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魔”在作怪,很多人都曾體驗過》諸位!我們生活在這世間上,多數人都是做了魔的眷屬,所行所為,盡是魔事。(avidyā)
《這就是“魔”在作怪,
很多人都曾體驗過》
宣化上人:
諸位!我們生活在這世間上,多數人都是做了魔的眷屬,所行所為,盡是魔事。
種種的魔事——就是魔業,交織成為一個大網,把我們緊緊罩在裡面,六*沈淪,而不自覺。
所謂魔業,
皆由一念的妄想。你如有一念的真心,就成為菩提的道果。如今我們皈依了三寶,有的出家了,就超出了魔業的網,永斷一切諸魔的事業。
假設你不能超出三界,仍然在人天中流轉,那還是免不了與魔王作眷屬,互相往來,斷不了魔事業。如果已經斷絕諸魔事業,便得到了平等大智,了達諸法平等無二。
以此平等大智的寶印,能印證一切的業,普遍印證所造的種種善業。發心,就是發大菩提心。趣入,就是要人去修行,依教奉行,腳踏實地的去做,才能趣入一切種智。如果你知而不行,就不會趣入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它能照了無明,照破無明。
無明來時是個什麼現象呢?
凡是自我觀念重,我見深的人,稍有拂意之事,心裡就不高興了,遷怒於人,周身熱血沸騰,大發脾氣,滿心煩惱,這就是無明軍在你身心中發動了攻勢,像一把烈火,燒毀了功德林。這時唯有以修行的功夫,用智慧寶劍,才能斬無明軍,撲滅煩惱的烈火。
諸位可曾見到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手中捧的一把寶劍,那就是智慧之劍,象徵著以智慧寶劍斬無明軍。斬除了無明軍,趣入了一切種智,然後才能成就一切出世間法。
否則,無明軍將永遠侵佔了你的身心,沒有快樂,只有煩惱,更談不到得出世間的清涼法了。譬如
我曾說過人都是魔王的眷屬,我想一定有人反對我這種說法。
大家可以按下心仔細思惟一下,如果現在你想去拜佛,若稍停,心中就生起另一念頭:“等一等!現在不去拜佛。或者想讀讀經,心中又一轉念,不好意思,怕人說假用功。再想打打坐,修習正定,忽然又另起一念,修行究竟有什麼好?你看金山寺的那些男女出家人,日中一食,夜不倒單,那樣精進,也沒見到有幾個成了佛?”像這些現象,很多人曾經體驗過。
這種現象就是魔。魔就是常常與你講道理,用說服主義拖著你向後轉,軟硬手段兼施,教你不吃虧,專佔人的便宜。叫你多享受,不吃苦頭,這都是引誘人的魔法。
等你真的照他所說去做,所謂作魔事,作魔業,造魔業,墮落受苦煎熬的時候,他就高興得拍著掌哈哈大笑!這就是做魔王眷屬的結果。
你們可曾體驗到,心中常常好像有兩個人在那兒爭論?一個說:“你出家吧!修行辦道才是人生的正道。”另一個則說:“有錢有勢,結婚生子才是人生的幸福,比出家修道更好。”這就是一位佛,一個魔,在你意念中互相爭論。
還有,好像有錢的人,本想多做點佈施功德,但另一個念頭就說:“你真傻,把錢都佈施了,自己想吃點好的也沒有錢,想穿點好的錢也不夠用,為什麼不多留點錢,買棟好房子,買部新式的汽車,一家人過的舒舒服服,不是很好嗎?不要再佈施了。”
這都是魔在作怪,不讓你精進修道,就希望你懶惰不精進,永作魔的眷屬。這種現象,藏在心的深處;而一般人的心理,又多偏向物欲私有,所以不容易覺察到它是顛倒的。這個心,就是一個理欲的戰爭場。
理,就是真理;欲,就是愛欲。當你的思想趣向真理時,愛欲就像一片烏雲,立刻就將你的真理之光遮蓋。理欲就這樣在人的內心交戰,造成矛盾,把人的心情弄得坐立不安,精神恍惚,顛倒發狂,啼笑皆非,所以說這心就是“理欲的戰場”。
這心又是一個“陰陽交關處”。陰,是黑夜,就是魔。陽,是光明,就是佛。出家修道本來是條最好的路,是件最無上的好事,但多少人都被親情所牽制,因循虛渡此生,等到真能放下一切時,不是老邁了,就是將死了,真實是危機四伏!
雖然如此,也只是一念之差,一念善就是佛,一念惡就是魔,說人是魔王的眷屬,又何嘗不可說人是佛的眷屬,菩薩的伴侶呢?只要你心中常存善念,積種種的善根功德,就和佛菩薩常在一起了。
這種道理很明顯,但多被人忽略了。我們能常自仔細警策,多親近善知識和聞法,處世接物,不違真理正道,念念中不忘眾生,自然永斷了諸魔業,成就一切出世間法。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rAen1yPA/
AI 摘要
「無明」的英文翻譯可以是 ignorance 或 avidyā。
在佛學中,
「無明」指的是一種根本的迷惑或無知,是導致輪迴和痛苦的原因。
因此,
除了用一般英文的「ignorance」來表示,也可以用佛學術語「avidyā」來翻譯,Buddhistdoor dictionary explains。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翻譯和解釋:
Ignorance: 這是最直接的翻譯,表示缺乏知識或理解。
Avidyā: 這是梵語,指的是佛教術語中的「無明」,更具體地指對真實本性的無知。
Original ignorance: 這個翻譯強調了無明是所有煩惱的根本。
Delusion: 這個翻譯強調了無明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或觀念。
Folly: 這個翻譯則強調了無明所帶來的愚蠢或不明智。
AI 回覆可能有誤。
《人生酬業》
惑業苦
覺明是佛,無明是魔。
無我是佛,我執是魔。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