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能生定慧】
【忍辱能生定慧】
中台山月刊
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2020/09/26
從前有一位張英,在朝廷當官,大家都稱他張善人。
有一次,張英故居的鄰居在修建房子,把圍牆往外移,侵佔了張家三尺的土地。
家人為了這件事寫了一封信給張英,希望他能轉囑地方官來評斷。
張英收到信以後,回了四句話:「千里修書祇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信謹遵指示,未再追究;鄰家得知此事,覺得慚愧便拆牆重建,再退三尺,這件事就這樣化解了。
所以,如果每個人遇到事情時都能先退一步想,包容、忍讓,彼此之間一定會相處得很愉快、很融洽。
一日,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再難堪、惡劣的情境都會過去,因為這一切是遇緣方生,緣盡還無,有生就有滅,有開始就會結束。忍得住,不再往火上加油,彼此的瞋火、怒氣終能止息。瞋怒止息了,就是平和的開始。
《六祖壇經》云:「忍則眾惡無喧」,忍,則與外界的惡法不相應,不為內心的煩惱、惡念所侵擾,常保自心清涼。
菩薩所修的六波羅蜜法門之一「羼提波羅蜜」,就是「忍辱」。儒家也特別重視「忍」,中國的倫理、文化,就是一個「忍」字。
「忍」有幾種層次:
第一是伏忍,
第二是順忍,
第三無生法忍,
第四寂滅忍。
修行從凡夫一直到成佛,就是一個「忍」字。假使能夠依次成就忍辱的功夫,心就定下來了,就能夠超凡入聖。
惡緣的開始,往往由於身口意三業的疏失,而觸惱了他人。端正身口意三業,便能轉化惡緣,廣結善緣。
在平日的起居生活中,若能保持恭敬謹慎的態度,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往來,便能進退得宜,以平等心做人做事,以善心對待一切有情。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2315034792/posts/pfbid025QFyPY6fRc9eEUrc462cFGk9QAm42Zy9skDuuWiZUQJeeKu3eMLafBnnoN78o1ZXl/?mibextid=Nif5oz
@玄一學佛修行:
一切法得成於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