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5的文章

㊙️【修行只有一個動作,就是纖塵不著】學佛只有一個工作要做,就是放下、再放下,放下你的執著,放下對假相的分別,放下、再放下。聽經聞法就是要成熟這一念:無相、無住、無念。(There is only one action)

圖片
慧律法師:諸位!修行只有一個動作,就是纖塵不著(剩下0.01都不行) 世尊為什麼重復一直要這樣子遣除呢? 因為眾生的執著是很可怕的, 為什麼一直講 “非”字空無自性, 非字空無自性, 就表示 眾生因為有無量無邊的執著。 佛就一直破除這種執著, 所以 學佛只有一個工作要做,就是放下、再放下,放下你的執著,放下對假相的分別,放下、再放下。 所以 聽經聞法也不過要成熟這一念, 聽經聞法就是要成熟這一念: 無所住; 聽經聞法就是要成熟這一念: 無相、無住、無念, 禪宗講的嘛, 無念、無相、無住。 所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用啊,是不是? 然於真實理地, 並此“非句”, 亦不立, 斯乃纖塵不著, 爾焰方盡。 諸位!修行只有一個動作,就是纖塵不著,纖塵不著就是說: 我放下剩下0.1,行嗎? 不行! 我剩下0.01的執著,行不行? 不行! 那這樣永遠不能成佛。 那我再剩下0.001? 也不行, 要放就徹底放,徹底放。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eHYjTTz4/ 只有一個動作 英文 (There is only one action) 標籤: 慧律法師, 放下,

讀誦經典,在我們中國傳統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基本的學習。般若智慧是自己本來具足的,它不是外面學來的。外面學來,聽人家講,自己記得很多,這個是屬於知識,知識這一部分。(A very important basic learning)

圖片
【悟道法師:把你內心邪知邪見,錯誤的思想,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洗掉,那個是真正的灑淨。】 🌳 知識有善知識還有惡知識,有正知識也有邪知識,不是說知識就都是好的,有一些邪知邪見的知識,那也是知識,那引導你去做壞事,誤入歧途。 #誤入歧途的人太多了 你哪裡有能力去辨別什麼是正什麼是邪? 這個就是要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 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給我們指導,我們能夠聽得明白,能夠理解、能夠接受,這個有善根。 🪷🪷🪷 悟道法師: 我們讀誦經典也是修戒定慧。 我們讀《感應篇》, 「日誦一遍,滅罪消愆」。 我們讀一遍,也減輕我們的罪業,在我們阿賴耶識裡面多落一次的印象。 讀誦經典, 在我們中國傳統教育 是很重要的一個基本的學習。 讀誦經典主要先求根本智,雖然儒家沒有佛家講得那麼徹底,但是儒、道也都是求根本智,所謂就是啟發我們每一個人的悟性,這個教學它啟發人的悟性。 悟性啟發了,他自性的智慧就會透露出來。當然透露的大小、層次、高低,各人不同。 到成佛是圓滿的恢復,圓滿回歸到自性的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是自己本來具足的,它不是外面學來的。 外面學來,聽人家講,自己記得很多,這個是屬於知識,知識這一部分。 我們現在中國人都學外國人,注重在知識的學習,沒有重視智慧的學習,沒有重視啟發自性智慧這樣的練習,沒有,都是學知識。 所以從小就教他,你要做什麼功課,你要自己有什麼創意,什麼什麼,那實在講,都胡思亂想。 學了很多,知道很多,聽了很多,知識倒是滿豐富的。 這個知識,我們要知道,知識有善知識還有惡知識,有正知識也有邪知識,不是說知識就都是好的,有一些邪知邪見的知識,那也是知識,那引導你去做壞事,誤入歧途。 所以,以前台中蓮社有一本書叫《歧路指歸》,誤入歧途的人太多了。    佛在《楞嚴經》講得很清楚,「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你哪裡有能力去辨別什麼是正什麼是邪? 這個就是要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 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給我們指導,我們能夠聽得明白,能夠理解、能夠接受,這個有善根。 有的人遇到善知識,他不能接受,勸他,他不聽;騙他,他就去了,那個沒善根。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學了邪知邪見的人太多了,因為「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一個邪師就不得了了,你說像印度那條恆河的沙那麼多的邪師,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想法、都有他的看法,都是錯誤的,都偏差的,充滿了整個世界,你怎麼可...

為什麼有的人夢里會有一些預感,而且還很准?(dream)

宣化上人|為什麼有的人夢里會有一些預感,而且還很准? 其實我告訴你,我們人現在在這個世界上,你沒有開悟之前,都是在做夢呢! 夢,本來是一種虛妄的,妄想所現的,可是也有是真的。 所以 夢有很多種夢,有的是虛妄的夢,有的是真實的夢,有的是預先鬼神來啟示你的夢。 所以這個夢,你也可以說它是假的,也可以說它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夢,或者真的夢,或者預先的靈感,這都沒有什麼憑藉,你抓也抓不著,你再想看也看不見,也拿不來,也送不走,那麼這是這個夢。 有一些夢是由你白天所遭所遇的,晚間就有了這個夢了。 一些個想到的,有的你也沒有想過,也沒有遇見過,突然就夢見這種境界了,還很靈驗地,都變成事實,這可以說是真夢;雖然是真夢,也是取不得,舍不得。你拿也拿不到,你想把它送走,也送不走。 有預先的靈感,在事情還沒有來之前,或者一年之前,或者一個月之前,或者一個禮拜之前,你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你遇著什麼境界,遇著什麼人,都做一些個什麼事,欸!到時候它果然就是那樣子。這是預感,預先的靈感。 那麼,這種靈感多數也是從前生跟著來的。 因為前生你修行,有一些個護法善神來幫助你,所以什麼事情就給你一個靈感,令你有所覺悟。 譬如,你本來是個在家人,你做夢夢見出家了,甚至于穿著黃袍搭著祖衣,儼然就是個大善知識,你做這樣的夢; 你也不是個出家人, 怎麼做夢自己是出家呢? 這或者就是說你前生是個出家人,那麼今生迷了,這一些護法善神默默中指示你,點醒你;點醒你叫你明白,哦!原來我是一個出家人,所以要能繼續再發菩提心修道,這很好的。 其他種種的事情都可以以此類推。可是在夢里頭,我們做夢知道是虛妄的,我們沒做夢之前是不是就是醒著呢? 其實我告訴你,我們人現在在這個世界上,你沒有開悟之前,都是在做夢呢!可是告訴你說你在做夢,你不相信。 你說︰「哎!我怎麼在做夢呢?我這個車是最名貴的,我坐到這個車上很舒服。我那個飛機可以飛那麼高,上天。這怎麼叫做夢?這都事實啊!我那房子那麼漂亮,我家庭那麼圓滿,用什麼有什麼,這怎麼是算做夢呢?」 你不算做夢?你要真醒著的,你前生的事情你怎麼不記得了?說︰「有前生嗎?」你不相信有前生,那你信不信有昨天呢? 說我相信;那麼昨天的事情,你是不是都記得呢?昨天你都幹什麼來著那一天?說我都記得;你完全都記得嗎?不一定。那麼這就又忘了呢! 那麼在上個月的事情,你都記得嗎?也不一定都記得。前一年的事情,...

【如何為自己卜得一隻上上籤】人生,要交代給因果,交代給自己;不要交給神明,不要讓神明來定自己的吉凶,不要請神明來做自家的顧問。(double blessing)

星雲大師:                【如何為自己卜得一隻上上籤】                              ...

我們聽經聞法,就是有這個好處,莊嚴自己,也莊嚴國度。學佛就找到了鑰匙,別人生死與我無關,如果我有能力就度他,沒有能力,自己的生死,比什麼都重要,所以,要降伏自我。(found the key)

圖片
我們聽經聞法, 就是有這個好處, 莊嚴自己, 也莊嚴國度。 學佛就找到了鑰匙, 別人生死與我無關, 如果我有能力就度他, 沒有能力, 自己的生死, 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要降伏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Mu8PrrMff/ 玄一學佛修行: @找到了鑰匙 英文 (found the key) 關鍵 一切的答案 標籤: 慧律法師, 度自己第一要緊, 鑰匙, 

聖嚴法師|關於「夢」的問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Dreams)

聖嚴法師|關於「夢」的問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Dreams) 問:每個人都會作夢,有些夢似乎比其它夢更的意義、更真實。佛教有沒有談到不同層次的夢?比如我讀到大慧宗杲禪師的書信中提到,有一個人夢到大慧進入他的房間,後來大慧回答說,他真的在那裡。您也說過,如果有人想到或夢到您,而且真的如此相信,那麼您就在那裡。另一方面,佛教說一切事情都是虛幻。請您就這個主題開示。 師:大乘經典說,如果以大信心來修行、研究佛法,就有可能夢到佛菩薩和諸佛的世界,這些夢可能是真的。也有一些大師、祖師的記錄中提到,在他們修行的過程中,曾夢見有人告訴他們應該到何處尋找老師。關於古代禪師和夢的故事有很多。有一位禪師想要去看一塊農地,那塊地屬於另一個地方的禪寺。 第二天早上,他沒告訴任何人就去了;抵達時,該寺的和尚已準備好飯菜等著他。禪師問,怎麼知道他要來?和尚回答說,是前一天晚上土地公告訴他的,因此早作準備。禪師回答說,那麼應該供養土地公,而不是供養他。在這個情況中,夢顯然是真的。另一個故事是有關虛雲老和尚。 有一次他夢到自己來到彌勒佛的兜率天,在那裡遇到了老朋友和同代的祖師。他說他想留下來,但彌勒佛告訴他,他今生的業未了,必須回到世間。唯識宗說,夢是意識的一種狀態。意識通常透過感官展現,但也有獨立的意識(譯按:又稱「獨頭意識」),並不是由感官所產生。 獨立的意識有三個層次,一是在夢中,一是在三昧中,一是在瘋狂狀態中。夢中的獨立意識,來自無始以來累積的業。當意識生起時,與感官無關。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說它沒有外在的現實,因為它來自以往的業,而以往的業是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有幾篇經論據說是大師們在夢中的狀態所寫的。比方說,唯識宗的重要經論——《瑜伽師地論》,據說就是無著在夢境中寫出的。 每天晚上他睡覺時,彌勒菩薩就會到夢中,告訴他該寫些什麼。由於他是唯一作這些夢的人,我們就得相信他的話。還有一個故事說,唐朝時,有個犯人在被處決的前夕,夢見有人告訴他,以特別的方式誦念《華嚴經》一千遍,就可以逃過一劫。 醒來後,他就照夢中的話去做,結果要被處決時,鋼刀無法砍入,而保住了一命。佛經中談到的夢的故事,一天一夜也講不完,顯然佛教確實提到夢。從佛法的觀點來說,夢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來自煩惱與想象。比方說,來自日常生活中的恐懼,可能以噩夢的方式顯現。第二種來自關係密切的人,...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學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了生死。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們要如何解脫呢?這就要受戒、持戒。

圖片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妙蓮老和尚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之事,才有這個苦。 所以,真佛法不但講夫婦之邪淫不可有,連夫婦之正淫也要斷,這就是出家人不結婚的道理。 其實情慾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對斷淫這個法說得最透徹。 諸位是受五戒, 才初發心學佛嘛! 所以講到淫戒,只告訴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 但是 學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了生死。 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們要如何解脫呢? 這就要受戒、持戒。 現在大家來受戒, 就是為了要求解脫。 要解脫就須斷淫慾,斷淫慾梵行才能修成;染淨二行必不能同時生存。 有了染行就壞了淨行,必要有清淨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麼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脫呢? 這就是佛陀所教我們的真實之法──要離情愛、奉持沙門戒法。 要知道,生死從哪裡來?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之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的肚子來。 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 因為有情慾,顛倒想。 一有了顛倒想, 霎時昏蒙就逕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 顛倒想就是慾念。 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慾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情才有愛嘛!愛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從愛慾而來。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 生死是個大苦趣啊!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絕愛,千萬不可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不生不滅才是本性真如清淨之法。 那決定要斷淫慾,斷淫慾才是出世之道。你能離欲,連你沒有慾念、不貪愛,就不會受胎的。 出家人為什麼不結婚? 就是要修梵行。 為什麼要修梵行? 就是為了離這生死根緣。 貪慾是根,淫行是緣;貪慾之因得遇淫行之緣,因緣相會就有生死; 貪慾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緣,因緣不合,怎麼會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嗎? 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緣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婦之外沒有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培養這清淨之因,就有善根進一步受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第三條是不淫,不但不邪淫,連夫婦的正淫也斷。 這就像維摩詰居士: 「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梵行是印度話,「梵」是清淨的意義;雖是夫婦不行夫婦事,同出家人一樣,在污泥而不染,這就是不淫。 斷邪淫不墮三惡道,斷正淫才能夠了生死。 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嗎?...

《求學要訣》夫學有二,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雖困不邪。 ──法句經卷上.教學品 (Learning knack)

《求學要訣》   夫學有二,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雖困不邪。 ──法句經卷上.教學品    求學有兩個要訣: 第一是常親近善友, 第二是遵守真理。 「學」是指聖人之學、解脫之學,也就是離煩惱之學、安心安身之學。      「多聞」是多多學習待人接物,與人共處,化解煩惱,增長智慧的觀念和方法。 簡言之,多聞者是學問淵博、知識豐富的人; 在佛教界稱之為「善知識」,指的是良師益友,能為我們傳遞經驗、解惑紓困並授之以正確實用的方法。    「解義」是指對理論的瞭解、對學問的洞悉。 「多聞」是多聽、多學、多讀書; 「解義」則是對聽到、讀到的任何學問都能瞭解其內容。這又可分成兩個層次:  第一種是從語言文字的表面去理解,望文生義,卻不一定是真正的意思。 第二種則是以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及對佛法的修行來通達、識透文字的內涵,根據實際經驗, 根據證悟層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體認。      懂得這兩個名詞之後,知道求學要常親近、請教、請示博聞強記的人或見多識廣的人, 由此可以獲得智慧的啟發和學識領域的開拓。 然後便能安住於正確的、正當的、真實的道理。 若能如此, 即使遇到思想上、生活上、身心上、環境上的任何困難,皆可迎刃而解,也不會被錯誤的觀念或不良的環境所誘惑而走上邪道, 像一些人在平常時候,仁義道德都聽得懂也講得出口,一旦面臨利害關頭,卻可以出賣良心,追求不正當的利益去了。 (聖嚴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1PPfWZFG/ 求學要訣 英文 (Learning knack )

佛子/菩薩行/六度萬行 (Practices of a Bodhisattva)

圖片
佛子 英文 (Practices of a Bodhisattva) 菩薩的實踐 菩薩行 (The practices of the bodhisattva) 菩薩的做法 《五戒十善》 《 守五戒的重要 》 守基本的五戒可以投人。 一、不殺生: 不故意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如:人、動物、小昆蟲及墮胎。 二、不偷盜: 對於一切財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 有而取,或是不論用任何手段,如:騙取、 強奪、霸佔等,皆算是偷盜。 三、不邪淫: 不與正配以外的人行淫。   凡與男女兩身相和合,皆名之為淫。 四、不妄語: 不說謊、搬弄是非、惡口罵人,危害到他人。 五、不飲酒: 不喝酒,乃至於不勸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飲酒。  (喝酒會使人神智昏昧,來世感愚癡的果報。) 《六度萬行》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般若。 八戒/八關齋戒 《入菩薩行論》 Bodhicharyavatara 《佛子行三十七頌》 禪淨密

為什麼說都是虛妄的東西?其實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影子,意識心就是本性的影子。我們因為以本性所影現出來的這個意識心,這個意識心又經過了明 暗 吸取這些塵象,還誤以為真的有一種東西增或者是有一種東西減。(Everything with form is unreal)

圖片
為什麼說都是虛妄的東西? 其實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影子, 意識心就是本性的影子。 我們因為以本性所影現出來的這個意識心, 這個意識心又經過了明 暗 吸取這些塵象, 還誤以為真的有一種東西增或者是有一種東西減。 譬如說: 你沒有出生前 你根本不知道說: 你到底擁有什麼幾百萬 幾千萬, 今天留下來了很多的財產, 其實並沒有這個東西, 有跟沒有變成一種觀念, 而這個觀念 眼睛來入,喔! 我有房地產 我有轎車、我擁有一切傭人 , 我是怎麼樣子的~皇帝啊 或者是官當得很高。 這些都是虛妄的東西, 而我們內心裡面一直誤認以為 是有真的! 很多錢 很多房子 官當得很高, 而在緣起性空裡面來講, 這些完全不可得, 如夢幻泡影的東西。 《楞嚴經第七套-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慧律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9nKkppoM/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Everything with form is unreal) 形式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

醉生夢死 釋義: 像在酒醉和睡夢中那樣醉醺醺、昏沉沉地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過得糊裡糊塗。(zuì shēng mèng sǐ)

圖片
成語: 醉生夢死。 注音: ㄗㄨㄟˋ ㄕㄥ ㄇㄥˋ ㄙˇ 漢語拼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釋義: 像在酒醉和睡夢中那樣醉醺醺、昏沉沉地過日子。 形容 生活目的不明確, 過得糊裡糊塗。 語出 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 △「花天酒地」 典故說明: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 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 「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 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而這一切, 乃源自於「道之不明」。 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 「醉生夢死」 就用來比喻 人糊裡糊塗地活著。 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 「『百姓日用而不知』, 便是不知所謂發生, 亦不知所謂收斂, 醉生夢死而已。」 (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 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後人在使用此一成語時, 則不僅止於指 生活目標不明確的情況, 有時會擴大到用於指稱 生活頹廢消沉, 如 清末小說《東歐女豪傑》第三回: 「你不見現在那些巴結官場的、崇拜黃金的、在溫柔鄉裡醉生夢死的人嗎?」 此處所說的 便是程度更為嚴重, 沉湎於聲色場所中的人。 (圖文轉載) http://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792 Living a life of drunkenness and dreaming. 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相關閱讀: 黃梁一夢 《8020法則》 其實,地球上, 80%以上的人類, 都是「醉生夢死」!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延伸閱讀: 《電影是人生的預告片》 《駭客任務/黑客帝國》 標籤: 成語暗藏玄機,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No Best of Both Worlds)

圖片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的意思是: 這世上有沒有雙全之法, 讓我能夠修行的同時 也不辜負你的深情。  如果動情了, 就負瞭如來(佛法); 如果不動情, 就辜負了“她”(愛情)。 (圖文轉載,隨喜功德) 沒有雙全之法 英文 (No Best of Both Worlds) 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看破世情》 萬緣放下 《生死心切》 相關閱讀: 生活總有遺憾,難以兩全其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總要付出代價 無功不受祿 @玄一學佛修行: 富貴學道難 五欲: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標籤: 富貴學道難,

修行人自帶能量場,普通的凡夫俗子看不到。但無形的眾生看得到,它們很苦,你在它們眼裡就是黑暗裡的一束光,因為你可以幫牠們得到解脫,它們十分渴望得到你的救度。(Projector)

圖片
修行人自帶能量場, 普通的凡夫俗子看不到。 但無形的眾生看得到,它們很苦, 你在它們眼裡就是黑暗裡的一束光, 因為你可以幫牠們得到解脫,它們十分渴望得到你的救度。  所以 為什麼你總會夢到或者看到經歷一些旁人不理解的事情,因為你是修行的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 你的親人總會來找你。  幾輩子家裡才會出一個修行人!  一個家庭裡如果出現一個修行的人,那可能是這個家族幾代人積累的福澤在現形。 (AI 創作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TNo4QyBUC/ 可以 從投射者的能量場來看,投射者,英文是Projector,顧 名思義,就像 ... 而是帶有目的或是思考自己的能量運用,或 是覺察自己被消耗的能量 ... (Projector) 投影儀 標籤: 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所言說者無人敬信之因--綺語》(flowery writing)

圖片
《所言說者無人敬信之因--綺語》 有些人在行持佛行事業時,想要利益他人,但會感覺到自己講話沒份量,別人愛聽不聽的,沒人重視,沒有一種真正穩定的力量。 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綺語太多,當你想要說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反而沒有人要認真聽了。 有些綺語業太重的人,在遭遇重大事情時,因為自己過去綺語所引發的內外大業障,導致自己受到極大的損害。 從內障來看, 這會讓自己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甚至還會把緊要事誤當為玩笑來看,做出奇怪的決策,壞了大事。 從外障來看, 這會讓他人看不到自己重視的事情,甚至自己遭遇了生命危險,周遭人卻當「狼來了」來看,痛苦時有口難言,會有這樣的果報。 這類的綺語,多是常愛拿他人或世間事來說嘴,把正經事都玩笑化,愛說八卦,顛顛倒倒的說一些道理,自己覺得有趣。 或者是 在該正經的時候,習慣性的內心散亂而講出一些不相干的話,這樣的習氣,都會導致自己的話語在他人心中份量減低。 ★有這樣毛病的人,要特別謹慎自己的語業,話不在多,應簡單準確,這樣會讓你有信服力。 當然,這並不是要讓你過於嚴肅,把自己弄得很緊繃,而是要智慧性的去觀察自己語言上是否有戲謔的毛病。 ★有些人綺語毛病太大,會給人一種「廢話一堆」的觀感,這當中有個隱含的徵兆,就是這樣的人會習慣性的閃避問題,更不敢直視自己心中的毛病,導致他的話總是沒法接觸到問題的核心,這對修行會有極大的打擊。 因此,若想要投入修行的人,應多說真實語,這對見到真相有極大的助益。 ★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在話不多,卻都是真實語的師長身邊,常會感到刺痛,不太敢待在師長身邊,但事後心裡卻會覺得師長講的是有道理的,這就是真實語的力量。 若已經察覺有這樣的毛病,除了自身謹慎,在語言上應該多斟酌拿捏,更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常跟愛綺語的人混在一起。 ★不經心的話語不說,不該再隨著其他綺語人的習氣,不自覺的又進入嘻嘻哈哈而不正經的狀態,一再如此,會感得周遭人都輕賤、嫌棄你的果報。 《正法念處經》云: 『 云何綺語樂行多作?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若彼綺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一切不愛,王舍、怨家、兄弟、親家輕弄嫌賤。此是綺語口業果報。』 佛陀將不綺語列於十善之一,可知其功德非同小可。 不綺語是十善中較為細微的,範圍也非常廣大,若能細心觀察,用心持守,能積聚極大的功德,獲得以下的善報: 一、世間敬重。 二、善人所念 三、前後語言不...

《修心: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修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隨時保持覺知,隨時看看自己的心。(very important point)

圖片
修行,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隨時保持覺知, 隨時看看自己的心。 《修心: 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 (圖文轉載) 很重要的一點 英文 (very important point) 非常重要的一點

【人間天上的護照——五戒十善】(PASSPORT)

圖片
【🌿聖嚴法師開示】 人間天上的護照——五戒十善 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們如法持戒,如法持戒的作用是為增長功德,但此功德之來,均由悲心的陶養而起。 看五戒的表面,是消極的不作惡,而無積極為善的作用; 事實不然,如能稍加體察,便可明白,守持五戒,實也含有無限悲心。 此謂悲心,可以解作同情心的擴大,這是推己及人而及於一切眾生的同情心。 因為不忍自己被人殺害,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眾生,都有不忍被殺被害之心,故有不殺生戒; 因為不忍自己的資生財物遭人偷盜而去,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眾生,都有不忍被偷被盜之心,故有不偷盜戒。 以下的三戒,亦可準知。 因此,我們可以說,持戒的功德,固然由於信仰而來,也由於悲心的陶養而來,佛的功德最大無極,佛的悲心也是最大無極,那就是同體大悲了。 所以在佛典中, 每稱五戒為五大施,持五戒而能持到徹底,絕不僅止於止惡,當能做到行善。 不殺生而要護生與救生,不偷盜而要行布施。 其餘三戒,亦可準知。 不過五大施的本意,是在施予一切眾生的無畏懼心,由於我持殺戒,不必怕我傷害; 由於我持盜戒,不必怕我偷盜; 由於我持邪淫戒,不必怕我淫汙其親屬; 由於我持妄語戒,不必怕我欺騙; 由於我持飲酒戒,不必怕我以飲酒而瘋狂。 故稱五戒為五大施。 ✍️ 十善的內容是: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亦稱邪淫,但此邪行之中,包括一切五欲之境的放逸之處,皆屬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離貪欲、離瞋恚、離邪見。 以類別而言,十善分屬身、語、意的三業,故亦稱為十善業; 持修十善之行,乃為生於善道之行,所以謂之十善業道。 🌿摘錄自 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人間天上的護照》https://pse.is/7d8f2g 🌿歡迎皈依三寶,受五戒十善 https://www.ddm.org.tw/refuge/ 🦋北投農禪寺 皈依日期:2025/4/12(六) 活動時間:14:00 ~ 17:00 🦋高雄紫雲寺 皈依日期:2025/5/11(日) 活動時間:14:00 ~ 16:30 #五戒 #十善 #皈依 #持戒 #戒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V3fM48iC/ 標籤: 一三五十,

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消業障+增福慧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三學1 三家1 三寶1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1 三無漏學2 三皈1 三福田1 上師1 不動心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1 不可思議4 不思議業1 不殺生1 不生不滅1 不知道1 不肯改過就是凡夫1 不能1 不譏他過2 世間1 中國1 中招1 久病不癒1 了凡先生1 了生死2 五常1 五福臨門1 五逆十惡1 1 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1 人命無常呼吸間1 人性的弱點1 人棄常則妖興1 人生八苦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1 人生就是一場戲1 人生的意義1 人生酬業2 人間福報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1 什麼是佛教1 什麼是修行人1 仁義禮智信1 仙風道骨1 以戒為師1 以苦為師1 佛像1 佛化家庭1 佛學1 佛學名相6 佛學院1 佛教4 佛教徒1 佛教藝術1 佛教術語4 佛歡喜日1 佛法1 佛法僧1 佛法難聞1 佛的智慧3 佛眼1 佛經1 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1 佛說1 佛陀1 供養2 保證1 信仰1 信佛很難1 信念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1 信願行1 修學三要轉忍空2 修學次第信解行證1 修定1 修福1 修福報1 修行21 修行人2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1 修身法寶1 修道1 修道難1 做人1 做人做事的道理1 傳奇1 傳統1 僧寶1 儒家1 儒教1 儒釋道1 充滿法喜1 八識田1 六如1 六念1 具足1 冤冤相報1 冥冥之中1 別人不善與我何干?2 劉素雲老師1 功夫1 功夫成片1 功德2 功課1 功過簿1 努力1 十善2 千萬不要1 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1 千金難買早知道1 1 南懷瑾先生1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南無阿彌陀佛3 印光大師文鈔3 吃素1 合一1 吉祥日1 同名同生1 同名神同生神1 吸引力法則1 命中注定2 命運2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1 咒語1 問題1 善導大師1 善知識7 善終1 四依止1 四句偈2 回報1 因果2 因果十來偈1 因果定律1 圖文轉載1 在家修1 地獄2 執著2 報應1 境界2 增福慧1 2 夢參長老2 夢境2 大乘佛法2 大佛頂首楞嚴經2 大德1 大雄寶殿1 天上不會掉餡餅1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 天地君親師1 天堂1 天神1 太平日子1 如何1 如是觀1 如果1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1 妄想1 媽祖1 孔子1 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1 1 孝親尊師1 孝道1 學佛14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2 學佛最大的一個目標是了生死1 學佛答問1 學問1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 學校沒有教的事1 宇宙人生的真相1 宇宙法則1 安樂1 宗教1 宗薩欽哲仁波切1 定中1 定弘法師2 宣化上人4 宣化上人開示2 工具1 布施1 師兄1 師父1 1 常做惡夢1 常見辭彙1 常識1 幸福美滿的教育1 廣化法師1 廣欽老和尚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1 彼岸1 往生1 後悔1 1 心出家1 心外求法謂之外道1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1 心如止水1 心安理得1 心平氣和1 心想事成1 心理學1 心經1 忍辱1 念佛3 念佛人1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1 念佛感應故事1 念佛成佛了生死1 念頭1 思想1 恩田1 悟道法師2 悲田1 惡道1 意識1 愚癡1 感應1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1 慚愧1 慧命2 慧律法師4 懺悔2 懺悔業障7 成就2 2 戒定慧2 戒定慧三學1 戒神1 拜佛1 拜懺1 持戒1 2 掌控1 接受1 改習氣1 改變1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1 改變命運的鑰匙6 改過就是改命1 改過自新1 放下4 故事5 敬田1 文化1 斷捨離3 斷煩惱1 早課1 星雲大師1 普門品1 智仁勇三達德1 智慧4 最大的一個目標1 最簡單的方法1 最高級的修行1 會集1 有捨才有得1 朝聞道夕死可矣1 末法1 林玄一1 林瑞碧師兄1 根本1 楞嚴咒2 楞嚴經1 業力2 業感自招1 業障2 極樂世界1 2 欺騙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1 歷史1 死亡1 毛病1 永恆1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沒完沒了1 治標不如治本1 法喜充滿2 法寶3 法身1 法身慧命1 消業障2 消除1 淨土宗2 淨士1 淨宗1 淨業三福1 淨空法師2 淨空法師語錄4 淨空老和尚1 淨空老法師1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1 無明1 無明習氣1 無量義1 無間地獄1 父母1 玄一5 玄一人生酬業2 玄一學佛1 玄一學佛修行5 玄一推薦1 玄一素齋養生2 玄一致富經典1 玄一識人學2 玄一讀經修定5 生死1 用功1 當成1 痛苦1 發現1 百善孝為先1 盂蘭盆節1 相信1 看破3 真善美慧1 真正的1 真正的大孝1 真理1 知過能改後不再造1 石頭1 破無明1 磨練1 祖先1 福報3 福慧雙修1 福田1 禪定1 禪語1 秘密2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 索達吉堪布2 1 經典4 緣分1 練習1 習氣1 老子1 老師1 聖賢教育1 能量守恆1 自在2 自己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1 致富之道2 舉頭三尺有神明1 般若2 般若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3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1 2 苦集滅道1 菩薩2 菩薩六度萬行3 萬惡淫為首2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2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1 蓮池大師1 蓮花1 藝術1 西方極樂世界1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1 要真正相信佛不妄語 遇到1 觀世音菩薩1 觀自在1 觀自在菩薩1 觀音2 解決1 解脫1 訓練1 認命1 認錯1 語錄5 諸事不順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1 諸法實相1 譬喻2 讀書1 讀經2 財神學1 走路都是踢到黃金1 起信論1 超度1 超度祖先1 輪迴1 轉變1 轉載1 迴光返照1 逆境1 這比什麼都重要1 造業1 連結1 過失1 過年1 1 道教1 邪淫是亂世的徵兆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1 都是1 釋教1 釋迦牟尼1 里仁1 金剛種子1 金剛經2 金玉良言1 鏡子1 開悟1 開智慧1 開水1 開示2 阿彌陀佛2 阿彌陀佛語錄5 阿難尊者1 附身1 陰謀1 隱惡揚善2 集結1 雙十1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1 電腦1 順境1 顛倒1 餓鬼道1 駝鳥主義1 高僧1 高僧大德7 高僧大德開示1 鬼神2 魔王波旬1 黃念祖居士1 黃警官講故事1 黃金1 黄柏霖警官1
顯示更多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阿彌陀佛在心間》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劉素雲老師説出真相:淨空法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聖哲-應運而生】 感恩上淨下空法師慈悲來娑婆,救度苦難眾生

【在家念佛,對社會也有貢獻,老實念佛,安定和平】每月閉關一天,念佛迴向全球。玄一:學佛答問2022_0318

玄一:最吉祥的一句話,逢人就說阿彌陀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到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玄一:阿彌陀佛。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1)凡念佛處,疫不入境 (2)持戒是你最大的保護 (3)素食是最好的平安符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阿彌陀佛十念法》

玄一學佛修行:全素齋戒念佛=養生之道+致富之道+成佛之道。佛說: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玄一學佛修行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