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玄一筆記》今日26-2121

圖片
《玄一筆記》最近7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0126-2121 每一個人自己都有「本尊」,也可以有很多的「分身」(代表)來為他做事;若是忘失自己的本能(本尊),向外尋找本尊,那就是心外求法,就是非法。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10.html 【放下】“這輩子你最愛的人,就是上輩子最愛你的人,來的都是'債',要還,還要還得乾乾淨淨,離開就是還清了,即使錯是別人的,業也是自己的。前世不欠,今生不見,若是相見,定有虧欠。” -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3/there-must-be-something-wrong.html 玄一:度自己第一要緊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2/02/25.html 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福不能抵業,富貴學道難。(Blessings cannot offset karma)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5/01/blessings-cannot-offset-karma.html 玄一:什麽都可以斷,阿彌陀佛不能斷。念佛成佛道,不念去六道。我們看這句佛號,要看跟空氣一樣,不能一分鐘不呼吸空氣,不能一分鐘不念阿彌陀佛。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5/01/10.html 【信佛很難,需要五輩祖宗行善積德,家族裡才出一個念佛人】你能學佛,至少要五輩沒有殺業才會有一個人入道。不是指我們多麼有本事,是要五代人都沒有大的業障,家族中才會有一個後人信佛。(I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Buddha)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8/it-is-difficult-to-believe-buddha.html 貪也可以解釋為執著,我們執著就會有痛苦。仔細想一想,我們哪一種痛苦不是由貪延伸而來的呢?貪錢、貪色、貪吃...等等,一切都由貪而來。(greed)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5/01/greed....

如何拜懺?◎所有的修行都必須要相續 ◎修行是點點滴滴的功夫。 ◎所有的種子要形成強大的力量,必須要恆隨轉,要相續。◎做定課很重要,就是點點滴滴,這個是真功夫。◎一定要有恆心,點點滴滴絕不放棄,遇到挫折絕不放棄那種願力,那麼栽培出來的那種善根力,這個是最珍貴的。(Repentance)

圖片
淨界法師|如何拜懺? ◎所有的修行都必須要相續 ◎修行是點點滴滴的功夫。 ◎所有的種子要形成強大的力量,必須要恆隨轉,要相續。 ◎做定課很重要,就是點點滴滴,這個是真功夫。 ◎一定要有恆心,點點滴滴絕不放棄,遇到挫折絕不放棄那種願力,那麼栽培出來的那種善根力,這個是最珍貴的。 這個拜懺,你最好有一個相續的時間,你不要說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這樣。 你一旦做加行的時候,你就一次把它拜一百天,三個月,百日加行法。 你拜一百天,你真實經常起慚愧,因為所有的修行都必須要相續。  懺公師父 很強調一個修行方法,這非常好,叫做水滴式的修行, ◎修行是點點滴滴的功夫。你看滴水長流則能穿石,為什麼屋檐下的水,這個小水滴能夠把石頭穿破?因為它長流。 你一天拜十部八十八佛,拜了三天就不拜,這沒什麼用的,這種暴風雨式的修行,說實在沒什麼用。你寧可一天拜一部,拜一百天要來得好,因為好就好在相續。 所有的種子要形成強大的力量,必須要恆隨轉,要相續。 諸位!小水滴比暴風雨來得好,因為它相續。 所以 ◎做定課很重要,就是點點滴滴,這個是真功夫。 你那個一天拜十部,拜了三五天不拜了,這個沒什麼用,這個是逞匹夫之勇,因為你完全是用生滅心來修行,你沒有一種恆常的願力在支持你。   所以諸位!諸法因緣生,你成就一個功德,過程很重要。 你是怎麼成就的? 你是用急躁的心,很強烈有所得心成就的,沒有用, ◎一定要有恆心,點點滴滴絕不放棄,遇到挫折絕不放棄那種願力,那麼栽培出來的那種善根力,這個是最珍貴的。 那麼當然就是你的功課了。 所以善根的栽培來自於長時間的醖釀,它不是三天兩天的。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5Sksjfmf/ 如何拜懺 英文 (Repentance) 悔改

當你不斷的行善積德,不停的懺悔改過,因緣也會發生變化。因為你在不斷的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匹配你的人也在變。(Keep changing yourself)

當你不斷的行善積德, 不停的懺悔改過, 因緣也會發生變化。 因為你在不斷的改變自己, 提升自己,匹配你的人也在變。 以前的人、本來要遇到的人, 已經配不上你了,就不會再出現。 和你不同頻的人, 也會莫名其妙的離開。 不要著急,只要你變好了, 美好的生活一定如期而至。 — 索達吉堪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8i4QRGkX/ 不斷的改變自己 英文 (Keep changing yourself) 標籤: 改變命運的鑰匙, 懺悔業障, 

進入佛門的每一個眾生,都是有相當的善根,這一步他才會跨進來的!

圖片
要信佛教的要有善根 佛根 慧根 菜根… 所以 你們~這可不是那一種一般的根啊!是不是? 因此我們就知道: 進入佛門的每一個眾生,都是有相當的善根,這一步他才會跨進來的,是不是? 像我們跟我們同學, 讀大學的時候跟同學講: 同學 同學 今天我們學校有請外面的學者 教授來演講, 你要不要去聽聽看 來演講佛法 很棒呢! 他說:你們去吧!你們要去極樂世界的去聽, 我這個人是要下地獄的 我不去! 怎麼拉 怎麼勉強 怎麼鼓勵 沒有用的 真的! 所以碰到了 就是六祖講的: 有緣的 就是要好好的跟他傳法  沒有緣就合掌令歡喜 諍與道相違 不需要諍論的。 《楞嚴經第五套-十翻顯見》第3集 🙇慧律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2CkRTJER/

〇 若你了了見,若你見性,說變也得,說不變也得,若你不見性,你說變,就從變解,你說不變,就從不變解,所以最重要的 關乎在見性不見性,而非變與不變,無關變否。(To see buddha-nature)

圖片
體佛法師《達摩血脈論》 |這段對話,對你們太重要了 有一名三藏法師,為什麼叫三藏法師? 這是一個稱呼,因為他精通經律論,他問大珠和尚一句話, 他問說: “真心本性稱為叫真如,真如叫如來藏,這個是不同名稱,有變異不?” 這是他的問法,你們在做筆記的過程,你們要仔細聽,這對你們太重要了。 他說,三藏法師要問大珠和尚之前,其實他已經有答案,什麼答案? 千經萬典都告訴我們,真如本性無變異乎,就是它永遠不變,我們的真心本性是永遠不變的,會變的是相而已,真心本性怎麼會變呢? 可是他卻已經知道答案了,再問大珠和尚一句,因為他知道大珠和尚會跟他講,不變乎,想不到大珠和尚說,變乎。 真如有變嗎? 他說,變, 大師回答, 變乎,會變, 他聽了嚇了一跳,馬上跟大珠和尚說,這跟大家講的都不同了。 結果大珠和尚告訴三藏法師說,如果真如本性不變的話,你就是一個凡僧,為什麼? 真如本性如果不變,請問三毒,三毒就是貪嗔痴,怎麼能變成三慧?三慧就是戒定慧,怎麼可變呢?你說不變,不變,三毒怎麼會變成三慧呢?煩惱怎麼會轉成菩提呢?我們時常講煩惱即菩提嗎?你說不變,三毒永遠三毒,煩惱永遠煩惱,怎麼會有一句話,三毒轉為三慧,煩惱轉為菩提呢? 所以他說,真如本性會變,三藏法師聽完以後,有道理,他就想頂禮了,頂禮有道理,以前我聽到了千經萬典,說真如本性不變,今天碰到了大珠和尚,你告訴我,會變,所以我知道了。 他要走的時候,他再問一段話,三藏法師再問一段話,哦,所以我知道了,我知道是什麼了? 我知道真如有變異,有變,他說,我今天才知道,真如是有變的了,原來以前我學佛學那久,看到千經萬典講真如不變,原來今天聽到大珠和尚跟我開導,我才知道真如是有變的, 大珠和尚馬上回答, 如果你執著,住就是執著,真如有變,你豈不是外道嗎? 大珠和尚又這樣,三藏法師聽到嚇了一跳,我認為真如不變,你講有變,又說服我,因為如果真如沒有變的話,怎麼轉煩惱為菩提? 結果我講,原來真如是會變的,你說,如果我執著真如有變,我又是外道,不變也不對,變也不對。 他就馬上講,請問大珠和尚, 你講的這些話,變又是凡夫,不變又是外道,那到底是什麼呢? 各位,底下的答案要出來了,仔細聽, 他說: “如摩尼珠”,你看,一個真正的老師會用舉例,摩尼珠本身沒有顏色,可是碰到光會變色,請問摩尼珠會不會變?會變,可是摩尼珠本身有沒有變?不變,聽得懂不懂? 所以他說, ...

㊙️《佛教與感應》一、因果是感應的原理。二、緣起是感應的原理。三、信心是感應的原理。四、無住是感應的原理。(Buddhism and Sympathetic Resonance)

圖片
《佛教與感應》 文/星雲大師 感應, 可以說是所有宗教信徒 一致希望得到的體證。 然而感應處處有, 希求卻是不可得。 因為佛教認為 感應是自然理則的運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顛倒妄想的魔境。 說起感應,真是隨處都有,因眾生有善根感動的機緣,佛乃應之而來。 有道是: 「木有本,水有源。」 宇宙世間萬事萬物成敗得失,都有它的理則存在。 例如: 木有根則榮,根壞則枯; 魚有水則活,水乾則死; 燈有膏則明,膏盡則滅; 人有信則立,信喪則敗。 既然萬事萬物成敗得失,有無好壞,都有其必然運行的因果理則,當然「感應」也必有感應的原理法則, 然而什麼是感應的原理法則呢? 一、因果是感應的原理: 俗語說: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下什麼因,必然得什麼果, 這是絲毫不差的因果感應。 所以說: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又《無量壽經》雲: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 恢廓渺冥,浩浩茫茫,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 即是善惡到頭終有報的因果感應。 二、緣起是感應的原理: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的緣起法是佛教異於其他宗教之哲學、思想的最大特徵,同時也是宇宙間一切事物萬法生起、還滅的感應之一。 以有情眾生生命的流轉來說,生命不是造物主所創造, 而是由我人的一念「無明」生起,而感應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以至於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若能一念覺照,了知「緣生萬法生,緣滅萬法滅,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無我」的諸法實相,就能頓破無明,掙脫生死的牢籠。 三、信心是感應的原理: 《華嚴經》雲: 「信為道源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 有信心,才能成就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 譬如 欲獲得世間的財富, 必須要有信心的手才能獲取; 欲越過遼闊的江海, 要有信心的船才能到達彼岸; 豐碩的果實, 要有信心的根才能生長。 因此, 信心是我們的力量, 是我們無限的寶藏。 元朝中峰國師開示 修行淨土法門的行者: 「夫淨土之為教也, 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 大慈大悲深重願力, 攝取十方一切眾生, 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 信者信有西方淨土, 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 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 然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 要信唯心自現, 感應道交,究竟非從外得, 如是信者,是為真信。」 即是說明信心的重要。 四、無住是感應的原理: 當...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果不斷除淫欲之心,就無法真正出離六道輪迴的塵世束縛。這句話提醒修行人,貪戀色欲是修行的大障礙,唯有清淨身心,才能真正超越世間束縛,趨向解脫之道。(The Precept against sexual misconduct)

圖片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楞嚴經》 如果不斷除淫欲之心, 就無法真正 出離六道輪迴的塵世束縛。 這句話提醒修行人, 貪戀色欲是修行的大障礙, 唯有清淨身心, 才能真正超越世間束縛, 趨向解脫之道。 阿彌陀佛 《楞嚴經》⟨四清淨明誨⟩ 無明究竟是什麼? 男貪女愛淫欲心 (圖文轉載,隨喜功德)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xvdFNJTp/ 戒邪淫 英文 (The Precept against sexual misconduct) 反對性行為不端的戒律 標籤:

世上最好的愛,是有人帶你走出輪迴!【什麼是輪迴?】它就像一個無形的牢籠,困住了無數的靈魂,彷彿是一種被注定的命運,讓我們在痛苦中不斷重復,一次又一次地經歷同樣的事情。而這一切的根源,正是我們固執的意識形態。(The best love in the world)

圖片
世上最好的愛, 是有人帶你走出輪迴! 我們好像總是在努力尋找愛,一份最好的愛,但什麼是最好的愛呢? 讀《金剛經》後,我明白了,世上最好的愛,莫過於有人帶你走出輪迴。 為什麼說,世上最好的愛是走出輪迴? 佛陀把人生定位於「苦海」,世間的任何目標是否實現,最終的結果都是「煩惱」, 只有出離這個世間,出離生死的輪迴,才能真正返回到本原的安樂。 親愛的,你要記住,帶你你走出輪迴,帶你醒來的愛(甚至哪怕傷害了你的),是世間最好的愛。 【什麼是輪迴?】 它就像一個無形的牢籠,困住了無數的靈魂,彷彿是一種被注定的命運,讓我們在痛苦中不斷重復,一次又一次地經歷同樣的事情。 而這一切的根源, 正是我們固執的意識形態。 什麼是意識形態? 確切地說,是我們的二元對立的「分別心」思維。它讓我們時刻陷入比較的漩渦中。 比如, 當我們得到被認為是「好」的東西時,內心充滿喜悅; 而一旦遭遇所謂的「壞」境遇,痛苦便洶湧而來。 當然,每個人對痛苦的衡量標準各不相同,這正是由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構建的。 長期以來,大部分人都深陷二元對立的泥潭,痛苦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存在。 因為,只要有一點不喜歡的波動出現,痛苦便如潮水般襲來,這就是「我執」的頑固堡壘。 「我執」就像一把枷鎖,束縛了心的自由。 當我們執著於某物時,其對立面也悄然滋生,討厭與之對立的事物便成了無法逃脫的邏輯。 如果能打破這種束縛,那就實現了「合二為一」,也即是,達到既能喜歡某物又能接納其對立事物的境界。 當我們,進入「既對也對,既不對也對」的奇妙世界,此時,事物的好壞不再是絕對的枷鎖,而是可以清晰洞察的存在,我們就走出了「我執」,走出了「分別心」。也走出了輪迴。 《金剛經》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意思是:當我們不執著於事物表「相」的時候,才能抵達「真理」。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執著於任何事物,保持心境的純淨,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束縛,活得輕鬆自在。 「不著相」是一種境界,不見相,不著萬物。 「不著相」的關鍵不是相,是「著」,也就是執著。  意識形態中出現煩惱,是由於二元對立的存在,就會產生分別心,從而產生痛苦和煩惱。 此刻,只需憑借合二為一的智慧,將煩惱如同天平上的砝碼般平衡。隨著煩惱的消散,心力如涓涓細流回歸心田,不再被障礙所阻。 有了這心力,面對世間諸事便有了堅實的根基。但如果一直解不開我執,就會永遠重蹈覆轍,...

《佛陀預言》Buddha Prophecy

圖片
《佛陀預言》 佛陀預言 英文 Buddha Prophecy 釋尊預言佛教的未來 http://big5.xuefo.tw/nr/article25/249258.html 《佛說無量壽經》云: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 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楞嚴經》云: 末法時期, 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標籤:

什麼是真的?在人間的時候就要想到:我只不過到人間來走一遭,我要借假修真,我要好好念經。我爭取下次不要再來了。(What is true)

圖片
什麼是真的? 在人間的時候就要想到: 我只不過到人間來走一遭,我要借假修真,我要好好念經。我爭取下次不要再來了。 「守戒」是「本」, 「實修」是「理」。 (圖文轉載) 什麼是真的 英文 What is true what is true and what is fake? 孰真孰假?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The True Meaning Of Zen 禪的真正含義 @玄一就是道: 學問之道求其放心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識得一萬事畢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不測謂之神 一念不生謂之誠 至誠感通一門深入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標籤: 遠離顛倒夢想, 

【放下,你就贏了】Let it go and you win.

圖片
【放下,你就贏了】 Let it go and you win. 放手吧,你就贏了。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玄一學佛修行: 《玄一心經》 觀 自在 遠離「顛倒 夢想」 看破 放下 「妄想 分別 執著」 究竟「涅槃」=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為什麼贏字這麼難寫? 相關閱讀: 讀經修定 《了凡四訓》傳家之寶 淨空 歸零 心態 空杯 學習 換位 思考 標籤: 放下,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一心就是成就》我們無論念哪部經,都告訴你一心,你才能有效果,能產生效果。(wholehearted)

在業障重的時候, 應先讀誦大乘經典 _ 夢參老和尚開示 用我們的心修行,一心。 我們無論念哪部經,都告訴你一心,你才能有效果,能產生效果。 如果當你念經、拜佛、禮懺、念佛的時候三心二意,夾著很多夾雜。 很多道友問我, 今天還沒有人問這個話,為什麼修行不成? 不能一心,很簡單,念經的時候想著別的事,參禪的時候想到別的事。 參禪就是入定的時候,定的時候想到別的什麼? 定中會現很多現象,不是像我們想的,一直一入定就成了佛了,沒有那麼容易,那要沒有眾生了,都成佛了。 修定的障礙、魔障那真很多。 看經、讀誦大乘,那魔障少,為什麼? 仗他力。 念阿彌陀佛,魔障很少,為什麼呢? 他力,佛菩薩加持,阿彌陀佛加持你呢。 你念大乘經典,很多護法加持你。因此,在業障重的時候,你先讀誦大乘,增加慧力,能夠辨別是非。 你自己著了魔,自己還不認得,明明是佛,你當成魔。明明是魔,你又當成佛,所以顛倒,所以你修,很難得成功,不能成。 我們連佛跟魔還沒有辨別清楚,盡管信佛或者一年、兩年、三年、五年。 魔佛就是你一心,你心的念,這個念,你如果覺察不到是魔念,我利益眾生,為眾生得好處,是魔,不是佛,不是真正利益眾生,是害眾生。 這個很難得分辯,特別是我們佛道友,你還以為是做好事呢,斷人家佛種子。 幫助他,好像是栽培他、喝斥他,斷他的善根之路了,實際是成就他,真正讓他成佛。 咱們有這個智慧嗎? 所以要特別思考, 沒有就學, 學,向誰學? 向佛學,多看看經書,不要自以為是。 現在我們的道友,我感覺到,我所見到的,無論在五台山,在各個大都市,特別是我們台北,我看見自以為是的太多了, 怎麼辦呢? 依止聖教量,如果搞不清楚,多看看佛經,看看佛怎麼說的,那些大菩薩怎麼說的。不要自以為是。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zQfCGfvY/ 一心 英文 wholehearted 全心全意 標籤: 一三五十, 一心就是成就,

皈依三寶,相當於學生到學校註冊,是信佛學佛的開始。唯有註冊之後,有了學籍,自己才承認是學校的學生,學校也接受你的上課;學生上課是義務,學校授課是責任。(Taking refuge in the Triple Gems)

皈依三寶,相當於學生到學校註冊,是信佛學佛的開始。 唯有註冊之後,有了學籍,自己才承認是學校的學生,學校也接受你的上課; 學生上課是義務, 學校授課是責任。 所以, 皈依的儀式非常重要; 又像夫婦結婚,官員就職,黨員入黨,都要經過宣誓和監誓等的行為,這表示慎重和肯定。 如果不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可以學佛,佛教不會把未皈依三寶的人指為魔鬼; 但是未經皈依三寶儀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託、躊躇、遲疑,遇到緊要關頭, 他們會說︰ 「我還不是佛教徒,我還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來做。」 比如︰ 懈怠、放逸、邪淫、妄語、順手牽羊等的惡業和惡習,他們會原諒自己,更不會防範於未然。 如果皈依三寶後,自己會作自我的約束、警惕和警策,也會受到同修及師僧等善知識的鼓勵、督促、規勸, 所以, 在人格的昇華,道心的增長,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會進入正軌和常軌。 請讀者不要以為皈依不重要,或者誤會尚未懂得佛法和修持,就不夠資格皈依三寶。 其實正因為你尚未修行,不會修行,不懂佛法,而已經知道佛法可信、可學,那就應該趕快先來皈依三寶。 認為自己尚不足以做一個佛教徒的人,更需要現在皈依; 皈依之後,不論在心態、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善友、諸佛菩薩、護法龍天來協助你、加持你, 所以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寶,就會增強你的意志,增加你的信心。 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DmgEb1XX7/ 皈依三寶 英文 Taking refuge in the Triple Gems 標籤: 成佛之道, 學佛, 皈依三寶,  聖嚴法師, 

功德比世間福報更重要!什麼是功德?如何做功德?「功」是一種力量,「德」是一種修養,把自己的修養發揮成力量,使人家得到利益的才叫做「功德」。把這一份修養發揮成力量幫助別人,使別人得到利益,這種結果才叫做功德。(puṇya)

功德比世間福報更重要!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財富以資活命,然而,財富是否能保障人生的幸福? 功成名就、飛黃騰達、家財萬貫……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富? 學佛後才得知金錢只有用來布施和消費時,才有實質意義。 我們的一生不斷處於追逐中,追求金錢、事業,追求家庭、感情,以為這是人生的全部。 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欲求? 因為凡夫這顆無法自主的心需要它們來填補。 若仔細評估一下, 其價值究竟何在? 死亡一旦來臨,我們什麼也帶不走,甚至這個身體,最後也要化為灰燼,回歸大地。 伴隨生命繼續流動的,唯有無始以來累積的業力,這才是和我們須臾不離的。 而在隨業風漂流的漫長歲月中,得到人身的機會微乎其微。 什麼是功德?如何做功德? 不論做功德,還是做善事,都要把握機會。 社會上有些人對於「及時行善」非常疏忽,對於「及時行樂」倒是非常認真。 錢財如流水,流水一去就不再回來,為何不及時行善呢? (佛教解釋): 功德,指功業與德行; 泛指念佛、誦經、布施、放生等善事。 為什麼要做功德? 因為功德是一種能量,這能量能夠引導到生活的繁榮,幸福和成功的事業。 如果功德少的人,日常生活中就會有很多障礙。 如果功德累計多了,那麼生活中的障礙就會減少。 如果功德少了或者用完了,曾經犯過不該犯的錯,就有機會浮現上來影響到生活,使生活遇到很多的挫折,或使到生活中會有很多障礙。 「功」是一種力量, 「德」是一種修養, 把自己的修養發揮成力量,使人家得到利益的才叫做「功德」。 把這一份修養發揮成力量幫助別人,使別人得到利益,這種結果才叫做功德。 迴向的重要性! 迴向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只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 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唸唸「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猶如 一杯水融入大海裡, 便與大海一樣深廣! 猶若炬火, 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所謂 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 因為迴向的本身 實踐就是一分功德的受用。 如法的迴向,不論是迴向給自己或是別人,都不會有所謂的缺損,反而是增益,功不唐捐。 往生淨土指日可待。 有人就說了,我自己都食不果腹,何有閒暇做功德? 若你执意要先致富后才考虑学佛也不不可,这里教你一法: 《五福德經》雲: 「說法之人因何大富,饒財多寶? 因前世說法時,上語中...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人要學會「轉念」(Change your mind)

圖片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人要學會「轉念」 停止抱怨是修行的開始, 懂得反省是修行的根本, 學會轉念是修行的訣竅。 不要只看到別人的錯, 你看到的都是你的因果! 一個人能夠接受對方缺點, 你才是沒有缺點的人。 ㄧ個人老是挑剔對方的缺點, 就是你非常有缺陷的人。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一切要向內求。 因為如果你不明白唯一的敵人是你自己,你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埋怨他人,或改造他人,這樣你永遠得不到你想要的。 其實,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大腦, 走不出自己的觀念, 到哪裡都是囚徒。 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人要學會「轉念」, 換個角度看問題, 才會豁然開朗, 才會身心輕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vBuUtJeU/ 轉念 英文 Change your mind 改變主意

世間最重大的意義在於早日覺醒,我們在世間只有一種事情要做,就是提早覺悟。我們要到什麼時候能夠覺悟,這個世間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這樣一直追求,有真正的快樂嗎?(The most important meaning)

圖片
世間最重大的意義在於早日覺醒, 我們在世間只有一種事情要做, 就是提早覺悟。 我們要到什麼時候能夠覺悟, 這個世間的真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我們這樣一直追求, 有真正的快樂嗎? 諸位,我們很快就會結束生命, 一不小心, 我們生命就結束了, 一不小心就中風, 就變成半廢人, 一不小心就車禍, 一不小心生命就結束了。 因此這個無常隨時等著我們, 那麼聽經聞法就不能等待, 一定要即時覺悟。 慧律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4y6HXWm8J/ 最重大的意義 英文 The most important meaning

四大皆空 (All the four elements)

圖片
「四大皆空」, 空去那四個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會脫口而出地告訴你:「空了酒、色、財、氣,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實,這與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 因為佛教所講的四大, 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 比如 中國書經所記的「水、 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 (Empedocles),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   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末,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佛教講四大皆空, 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 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 比如 山嶽土地屬於地大, 海洋河川屬於水大, 陽光炎熱屬於火大, 空間氣流屬於風大。 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的, 比如 毛髮骨肉屬於地大, 血液分泌屬於水大, 體溫屬於火大, 呼吸屬於風大; 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 堅硬屬於地大, 濕潤屬於水大, 溫暖屬於火大, 流動屬於風大。 但是,不論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的。 所以唯物論者以四大為宇宙的根源,佛教則絕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佛教所講的四大, 也有小乘與大乘的不同。 從大體上說, 小乘佛教所說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稱為四大種,意思是說,地、水、火、風,是形成一切物質現象的種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於四大的調和分配完成; 四大和諧,便會欣欣向榮,四大矛盾,便會歸於毀滅,物理現象是如此,生理現象也是如此, 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稱為「四大違和」。 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種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們這個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為實在的我,不因執取色身為我 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迴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說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態的現象,是假非實,是幻非實,對於物象的形成而言,僅是增上緣而非根本法,雖也承認四大為物象的 種子,但不以為四大是物象的真實面貌;小乘佛教因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雖把物象看空,仍以...

㊙️ 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Thousand Buddhas' care)

圖片
㊙️ 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Thousand Buddhas' care) 釋迦摩尼佛 淨空老法師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隨喜讚歎。隨喜功德。 @玄一就是道: ㊙️《 天機不可洩露 》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佛不度無緣之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話不投機半句多 ◼️ 你信什麼? 你信什麼現什麼, 你念什麼成什麼。 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 人生酬業 》 一切都是業力的顯化 不同的業不同的見 標籤:

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聞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vimoksha、vimukti)

一切眾生臨命終時。 若聞得一佛名。 一菩薩名。 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 我觀如是輩人。 除五無間殺害之罪。 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 尋即解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SbuEPRZe/ 在印度宗教中, 解脫(梵語:मोक्ष,羅馬化:mokṣa,或 मुक्ति〔mukti〕、vimoksha、vimukti), 意即「解放」, 是印度宗教的 重要神學與哲學概念, 指生命個體能夠脫離世間生死輪迴及其帶來的各種苦, 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皆繼承了這個觀念,但在理論上有不同的見解。 印度教吠檀多派 認為 達到梵我境界即是解脫。 佛教則認為依靠修行轉生到天界並不能完全從輪迴中解脫, 必須依照四聖諦、十二因緣、三無漏學來修行, 達到阿羅漢聖果或正等正覺佛陀的兩種涅槃方可脫離輪迴。 具體的方做法有許多種, 如 印度教講 禪定、瑜伽、誦咒語等, 佛教講 誦陀羅尼咒、念佛、禪定等, 依各教派傳承而定。 @玄一學佛修行: 思議=煩惱、問題。 不思議=解脫、自在。 標籤: 佛教術語, 佛學名相, 解脫, 

㊙️「定」是與福報相應的,你福報大,就容易定;你沒有福報,想「定」,想得美。

有福之人不用愁。 有些人慌慌張張的,毛毛躁躁的, 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福報不夠。 有些人穩穩當當地,不慌不忙, 遇事特別淡定,說明什麼? 福報大。 「定」是與福報相應的, 你福報大,就容易定; 你沒有福報, 想「定」,想得美。 (圖文轉載,隨喜功德)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4t75zUyV/ 《 人生酬業 》 諸事不順因七字 福報不夠業障重 因果債須功德還 功德就是戒定慧 《 三皈就是三學 》 戒定慧三無漏學 持戒、修定、開悟。 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標籤: 定, 福, 

玄一學佛修行 - 今日05

今日05 2025-0305 玄一學佛修行 - Google 搜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Google 搜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https://logos-buddha.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html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https://logos-buddha.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_9.html 六度萬行 - Google 搜尋 《菩薩六度萬行》 https://logos-buddha.blogspot.com/ 六度萬行故事 - 學佛感應 https://logos-buddha.blogspot.com/2015/09/story.html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https://logos-buddha.blogspot.com/2015/11/buddha-mantra.html 水知道 WaterKnows https://water-knows.blogspot.com/ 和平 水知道 - YouTube 悟空 - Google 搜尋 【只有永斷葷腥,才是真理實義】肉食有毒,這種毒素是動物被殺時的瞋恨心所聚結產生的。所以大凡瘟疫流行,素食者很少傳染。另外,肉是穢濁的食物,食後血液污濁,神智昏迷,發育快而衰老早,最容易使人生病。(Meat is poisonous)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3/11/meat-is-poisonous.html 什麼叫有「把握往生」?你真正具足「信願持名」,你就肯定往生,這叫有「把握往生」。不是說自己有什麼功夫,念佛念到三昧了,這才叫有把握往生,不見得。念佛功夫,證得三昧,或者預知時至,這未必叫有把握往生。 https://amitabha84000.blogspot.com/2022/07/blog-post_28.html 淨界法師: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回首!這個很重要。 https://amitabha84000.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_19.html 《具行禪人修行略傳》民國傳奇禪師-放三昧真火自化成灰 https://amitabha84000.blogspot.c...

《懺悔就是改過》懺悔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kṣama-āpatti-pratideśana)

《懺悔就是改過》 懺悔 就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懺悔。 什麼是懺悔? 懺悔 (梵語:kṣama-āpatti-pratideśana; 標準藏語:sharpa), 佛教術語 , 爲懺摩(梵語:kṣama)和悔(āpatti-pratideśana)的組合詞, 意爲 對自己的過失、罪業表示慚愧,請求他人容忍、原諒,並決心今後永不再犯。 懺悔在佛教儀軌中有重要意義。 《改變命運的鑰匙》 深信因果 懺悔業障 斷惡修善 積功累德 《 了凡四訓 》 改過之法 積善之方 立命之學 謙德之效 《 七佛通誡偈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玄一推薦閱讀: 《零極限》 懺悔:對不起,請原諒我。 感恩:謝謝你,我愛你。 @玄一學佛修行 2025_0304_0747 標籤: 佛教術語, 佛學名相, 改變命運的鑰匙, 懺悔業障, 懺悔就是改過,

這首《懺悔文》不但能懺悔罪障,且能把造罪原因說出來。(Verse For Repentance)

圖片
這首《懺悔文》不但能懺悔罪障, 且能把造罪原因說出來。 宣化上人 昨天我曾很簡單地對大家解說一段〈懺悔文〉,只是解釋到“狎近惡友,違背良師”,現在,我繼續把它說下去: “自作教他”我們知道無論殺、盜、淫、妄、酒,都是不正當的行為,而每種的罪業,又分有因、緣、法、業四種。 譬如說殺吧,殺有“殺因”、“殺緣”、“殺法”、“殺業”;無論哪一種,又都離不了“自作”或“教他作”。 “自作”,就是不假手旁人,親自去做不正當的事。 “教他作”,就是鼓勵和教唆別人去做不正當的事。  這種間接犯罪的方法,比直接的還要罪加一等,因為它在已有的罪上還加上狡詐的罪行——所以“自作”固然有罪,而“教他作”的罪行更大! 什麼是“見聞隨喜”呢?   這就是知道了別人在犯罪,而幫助他去犯,就是古人所說的“助紂為虐”。   我們試閉目想想,從無始劫以來,我們究竟犯了多少次這樣的罪?  我想不用說得那麼久遠,就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所犯的也就不可勝數了!  所以〈懺悔文〉接著又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我們的罪可是算數之所不能及,也可以說是大到無有邊際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罪深障重,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對呢?  不用說,自然應該在佛前至誠懇切地懺悔!   所以〈懺悔文〉又說:“故於今日,生大慚愧,克誠披露,求哀懺悔。”“克誠”二字,是懺悔的時候所必須具有的心。  有些人對師父懺悔,非常地馬虎,常常藏頭露尾地把過錯給遮掩,這表示他並沒有誠意來懺悔自己的過失;像這樣的懺悔,就算歷盡百千萬億恒河沙劫,也不能把罪業消除乾淨的。   所謂“直心是道場”,我們無論在誰的面前懺悔,也要把話說得清楚,不要說一些個模棱兩可的話。  譬如,問他有沒有犯過這種過失,他就說“不記得”,或者說“可能有”,等等。  這種不徹底的懺悔,不但不能消除罪業,反而會種下惡因——因為佛法是絲毫也不能馬虎的!   可是有些人也會說:“某某人做了哪些惡業,可是現在卻飛黃騰達;是不是沒有因果,沒有公理?” 有一首偈頌這樣說: 縱使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由此可知,造業是必有報應的,只是時間的問題,看看因緣是否會合罷了。   有人又會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那麼,是不是沒有辦法消除罪障了呢?”也不是沒有辦法,辦法就是“惟願三寶。慈悲攝受。放淨光明。照觸我身。”希望佛、法、僧三寶,能夠本著慈...

寧可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許

圖片
寧可著有如須彌山, 不可著空如芥子許。 大願法師 《中觀四百論》說: “愚寧起我執, 非說無我理。” 就是說對於智慧不夠的人,寧可讓他們有我執,千萬不要對他們講無我空性,讓他起一種空執那就更麻煩,那個病就更難治。   有些人根機不夠,他空腹高心,讀了兩句《金剛經》、《壇經》就到處誇誇其談,老是說什麼都不要執著,其實他就是取非法相。 妄謂不著戒相, 不知全墮破戒相中; 妄謂不著福相, 不知全墮眾罪相中, 他認為自己是修般若法的人。   有些人佛法沒有學通,老是在佛教里找很多的理論來作為自己的擋箭牌,作為自己懈怠、懶惰、不肯好好持戒、不肯好好修福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這樣會讓自己墮落。   沒有證悟空性,講那些空頭理論是著非法相,就說“小小戒可捨”。不是這樣的,要能生慚愧心。 如果沒有真正證悟空性,開口閉口都是說不著戒相,就是墮在破戒相中。 開口閉口就說我是修般若的人,不需要去做那些事相上的供養,不需要去執著於這個福相,就是墮在罪相之中。 所以我們要知道, “空”本來是對治我法二執的藥,如果執著於空,藥就反而成為空病,那就非常難以醫治了。 比如百丈禪師度野狐的公案,野狐幾百生以前曾經也是一個禪師, 有人問他: “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他答一句: “不落因果。” 便墮落野狐之身, 後來還是百丈禪師 給他下一句轉語: “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這個野狐豁然大悟, 才能真正脫離野狐之身。 因此不可以取非法相,說不落因果就是墮在非法相裡面了。 所以永嘉禪師在 《證道歌》里說: “豁達空,撥因果, 莽莽蕩蕩招殃禍。 ”古德也開示我們說: “寧可著有如須彌山, 不可著空如芥子許。 ”如果是著有來好好地持戒修福,終有一天他清淨了,有機緣能聞到般若法,能解脫,起碼還能在人天善道之中,將來還有機會再聞佛法。 但如果著空,取非法相,那糟糕了,墮落了。 關鍵是要破執著,如果不執著,有相也不妨礙。 如果是起執著,執取空也成為障礙, 所以說 “有是即空之有, 空非離有之空。” 《金剛經》裡面處處說不取著,不能執著,同時也處處都在說要不斷滅,於法不說斷滅相。 《袈裟的背影》 人們習慣讚頌英雄,歌頌成就,卻忽略了另一種值得敬仰的人——  自披上那一襲衣袍,便終其一生,不曾更換,不曾動搖,於紅塵之外,堅守本心。 他們懷抱獨特的思想,不隨時代潮流而浮沉,不為外界目光所擾,步步慎行,嚴以律己,於一針一線間...

功德無量 immeasurable merit

圖片
阿彌陀佛 功德無量 功德無量 英文 immeasurable merit 無量功德 contributed immensely 貢獻很大。 kindness knows no bounds (功德:功業和德行; 無量:無法計算。 舊時指 功勞恩德非常大。 無法計算。 相關閱讀: 隨喜讚歎 隨喜功德 供養三寶 無相布施 三輪體空 功德無量 標籤: 功德無量, 

生命的定義,在於是否具有“用”的價值 (The definition of life)

圖片
星雲大師:生命的定義,在於是否具有“用”的價值 01 我們今天雲集在此,以“自然與生命”為主題召開世界大會,可說是得其所哉。 “自然”是世間的實況, 像 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轉、 眾生生老病死的輪回、 心念生住異滅的遷流、 物質成住壞空的變化, 不都很自然嗎? 世間事 合乎自然,就有生命; 合乎自然,就有成長; 合乎自然,就能形成; 合乎自然,就有善美。 當初, 佛陀在菩提樹下 證悟宇宙的真理, 即所謂的“緣起性空”, 實際上,就是 宇宙間“自然”的法則。 所謂自然, 就是人心, 就是真理, 就是天命, 就是宇宙的綱常。 翻開中外史籍, 歷代的帝王, 順乎天命人心者昌, 逆於天命人心者亡, 他們的興衰 與自然法則關係密切。 不但如此,吾人的生活也要合乎自然,才能幸福美滿。 02 大家不妨自問: “在金錢的運用上, 我能合乎自然,量入為出嗎? 在感情的交流上, 我能合乎自然,平衡來往嗎? 在語言的溝通上, 我能合乎自然, 顧念對方的需要嗎? 在做事的態度上, 我能合乎自然, 不違事理的原則嗎?” 此外,現代人對保育生態、自由民主等方面也都提倡自然。 例如: 虎狼獅豹雖凶猛殘暴,但是當它們被放出牢籠,回歸大自然時,它們也會向你感謝。 民國初年,中國婦女從“纏足”的傳統解放為合乎自然的“天足”,直至今日仍受到大眾的肯定與歡呼。 近代,英國殖民地恢復佔領地區的獨立、美國林肯解放黑奴,都是在尊重自然的發展。 而今古人士,對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謳歌,更是崇尚自然的最佳證明。 凡此說明瞭這是一個自然的世界,我們所擁有的是一個自然的人生,大家都擁有一顆自然的良心,我們應該作自然的擁有,發揮自然的美善。 03 佛教一向追求自然, 重視人心、人性。 像東方琉璃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里,不但寶網行樹、水鳥說法,而且人民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主要的目的,不外希望大家都能在自然的生活下安居樂業。 希望大家都能尊重自然,因為唯有順應自然,我們的心靈才得以解脫,我們的生命才能夠自由。 說到“生命”, 生命的定義,不在於一息尚存,而應在於是否具有“用”的價值。 人存在於世間,固然可以說有生命,山河大地等能夠為人所用,對於人間有貢獻,也應視為有生命者。 例如: 一張紙上面畫了聖賢的畫像,一塊石頭雕成古德的相貌,讓人一見生起仰慕效法之心,這一張紙、這一塊石頭就有了生命。 反觀一些人雖坐擁高官厚祿,卻為大家...

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消業障+增福慧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三學1 三家1 三寶1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1 三無漏學2 三皈1 三福田1 上師1 不動心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1 不可思議3 不思議業1 不殺生1 不生不滅1 不知道1 不肯改過就是凡夫1 不能1 不譏他過2 世間1 中國1 中招1 久病不癒1 了凡先生1 了生死2 五常1 五福臨門1 五逆十惡1 1 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1 人命無常呼吸間1 人性的弱點1 人棄常則妖興1 人生八苦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1 人生就是一場戲1 人生的意義1 人生酬業2 人間福報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1 什麼是佛教1 什麼是修行人1 仁義禮智信1 仙風道骨1 以戒為師1 以苦為師1 佛像1 佛化家庭1 佛學1 佛學名相6 佛學院1 佛教4 佛教徒1 佛教藝術1 佛教術語4 佛歡喜日1 佛法1 佛法僧1 佛法難聞1 佛的智慧3 佛眼1 佛經1 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1 佛說1 佛陀1 供養2 保證1 信仰1 信佛很難1 信念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1 信願行1 修學三要轉忍空2 修學次第信解行證1 修定1 修福1 修福報1 修行21 修行人2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1 修身法寶1 修道1 修道難1 做人1 做人做事的道理1 傳奇1 傳統1 僧寶1 儒家1 儒教1 儒釋道1 充滿法喜1 八識田1 六如1 六念1 具足1 冤冤相報1 冥冥之中1 別人不善與我何干?2 劉素雲老師1 功夫1 功夫成片1 功德2 功課1 功過簿1 努力1 十善1 千萬不要1 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1 千金難買早知道1 1 南懷瑾先生1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南無阿彌陀佛3 印光大師文鈔3 吃素1 合一1 吉祥日1 同名同生1 同名神同生神1 吸引力法則1 命中注定2 命運2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1 咒語1 問題1 善導大師1 善知識7 善終1 四依止1 四句偈1 回報1 因果2 因果十來偈1 因果定律1 圖文轉載1 在家修1 地獄2 執著2 報應1 境界2 增福慧1 2 夢參長老2 夢境2 大乘佛法2 大佛頂首楞嚴經2 大德1 大雄寶殿1 天上不會掉餡餅1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 天地君親師1 天堂1 天神1 太平日子1 如何1 如是觀1 如果1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1 妄想1 媽祖1 孔子1 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1 1 孝親尊師1 孝道1 學佛14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2 學佛最大的一個目標是了生死1 學佛答問1 學問1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 學校沒有教的事1 宇宙人生的真相1 宇宙法則1 安樂1 宗教1 宗薩欽哲仁波切1 定中1 定弘法師2 宣化上人2 宣化上人開示2 工具1 布施1 師兄1 師父1 1 常做惡夢1 常見辭彙1 常識1 幸福美滿的教育1 廣化法師1 廣欽老和尚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1 彼岸1 往生1 後悔1 1 心出家1 心外求法謂之外道1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1 心如止水1 心安理得1 心平氣和1 心想事成1 心理學1 心經1 忍辱1 念佛3 念佛人1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1 念佛感應故事1 念佛成佛了生死1 念頭1 思想1 恩田1 悟道法師1 悲田1 惡道1 意識1 愚癡1 感應1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1 慚愧1 慧命2 慧律法師3 懺悔2 懺悔業障7 成就2 2 戒定慧2 戒定慧三學1 戒神1 拜佛1 拜懺1 持戒1 2 掌控1 接受1 改習氣1 改變1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1 改變命運的鑰匙6 改過就是改命1 改過自新1 放下4 故事5 敬田1 文化1 斷捨離3 斷煩惱1 早課1 星雲大師1 普門品1 智仁勇三達德1 智慧4 最大的一個目標1 最簡單的方法1 最高級的修行1 會集1 有捨才有得1 朝聞道夕死可矣1 末法1 林玄一1 林瑞碧師兄1 根本1 楞嚴咒2 楞嚴經1 業力2 業感自招1 業障2 極樂世界1 2 欺騙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1 歷史1 死亡1 毛病1 永恆1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沒完沒了1 治標不如治本1 法喜充滿2 法寶3 法身1 法身慧命1 消業障2 消除1 淨土宗2 淨士1 淨宗1 淨業三福1 淨空法師2 淨空法師語錄4 淨空老和尚1 淨空老法師1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1 無明1 無明習氣1 無量義1 無間地獄1 父母1 玄一5 玄一人生酬業2 玄一學佛1 玄一學佛修行5 玄一推薦1 玄一素齋養生2 玄一致富經典1 玄一識人學2 玄一讀經修定5 生死1 用功1 當成1 痛苦1 發現1 百善孝為先1 盂蘭盆節1 相信1 看破3 真善美慧1 真正的1 真正的大孝1 真理1 知過能改後不再造1 石頭1 破無明1 磨練1 祖先1 福報3 福慧雙修1 福田1 禪定1 禪語1 秘密2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 索達吉堪布2 1 經典4 緣分1 練習1 習氣1 老子1 老師1 聖賢教育1 能量守恆1 自在2 自己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1 致富之道1 舉頭三尺有神明1 般若2 般若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3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1 2 苦集滅道1 菩薩2 菩薩六度萬行3 萬惡淫為首2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2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1 蓮池大師1 蓮花1 藝術1 西方極樂世界1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1 要真正相信佛不妄語 遇到1 觀世音菩薩1 觀自在1 觀自在菩薩1 觀音2 解決1 解脫1 訓練1 認命1 認錯1 語錄5 諸事不順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1 諸法實相1 譬喻2 讀書1 讀經2 財神學1 走路都是踢到黃金1 起信論1 超度1 超度祖先1 輪迴1 轉變1 轉載1 迴光返照1 逆境1 這比什麼都重要1 造業1 連結1 過失1 過年1 1 道教1 邪淫是亂世的徵兆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1 都是1 釋教1 釋迦牟尼1 里仁1 金剛種子1 金剛經2 金玉良言1 鏡子1 開悟1 開智慧1 開水1 開示2 阿彌陀佛2 阿彌陀佛語錄5 阿難尊者1 附身1 陰謀1 隱惡揚善2 集結1 雙十1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1 電腦1 順境1 顛倒1 餓鬼道1 駝鳥主義1 高僧1 高僧大德7 高僧大德開示1 鬼神2 魔王波旬1 黃念祖居士1 黃警官講故事1 黃金1 黄柏霖警官1
顯示更多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阿彌陀佛在心間》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在家念佛,對社會也有貢獻,老實念佛,安定和平】每月閉關一天,念佛迴向全球。玄一:學佛答問2022_0318

玄一:阿彌陀佛。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1)凡念佛處,疫不入境 (2)持戒是你最大的保護 (3)素食是最好的平安符

玄一:最吉祥的一句話,逢人就說阿彌陀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到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玄一學佛修行:全素齋戒念佛=養生之道+致富之道+成佛之道。佛說: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玄一學佛修行 | Facebook

《阿彌陀佛十念法》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玄一學佛修行 - YouTube 播放清單 Video 影音 Shorts 短視頻 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