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許多成語,它們源自佛教經典、故事和教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佛教成語:(Buddhist idioms)
AI 摘要
佛教中有許多成語,它們源自佛教經典、故事和教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佛教成語:
一、與佛相關的成語: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形容正的力量雖然存在,但邪惡的力量也會隨之增長,彼此消長。
佛口蛇心:
形容人表面善良,內心狠毒,像佛的嘴巴說著慈悲的話,內心卻像蛇一樣陰險。
佛眼佛心:
形容人有佛菩薩的眼光和心腸,能夠洞察一切,慈悲為懷。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比喻事物或人物的出現和消失,有其自然規律,不必過於執著。
南無阿彌陀佛:
是佛教術語,是梵文「Namo Amitābha」的音譯,意思是「歸依彌陀佛」,是佛教淨土宗修行者常用的稱念。
二、與修行相關的成語:
四大皆空:
佛教用語,指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皆空,也指世間一切皆是虛幻,不可執著。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惡多端的人,只要真心悔改,也能夠馬上修成正果。
立地成佛:
比喻人頓悟,瞬間達到很高的境界,也指人改過自新,很快就能成佛。
拈花微笑:
源自禪宗公案,形容佛祖拈花,迦葉尊者微笑,表示不需言語,心領神會,也指彼此默契,心意相通。
拋磚引玉:
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想法引出高明的、更完善的想法。
對牛彈琴:
比喻對不理解的人講道理,徒勞無益。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比喻事情的體驗,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
現身說法:
比喻以親身經歷或切身感受來勸導他人,也指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道理。
因指見月:
比喻藉由事物的外在形相,來認識事物的本質,也指透過事物表象,來了解其背後含義。
作繭自縛:
比喻自己招致煩惱,自己束縛自己。
生死曠野:
比喻人生充滿痛苦和煩惱,如同荒涼的曠野。
回光返照:
比喻人在生命垂危時,突然精神煥發,但隨即逝去,也比喻事物在衰敗前,短暫的興盛。
空谷足音:
比喻極難得的聲音或消息,也比喻稀有的事物。
緣木求魚:
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水中撈月:
比喻追求虛無飄渺的東西,毫無收穫。
三、與佛教思想相關的成語:
正法眼藏:
佛教用語,指佛法的精髓,能看透事物本質的智慧眼睛。
頭頭是道:
指事情的道理顯而易見,條理清楚,也形容說話或做事很有條理。
衣缽真傳:
指將師父的學問或技藝完全傳授給弟子,也比喻將重要的東西或思想傳承下去。
白璧無瑕:
比喻人品高潔,沒有缺點或瑕疵。
來龍去脈:
比喻事情的始末,也比喻事情的來龍去脈,有脈絡可循。
普渡眾生:
佛教用語,指佛菩薩教化眾生,使其脫離苦海,得到解脫。
大慈大悲:
形容佛菩薩的慈悲心腸,也用來形容人的心地善良。
功德圓滿:
指修行或做事圓滿達成,也指人一生功勳卓著。
一塵不染:
形容人清淨無染,不為世俗所污染。
AI 回覆可能有誤。
佛教成語 英文
(Buddhist idioms)
搜尋關鍵字:
佛學名相, 佛教術語, 佛經哲學, 成語暗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