛名號也好、念菩薩名號也好,念大乘經典一句話,立刻就醒,噩夢全沒有了。 為什麼我們平常天天念、天天學呢? 就為到那個時候用,學以致用。 咱們天天這樣修行,為什麼? 第一個,不落三途。 如果你在考驗你的功夫時候、你在睡覺時候、什麼時候,你都能念三寶,大乘經典隨便哪一句都可以。 試驗過嗎? 那個時候不能念了。如果你一念,馬上就醒了。 如果犯了阿鼻地獄的罪,到臨命終時候,這個時候能念佛,乃至念經,絕對能解除。 因為業障、業障。 什麼叫業障? 到這個時候,三寶的名號、一切大乘經典,你全忘了,不會念的,這就叫業障。 佛法貴於實行, 學了就要去做。 好比飯菜做好了, 吃到口裡才是真的; 一桌好菜, 你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JwdU3iWG/

不可說 ①他人的是非不可說②他人的隱私不可說③他人的過失不可說④他人的暗疾不可說⑤他人的家世不可說⑥他人的計畫不可說⑦機關的人事調派不可說⑧國家的機密不可說 (Never say)

千萬不可說 英文 (Never say) 永遠不要說 Nothing to say 沒有什麼可說的 佛曰:「不可說!」 不可說的,就是不能說,因為說了沒有用,說了不會懂,說了會有誤會,當然就不可說了。 世間上的好話、好事,當然都可以說; 但是世間上也有一些話不可說,試舉如下: 一、 他人的是非不可說 : 「是非只因多開口,招愆多為狠心腸」,他人的是非不干己事,也不屬於公眾領域的「公是公非」,對大眾沒有什麼利害關係,純粹是個人的私密,這種是非最好不要說,說了只會招惹麻煩,所以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自然就不會有是非。 二、 他人的隱私不可說 : 每一個人都有隱私,也都不願意讓別人傳說,因此「將心比心」,別人的隱私不可說。 再說揭發別人的隱私,對人有害,於己無益,何必呢? 甚至現在的法律,都賦予每個人隱私權,如果侵犯別人的隱私,不但結怨,甚至還會吃上官司,豈能不慎。 三、 他人的過失不可說 : 中國人向來有「隱惡揚善」的美德,所以如果事情非關公眾利害,不傷大眾利益,純粹是個人性格上的缺失,或是事務上的不周,都不應該「揚人之短」。 四、 他人的暗疾不可說 : 別人天生的缺點,例如講話口吃、走路跛腳、唱歌五音不全等,或是罹患躁鬱、憂鬱、精神官能症等暗疾,都不能說,說了往往招人嫉恨,結下冤仇。 五、 他人的家世不可說 : 中國人向來忌諱「家醜外揚」,因此關於別人不光采的家世背景,例如他是私生子,他的爸爸、媽媽離過婚,他的祖父曾經犯罪坐過牢等; 別人視為家醜的事不可說,說了就會招惹人怨,甚至結仇。 六、 他人的計畫不可說 : 一般商業機密,諸如新開發了一種軟體程式、新發明了一項產品,乃至計畫中的一個開發案等,不可利用職務之便,洩露機密。 即使是一般新聞記者,也不可以為了搶頭條,而不顧職業道德,這是做人的基本操守。 七、 機關的人事調派不可說 : 常聞有人在人事調派後,還沒有正式發表,自己就沉不住氣先洩漏消息,於是遭到反對者阻擾而作罷,這就是「曝光死」。 所以人事調派不可說,說了只會壞事,不能成事。 八、 國家的機密不可說: 機密就是重要而祕密的事,個人有個人的機密,團體有團體的機密,國家也有國家的機密; 個人、團體的機密都要懂得保守,何況國家的機密更要保守。 如過去講「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所以關於國家的國防機密,乃至經濟、交通建設等機密,都不可說。 俗語說 「好話不怕千...

【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上糾纏】世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與好壞,就有黑暗與光明;說好的未必好,說壞的未必壞。如果一味去在意這些好與壞,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別無他益。(Waste your time)

圖片
星雲長老: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上糾纏 有人認為,受了冤屈,最應該做的就是辯解。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當我們所受的冤屈輻射到別人的時候,我們要出聲辯解。如果那冤屈只與我們自己有關,辯解反而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你出聲為此辯解,說明你的心還不夠靜,甚至還會因別人的些許舉動而發怒。 松雲禪師出家學禪以後,因為掛念年老的母親無人照顧,特地親建一座禪捨,帶著母親同住。每天除了參禪打坐,還幫人抄寫佛經,借此賺些費用供養母親。有時上街為母親買些魚肉,街上人總指著他叫酒肉和尚,松雲禪師也不去解釋。但他的母親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因此,也跟著松雲禪師吃素了。 有一天,一位美麗的姑娘被松雲禪師莊嚴的儀表、安詳的風度所感動,就請他到家中說法。有人便借此散布謠言,說看見松雲禪師到妓院裡去。 街坊的人不辨真偽,認為他不守清規,去搗毀他的禪捨,趕他離開。松雲禪師不得已只好將母親托人代養,自己出外雲遊參訪。 不料母親因思兒成疾,未幾去世。鄉鄰不知松雲何去,只得草草收殮,等松雲禪師回來後再行安葬。 不久,松雲禪師回來了,在母親靈棺前站了許久,然後用手杖敲打棺木說:「慈愛的母親,孩兒回來了。」 接著學母親的口氣說,「松雲,看你完成禪道回來,母親很高興。」 松雲又說:「是的,母親!孩兒以此禪道祝願您上升佛國,不要再來人間受苦受氣,我也和您一樣高興。」 說罷便對眾人說道,「喪禮已畢,可以安葬。」 松雲禪師五十六歲時預知死至,召集弟子辭別,並在母親遺像前上香,寫下一首偈語:「人間逆旅,五十六年,雨過天晴,一輪月圓。」 寫完後安詳而逝。 世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與好壞,就有黑暗與光明;說好的未必好,說壞的未必壞。 如果一味去在意這些好與壞,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別無他益。 松雲禪師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從不去跟人爭辯什麼。 他明白,那些好與壞,雖然是加在自己身上的,但其實與自己無關。 就像另一位禪師的故事。 禪師跟小徒弟出行,中途找不到路,便問一個路人。路人不知為何正在苦惱,雖然給他們指了路,但態度十分不好,話語中帶著厭嫌的口氣。禪師聽了路人的指引,道聲謝,繼續帶著徒弟前行。 沒走幾步,徒弟忍不住了,問禪師:「師父,那個人如此蠻橫無理,您為什麼不生氣?我們應該告訴他,做人要懂禮貌。」 禪師反問:「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情緒?」徒弟頓時釋然。 別人對你誹謗,只能說明那人是野蠻、無禮的,是需要你去...

這個世界的災禍是怎麼來的? 就是眾生貪瞋所致,眾生的貪心跟瞋恨心,導致這個世界的天災人禍,它的根本原因在這裡。(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圖片
悟道法師:眾生的貪心與瞋心,導致天災人禍連綿不斷。 現在世界是不和平的, 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清楚。 特別現在媒體非常發達,大家看一看,全球可以說都是明爭暗鬥,天災人禍連綿不斷,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雖然媒體報導的這麼多,但是很多人他還是不覺悟,也就是沒有危機意識,沒有為整個地球人類去著想。 現在每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大部分都是以自己國家的利益做一個前提,做什麼事情,對我們有什麼利益、有什麼好處,就是國與國之間只講利害關係,這個當中不講道義。 這個情況一直發展下去,就是孟子講的「上下交征利」,國家就危險了。 我們淨老和尚講, 現在是世界交征利,全世界的人類都在交征利,這個世界危矣,世界就非常危險。 這個現在是愈來愈明顯,整個世界真的是天災人禍一直發生。 關鍵就是在交征利, 在佛法來講就是貪。 所以印光祖師在《文鈔》,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講到, 說這個世界的災禍是怎麼來的? 用一句話,很簡單的, 就是眾生貪瞋所致,眾生的貪心跟瞋恨心,導致這個世界的天災人禍,它的根本原因在這裡。 節錄自:WD21-079-0001 二O一六年歲次丙申新春團拜—對華藏職義工開示(共一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nx2WgV4M/ 天災人禍 根本原因 英文 The root cause of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天災人禍的根源 貪瞋癡、殺生、邪淫 標籤: 貪瞋癡三毒, 天災人禍,

㊙️【積善之家 財神不請自來】一個人若具足世出世間的智慧,擁有前世所積累的福報,他不一定非要勤作,也會自然圓滿諸多功德。(The God of Wealth comes uninvited)

圖片
積善之家 財神不請自來 索達吉堪布 一個人若具足世出世間的智慧, 擁有前世所積累的福報, 他不一定非要勤作, 也會自然圓滿諸多功德。 如果有了這些功德, 比如人品性格很好、憑良心去做事, 則不需要祈求天眾護法, 他們也會自然集聚。 法王如意寶講過: 「一個人的行為若非常圓滿, 縱然沒有天天求護法神, 彼等也會前來相助。」 有些人經常問: 「我今天沒給護法供大蘋果, 他會不會不高興, 以後不再理我了?」 絕對不會! 只要你人做得好, 憑良心和道德做事, 即使你忘了或者沒時間供養, 智慧護法神也不會懲罰你的。 反而由於你的智慧福德十分圓滿, 他會一直跟隨在你身邊, 恆時賜予保護。 在世間當中, 我們不僅需要人的幫助, 還需要護法天眾的幫助。 如果有了這兩者的幫助, 自己的事業、運氣 才會越來越增上, 否則, 做任何事情都會舉步維艱。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E3t8dP2mt/ 財神不請自來 英文 (The God of Wealth comes uninvited) 標籤: 致富之道, 財神學, 

㊙️【誦普賢行願,你的極惡五無間的罪業就能消滅】以普賢行願法力故,就像一盞明燈,我們造的五無間的業,由虛妄的心造作的虛妄的業,就像那個黑暗的屋子,你這盞燈一進去黑暗就沒有了。(It is just like a lamp)

大安法師 2020/08/16 誦普賢行願就能不墮地獄,那因果怎麼體現呢?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服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這是頌離煩惱之果。 我等眾生,由於往昔無量劫沒有智慧力,就是無明,黑暗,愚癡,顛倒,這是沒有智慧力所致, 所以就由貪瞋癡鼓動身口意,造作了極惡的罪行。 果報就要到阿鼻地獄裡面去。 那只要誦這個普賢大願王,一念就能夠消滅五無間地獄的罪業,皆消滅,就是你不會再到阿鼻地獄裡面去了。 大家一聽覺得這又不可思議了。 如果誦一下普賢行願就不到阿鼻地獄裡面去,那因果的規律怎麼體現呢?不是說自作自受嗎?你造了極重的惡業:殺父、殺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你犯了這些惡業那一定到五無間地獄去,你怎麼就不去了呢? 這裡就表明普賢行願,他的法界緣起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以普賢行願法力故, 就像一盞明燈, 我們造的五無間的業,由虛妄的心造作的虛妄的業,就像那個黑暗的屋子, 你這盞燈一進去黑暗就沒有了。 所以誦普賢行願,你的極惡五無間的罪業就能消滅。 《 回向偈 》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90352614335539/permalink/9061014637269263/?mibextid=Nif5oz 就像一盞明燈 英文 (It is just like a lamp, guiding you in darkness) 就像燈一樣,在黑暗中引導您。

⚠︎ 你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太執著、太勉強。要不很容易修偏,毀壞自己,成為瘋子、精神病,連人都做不好。要做一個真正的人也難。(don't be too attached)

達真堪布: 修行不要太執著、太勉強! 現在很多人修法, 前面沒有發心, 中間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攝持, 後行沒有回向, 做這樣的功德、善根沒有太大的意義。 我們反思一下自己: 念誦百字明或修金剛薩垛除障法的時候,在你的相續中有沒有菩提心?有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有沒有這些功德? 如果沒有,你修行就不如法,肯定達不到效果。 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別怨天怨地的,這都是造業。 業力不可思議, 善惡不會浪費, 將來要感受果報的。 想學、想修,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學修;否則,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表面上修行,實際上造業。 你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太執著、太勉強。 要不很容易修偏,毀壞自己,成為瘋子、精神病,連人都做不好。要做一個真正的人也難。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適度,保持自然,不能太執著,不能太勉強,也不能太放逸,這個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人,特別執著法,執著佛,特別勉強自己,這也是自己的問題。 學佛修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是幾個月、幾年的事。 解脫成佛沒有那麼快,要慢慢來。有的人特別想成佛,想開悟、證悟,著急的不得了。 這不是著急的事,該解脫的時候自然會解脫,該成就的時候自然會成就,該開悟的時候自然會開悟。 機緣不成熟, 想開悟也開不了, 想成佛也成不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消業積福,如理如法地學修、堅持,慢慢地一切都會好的。 有的人特別執著,整天像比賽似的,老想趕在前面,超越別人。 人和人不一樣, 有的人走得快, 有的人走得慢。 你肯定比有的人走得快,也肯定比有的人走得慢,這是很正常的。 你要永遠趕在前面,永遠要超越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 不要太執著、太勉強,任何時候都保持穩定,否則也是一種障礙。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6Ko2xq4m/ 不能太執著 英文 (don't be too attached)

什麼叫“眾生”呢?就是“煩惱一直生起,集一切煩惱,叫作眾生“ 〇禪宗教我們一種妙法:“修行人要天天放生。”放生的意思不是“放走那些家禽、家畜”,而是“煩惱生起時,放走它。”這才是放生。(sentient beings)

🌿什麼叫眾生: 集ㄧ切煩腦叫眾生 🌿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每次坐計程車,司機就問: “師父,你看起來沒有幾歲,為什麼要出家呢?好可憐! ”我不知道要如何答复他。 又問:“你是哪裡想不開?是否有讀書? ”我說:“沒有讀什麼書,只念研究所而已。” 司機又說: “讀研究所還出家,枉費父母親的錢,就像把錢填入水溝裡。要出家應該早一點,為什麼還要念研究所呢?” 所以,我們的愚癡可見一斑。 禪宗教我們一種妙法: “修行人要天天放生。” 放生的意思不是“放走那些家禽、家畜”,而是“煩惱生起時,放走它。”這才是放生。 什麼叫“眾生”呢? 就是“煩惱一直生起,集一切煩惱,叫作眾生。” 有些人拜佛時都非常功利,在佛前放些供品,就一直要求佛陀保佑升官發財,或求病除,一切祭拜都是有所求的。 有一句話說: “修行念佛不求無病, 無病容易增長一切的罪惡。” 人假如無病來磨練,宿業難除, 所謂 “比丘常帶三分呆, 比丘常帶三分病。 ” 如此才能警醒自己好好修行。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a8XSv6Pe/ 眾生 英文 (sentient beings) (all living things) 所有生物 標籤: 佛教術語, 佛學名相, 眾生, 

【堂上二老是活佛】在家裏,父母就是兩尊佛,供養父母勝過你供養阿羅漢的功德。(Parents are two Buddhas)

圖片
在家裏,父母就是兩尊佛, 供養父母勝過你供養阿羅漢的功德。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時候,有個安徽人叫楊黼(fǔ),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 他對當時在四川傳法的一個禪宗大師,無際大師很有信心,就去參訪無際大師。 無際大師,即石頭希遷和尚,是禪宗中非常有名的大師。 無際大師早就安排了一個老和尚給楊黼傳話,沒有當面見他。 這個老和尚對他說: 「無際大師是我的師父,他專門讓我來迎接你,並且傳話給你,你現在想見他,還不如去見佛。」 因為楊黼根本不認識這個老和尚,而他現在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他知道這肯定不簡單,所以對老和尚也深信無疑。 楊黼問這個老和尚, 無際大師讓我見的那位活佛住在哪裡呢? 老和尚沒告訴他到底住在哪裡,說 你只要沿著來四川的路往回走,如果見到一個披著衣衫,倒穿著拖鞋的人,就是你要見的現世的活佛,真正的佛。 楊黼對此感到非常神奇,而且深信不疑,他就在返回家的路上,一路走一路留心觀察,尋找那個披著衣衫,倒穿著拖鞋的活佛。 楊黼一邊往回走,一邊留心觀察,一直沒有找到活佛。 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半夜了,他敲家裡的門,他母親一聽到兒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因為已經睡覺了,就急急忙忙地披上衣服,倒穿著拖鞋來給他開門。 楊黼看到他母親這個樣子,一下子想起老和尚跟他說的話, 哦,原來所謂的活佛就是自己的母親,堂上二老是活佛。 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公案, 說明除了出世間的佛, 最殊勝的福田就是自己的父母。 對於這樣的福田,如果略略恭敬,就會獲得極大的福報; 相反,如果略略損害,不恭敬,就會獲得極其可怕的惡報。 所以,對此我們要非常謹慎,非常小心。 (圖文轉載,隨喜功德) http://m.fodizi.tw/fojiaogushi/21980.html 父母就是兩尊佛 英文 (Parents are two Buddhas) 標籤: 做人做事的道理, 百善孝為先, 

什麼是三皈?(Threefold Refuge)

什麼是三皈? 三皈真正意思 是皈依覺正淨。 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 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 僧者淨也。 佛法僧代表覺正淨。 三皈不是皈依法師, 法師只是給你做證明, 就像宣誓就職的“監誓人”之意,不要搞錯意思。 釋迦摩尼佛要我們皈依阿彌陀佛,誰跟阿彌陀佛好好學習, 學得越像,誰就越是釋迦摩尼佛的好學生、好弟子。 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就是念念皈依阿彌陀佛,念念在向阿彌陀佛學習, 有這份皈依的心、學習的心,遲早會越來越像阿彌陀佛,越來越覺正淨。 林瑞碧 20250201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UJ3J2pxE/ 三皈 英文 (Threefold Refuge) 三重庇護所 三皈五戒 英文 Threefold Refuge And Five Precepts 標籤: 一三五十, 佛教術語, 佛學名相, 三皈, 

【先以欲鈎牽,漸令入佛道】眾生的境界相,他在五欲當中,你如果引誘他讓他學五欲,他就漸漸入佛道了,這個時候你再教育他,他就信了。(Is it good for me)

夢參老和尚 | 先以欲鈎牽,漸令入佛道 每一個佛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樣的,每位菩薩也如是。 因為我們對於是非邪正都分不清楚,你若學會了用占察輪,假地藏菩薩的慈悲力量,我們就學會了。 學會了什麼呢? 善用其心, 占察輪就指導我們善用其心。 當我們有懷疑,很多事物決定不下來,用用占察輪吧! 說個簡單的問題,當你買房子,這個房子吉祥不吉祥? 買了對我有好處沒有? 你也可以用占察輪,地藏菩薩如實告訴你。 你要投資一筆生意,你掌握不定投資下去是賠是賺,你也可以用用占察輪。 地藏菩薩告訴你,說你可以投資,有利息可賺; 如果是告訴你不能夠投資,投資下去虧累,那就不要投資了。 像我說這個事跟修道沒關係,或者有的道友疑惑地藏王菩薩能管嗎? 地藏王菩薩慈悲,佔察輪有一百八十九種,所表達的就是這些個問題。 為什麼地藏菩薩在世間上也能這樣來幫助你呢? 使你相信地藏菩薩,漸令入佛道。 如果最初不給你點便宜,你不會信。 如果你求什麼都告訴你非常正確,你說地藏菩薩真了不得,那我就一心一意的相信地藏菩薩,從世間相,地藏菩薩漸漸就引入你到出世間,從出世間漸漸就教導你行菩薩道。 真正了脫生死要行菩薩道。 我想發財,世間財發了你也得不到,靠不住的; 讓你發三寶財,發法財,永遠不失掉。 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這個含義。 經常還有這麼句話“先以欲鈎牽,漸令入佛道”。 眾生的境界相,他在五欲當中,你如果引誘他讓他學五欲,他就漸漸入佛道了,這個時候你再教育他,他就信了。 大家看到觀世音菩薩化現的身體當中,有一個手跨花籃的菩薩,這故事怎麼發生的呢? 觀自在菩薩化現一個賣花的女郎,當然這賣花女郎相貌非常美麗,她跨著花籃賣花,好多人圍著她,不是買花,是貪圖她的美色。 很多人爭著要娶她為妻,觀世音菩薩就說了,你們誰能背得《觀世音普門品》,我就嫁給你們。 那些個秀才,一來就一二十個人都能背得了。 她說那你們這麼多人,我嫁給你們誰? 你們誰一天能背出一部《妙法蓮華經》,我就嫁給誰。 這個人就很少了,只有一個學士,他一天背了一部《妙法蓮華經》,他就接這個賣花女郎結婚了。 一結婚入洞房,這個女孩子就死了,於是這個秀才看見真是無常。 這個秀才姓馬,這個故事有名有姓,他從此發心修道。 這就是佛菩薩在一切法當中“先以欲鈎牽,漸令入佛道”。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

學佛必須瞭解:無常與無我 (Three Universal Truths)

學佛必須瞭解:無常與無我 聖嚴法師 一、無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觀念是苦,因為無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從那兒來,實際上‘苦’有所謂的四苦或八苦。四種苦是基本的觀念,乃指生、老、病、死。生並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後,於生存、生活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個苦的事實。 在這個苦裡,又含有無常,無常就是由少小而變成衰老,老是指生命的過程,一天一天地過去。年輕人可能不覺得生命的過程是痛苦的,其實我們多過一天,就有一天的不舒服在病中過去。人還年輕時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脅及死亡的事實,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種苦,是釋迦牟尼佛悟到的人生四大真諦的第一真諦。 除了上述四種苦之外,還有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和五蘊熾盛苦,加起來便成人生的八苦,這些都是由於無常的關係。‘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對象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條件也變了,所以求不到。 昨天他愛你,今天有第三者插進來,把你愛的人搶走了,因緣產生變化,就是無常,所以求也求不到了。也有已經得到手的,因為因緣產生了變化,上了架的鴨子,也有可能飛了。無常是不斷地變化,變化無常,故有求不得苦。 ‘怨憎會苦’是不是也是無常? 是。 怨多半是從恩來的,如果從無始以來彼此互相沒有關係,怨亦無由生起。怨深的原因,是彼此之間互相有恩,互相的關係比較深,結的怨恨也比較深,例如:夫妻之間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就是情況變了,本來是恩愛的,但是由於情況變化、觀念變化和環境變化,就變成了冤家。誰都不想恩愛變成冤家,但是由於與自己的利害相衝突,以及環境變化的影響,就成了冤家,而冤家還又不容易分開,反而常常會碰在一起,這就是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也是無常,這很容易瞭解。親子之愛、師生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彼此互相非常親愛的人,由於發生情況、因緣變化、自然現象等,便非得分離不可,這也是無常。 ‘五蘊熾盛苦’也就是四大不調、心理矛盾、精神失控。四大是指物質的身體不調和,因為它的變化無法控制預料,就成了病苦。還有自我的思想,內外發生衝突,自己的思想在變,外在環境也在變,不能適應;自己折磨自己,前念和後念互相較勁;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不一致;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脫節;物質與精神的失衡等等,便造成了造惡業、受苦報的一生又一生,五蘊相續。 二、無常放得下 如若能夠覺悟萬法無常的話,馬上便得解脫;不瞭解無常,不知道是無常,所...

佛說:修行不是讓你什麼都順,而是讓你知道為什麼不順?修行不是等待菩薩來救贖,而是需要自渡,去向內求,提升自己的內在認知。(Improve awareness)

圖片
佛說: 修行不是讓你什麼都順, 而是讓你知道為什麼不順? 修行 不是等待菩薩來救贖, 而是需要自渡, 去向內求, 提升自己的內在認知。 修正自己的 貪、嗔、痴、慢、疑, 利益他人圓滿自己。 修行前錯誤都是別人的, 修行後因果都是自己的。 修行前什麼都想要, 修行後什麼都不缺。 生活原不苦, 苦的是欲望過多。 人心本不累, 累的是放不下太多。 你見不得別人好, 別人未必不好, 但你肯定不好, 因為你內心沒有美好。 你希望別人好, 別人未必好, 但你肯定會好, 因為你心存美好。 弘一大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mixuc9t8/ 提升認知 英文 (Improve awareness) 提高意識

【三皈是戒律的基礎】千萬要記住,受三皈依是接受佛法修學最高的三條指導原則: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The basis of Vinaya)

【三皈是戒律的基礎】 (大智慧⚭正能量) 問題是: 你是不是真的受了三皈呢? 🌸關鍵在此,如果真的接受了,那從今而後,思想、言行、動作,一定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真正的三歸弟子,是佛的學生。 若是受了三皈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邪知邪見,還是樣樣污染,那就錯了! 那你到佛門來受三皈; 受的什麼三皈? 受到的是 迷而不覺、 邪而不正、 染而不淨; 你怕你的迷、邪、染還不夠多,還要再受一次,那還得了! 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是諸位同修統統要搞清楚,搞清楚的。  我聽說我們這會,也有不少同修,想要求受三歸,我今天在此地,都傳授給你們了。  這個要知道,這叫真正的傳授,那個三歸證書不重要,是你心裡頭真正回頭,這個重要,這是諸佛菩薩承認的。 千萬要記住,受三歸依是接受佛法修學最高的三條指導原則,不是說歸依某個法師,那就糟啦! 那你就迷惑顛倒。你明明是歸依三寶,不是歸依某法師。  🌸『歸依某法師』是邪知邪見,迷而不覺;你迷上這個法師,喜歡這個法師;又分別那個法師,我就不喜歡他,我不歸依他。 你看你都迷了! 你的思想不是正知正見,你是邪知邪見,你心裡頭有分別、有執著,你已經染污了、不清淨了。  所以說歸依某一個法師,又認為這個法師是我的歸依師,給諸位說你歸依的決定是迷、邪、染,你對三歸完全不明了,完全不懂。  🌸法師是代表僧團,為你傳授三歸,你接受三歸之後,住持三寶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心要清淨,我們的心要平等,凡是出家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這就對了。  要確實明了,這個傳授三歸的法師,他是僧團的一個代表人,他傳授,他做證明你是三寶弟子,千萬不要搞錯了。  如果說歸依一個人,這個人是我的歸依師,那個不是我的歸依師,將來你的果報是在阿鼻地獄。  我跟大家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不要以為我在這裡嚇唬你們。 為什麼有這麼重的罪業呢? 因為僧團是和合僧團。  🌸你們看戒律,我們會講到不偷偷的戒,這個是盜僧團裡面的物品,結罪最重。  為什麼最重呢?  因為僧團不單是一個國家、一個地球,僧團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出家人,統統都有份;那你結罪,就太重啦! 所以他墮落也重。 僧團是和睦的,是一體的,如果分別這個是我師父,那個不是我師父,你在那裡分化僧團,你在那裡破壞僧團,這個罪過就重了。  像現在的黨派一樣,你在黨派裡頭製造分裂,在國家裡頭製造分裂,這個罪...

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消業障+增福慧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三學1 三家1 三寶1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1 三無漏學2 三皈1 三福田1 上師1 不動心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1 不可思議3 不思議業1 不殺生1 不生不滅1 不知道1 不肯改過就是凡夫1 不能1 不譏他過2 世間1 中國1 中招1 久病不癒1 了凡先生1 了生死2 五常1 五福臨門1 五逆十惡1 1 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1 人命無常呼吸間1 人性的弱點1 人棄常則妖興1 人生八苦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1 人生就是一場戲1 人生的意義1 人生酬業2 人間福報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1 什麼是佛教1 什麼是修行人1 仁義禮智信1 仙風道骨1 以戒為師1 以苦為師1 佛像1 佛化家庭1 佛學1 佛學名相5 佛學院1 佛教4 佛教徒1 佛教藝術1 佛教術語3 佛歡喜日1 佛法1 佛法僧1 佛法難聞1 佛的智慧3 佛眼1 佛經1 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1 佛說1 佛陀1 供養2 保證1 信仰1 信佛很難1 信念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1 信願行1 修學三要轉忍空2 修學次第信解行證1 修定1 修福1 修福報1 修行21 修行人2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1 修身法寶1 修道1 修道難1 做人1 做人做事的道理1 傳奇1 傳統1 僧寶1 儒家1 儒教1 儒釋道1 充滿法喜1 八識田1 六如1 六念1 具足1 冤冤相報1 冥冥之中1 別人不善與我何干?2 劉素雲老師1 功夫1 功夫成片1 功德2 功課1 功過簿1 努力1 十善1 千萬不要1 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1 千金難買早知道1 1 南懷瑾先生1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南無阿彌陀佛3 印光大師文鈔3 吃素1 合一1 吉祥日1 同名同生1 同名神同生神1 吸引力法則1 命中注定2 命運2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1 咒語1 問題1 善導大師1 善知識7 善終1 四依止1 四句偈1 回報1 因果2 因果十來偈1 因果定律1 圖文轉載1 在家修1 地獄2 執著2 報應1 境界2 增福慧1 2 夢參長老2 夢境2 大乘佛法2 大佛頂首楞嚴經2 大德1 大雄寶殿1 天上不會掉餡餅1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 天地君親師1 天堂1 天神1 太平日子1 如何1 如是觀1 如果1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1 妄想1 媽祖1 孔子1 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1 1 孝親尊師1 孝道1 學佛14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2 學佛最大的一個目標是了生死1 學佛答問1 學問1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 學校沒有教的事1 宇宙人生的真相1 宇宙法則1 安樂1 宗教1 宗薩欽哲仁波切1 定中1 定弘法師2 宣化上人2 宣化上人開示2 工具1 布施1 師兄1 師父1 1 常做惡夢1 常見辭彙1 常識1 幸福美滿的教育1 廣化法師1 廣欽老和尚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1 彼岸1 往生1 後悔1 1 心出家1 心外求法謂之外道1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1 心如止水1 心安理得1 心平氣和1 心想事成1 心理學1 心經1 忍辱1 念佛3 念佛人1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1 念佛感應故事1 念佛成佛了生死1 念頭1 思想1 恩田1 悟道法師1 悲田1 惡道1 意識1 愚癡1 感應1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1 慚愧1 慧命2 慧律法師3 懺悔2 懺悔業障5 成就2 2 戒定慧2 戒定慧三學1 戒神1 拜佛1 拜懺1 持戒1 2 掌控1 接受1 改習氣1 改變1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1 改變命運的鑰匙4 改過就是改命1 改過自新1 放下4 故事5 敬田1 文化1 斷捨離3 斷煩惱1 早課1 星雲大師1 普門品1 智仁勇三達德1 智慧4 最大的一個目標1 最簡單的方法1 最高級的修行1 會集1 有捨才有得1 朝聞道夕死可矣1 末法1 林玄一1 林瑞碧師兄1 根本1 楞嚴咒2 楞嚴經1 業力2 業感自招1 業障2 極樂世界1 2 欺騙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1 歷史1 死亡1 毛病1 永恆1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沒完沒了1 治標不如治本1 法喜充滿2 法寶3 法身1 法身慧命1 消業障2 消除1 淨土宗2 淨士1 淨宗1 淨業三福1 淨空法師2 淨空法師語錄4 淨空老和尚1 淨空老法師1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1 無明1 無明習氣1 無量義1 無間地獄1 父母1 玄一5 玄一人生酬業2 玄一學佛1 玄一學佛修行5 玄一推薦1 玄一素齋養生2 玄一致富經典1 玄一識人學2 玄一讀經修定5 生死1 用功1 當成1 痛苦1 發現1 百善孝為先1 盂蘭盆節1 相信1 看破3 真善美慧1 真正的1 真正的大孝1 真理1 知過能改後不再造1 石頭1 破無明1 磨練1 祖先1 福報3 福慧雙修1 福田1 禪定1 禪語1 秘密2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 索達吉堪布2 1 經典4 緣分1 練習1 習氣1 老子1 老師1 聖賢教育1 能量守恆1 自在2 自己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1 致富之道1 舉頭三尺有神明1 般若2 般若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3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1 2 苦集滅道1 菩薩2 菩薩六度萬行3 萬惡淫為首2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2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1 蓮池大師1 蓮花1 藝術1 西方極樂世界1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1 要真正相信佛不妄語 遇到1 觀世音菩薩1 觀自在1 觀自在菩薩1 觀音2 解決1 解脫1 訓練1 認命1 認錯1 語錄5 諸事不順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1 諸法實相1 譬喻2 讀書1 讀經2 財神學1 走路都是踢到黃金1 起信論1 超度1 超度祖先1 輪迴1 轉變1 轉載1 迴光返照1 逆境1 這比什麼都重要1 造業1 連結1 過失1 過年1 1 道教1 邪淫是亂世的徵兆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1 都是1 釋教1 釋迦牟尼1 里仁1 金剛種子1 金剛經2 金玉良言1 鏡子1 開悟1 開智慧1 開水1 開示2 阿彌陀佛2 阿彌陀佛語錄5 阿難尊者1 附身1 陰謀1 隱惡揚善2 集結1 雙十1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1 電腦1 順境1 顛倒1 餓鬼道1 駝鳥主義1 高僧1 高僧大德7 高僧大德開示1 鬼神2 魔王波旬1 黃念祖居士1 黃警官講故事1 黃金1 黄柏霖警官1
顯示更多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阿彌陀佛在心間》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在家念佛,對社會也有貢獻,老實念佛,安定和平】每月閉關一天,念佛迴向全球。玄一:學佛答問2022_0318

玄一:阿彌陀佛。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1)凡念佛處,疫不入境 (2)持戒是你最大的保護 (3)素食是最好的平安符

玄一:最吉祥的一句話,逢人就說阿彌陀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到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玄一學佛修行:全素齋戒念佛=養生之道+致富之道+成佛之道。佛說: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玄一學佛修行 | Facebook

《阿彌陀佛十念法》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玄一學佛修行 - YouTube 播放清單 Video 影音 Shorts 短視頻 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