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saving a life)

圖片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諺語)救他人一命,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比喻救人活命,功德無量。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英文 Better save one life than build a seven-storey pagoda. 比建造一個七層塔的寶塔,更好地挽救了一種生命。 saving a life is more meritorious than building a seven-floor pagoda 挽救生命比建造一個七樓的寶塔更有名 標籤: 10, 十字以上, 諺語, 

聖凡之別:聖賢、凡夫俗子 (sage vs human)

圖片
聖凡之別 英文 (sage vs human) 聖賢vs凡夫俗子 覺而不迷vs顛倒夢想 借假修真vs認假為真 境隨心轉vs心隨境轉 慧眼識珠vs有眼無珠 心隨境轉是凡夫, 境隨心轉是聖賢。 To let the circumstances dictate one's state of mind is human; to let the mind dictate the circumstances is sage. 讓情況決定一個人的心態是人類的。讓思想決定情況是聖人。 《 五大聖人 》 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都誕生在齊魯大地上,他們共同開創了影響中國和人類文化歷史進程的儒家思想。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凡聖迷悟示意圖  轉凡成聖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MhHNAuhX/ 標籤:

佛菩薩沒有聖水也沒有法術可以幫你消災解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你指條路,要不要走,隨你便 (guide the way)

圖片
有些人對佛菩薩苦口婆心的教誨不但不聽或者聽了卻不去落實,等到災難臨頭,才在問佛菩薩在哪裡,我的供養是不是打水漂了? 佛菩薩沒有聖水也沒有法術可以幫你消災解厄, 他唯一能做的, 就是給你指條路, 要不要走,隨你便; 佛菩薩也不缺誰的供養,他用不著這個,你自作多情要賄絡佛菩薩,當佛菩薩是貪官汙吏,不治你的罪已是慈悲到極處,你還想得甚麼好處! 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錯,還有臉怪罪佛菩薩,你的不要臉真是天下無敵。 林瑞碧 20250227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NNBHCRwB/ 指路 英文 guide the way 標籤: 指路,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佛說:你如果淫欲心不斷,你想超出塵勞,是無有是處的,是不可能的!(is impossible)

圖片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修行人世界》 在輪回外的高級生命都是單身, 沒有配偶。 不想單身的人, 只能在六道輪回裡面混了。 記得有個大學校友跟我說: 「我離不開女人」。 他離不開女人, 我當時不明白, 為什麼一個男人離不開女人呢? 現在明白了,是習性。 有的人前世就欲望習性重, 今生又沒有什麼高尚的追求, 淫欲心重,就離不開異性。 失戀了、離婚了, 馬上就得再找一個異性, 這樣的人不少。 八字裡的異性星又多又重, 日主身弱,也是離不開異性的原因。 修行出輪回,就必須放下。 輪回外都是單身。 你到了極樂淨土再想念配偶, 那可笑了,極樂世界都是男人。 佛說, 只要能沒有淫欲的心,生死流就斷了, 就不會隨著生死相續接連不斷, 生死也就停止了。 佛又說: 你如果淫欲心不斷,你想超出塵勞, 是無有是處的,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呢? 淫欲心就是塵,就是一種塵勞。 所以不要說你去做淫欲的行為, 你就是心裡生一種淫欲的念頭, 有這個淫欲的心存在, 這也就是塵勞,沒有超出去。 所以說你要是不除淫欲心的話, 你想修道,開悟成佛, 那是沒有這個道理的。 因此一般最愚痴的人, 就說又要有淫欲心,又要開悟, 這種思想就是最愚痴的, 這種人是最不可以教化的, 就是佛現在出世, 也沒有法子能令他得道證果。 所以這種人是最笨最愚痴的。 你縱然有智慧,禪定現前,你修行, 一打坐就得到輕安的境界, 覺得非常的好。 禪定現前,就是你的功夫有所成就。 假使你的淫欲心不斷的話, 你雖有智慧,不斷淫心,就會去做魔王。 上品上等的做什麼呢? 去做六欲天的魔王。 中品的做什麼呢? 做魔民。 下品的,就做魔女, 生得雖然漂亮,但是非常卑鄙。 有一點智慧,這叫小智小慧, 這種小智小慧, 就會把自己的前途給耽誤了。 因為這種有一點小智小慧的人, 他淫欲心不斷,總講這個愛欲, 到後來就著魔了,成了魔, 你說怎麼樣呢? 所以寧可千年不悟, 不可一日著魔! 佛在沒滅度以前就說: 等我滅度後,末法之中, 就是現在這個時候, 法在末梢上的時候, 想要成佛,想要開悟,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必須斷除心中的淫欲念頭, 這是如來及先過去世一切諸佛世尊, 第一重決定性的清淨明確的教誨。 佛對阿難說: 因為這個,所以阿難! 假使你不斷淫欲心。 你天天打坐、修行, 你一邊修行一邊漏, 你修一點就漏十點, 修十分就漏百分,怎麼樣啊? 你想要打坐,...

【一翳在目,空花亂墜】 如果眼睛裡生了一片薄膜,就會干擾視覺,看到很多虛幻不實的景象。同樣地,我們心中如果有主觀、偏見、成見、執著這些東西,也會把環境錯看、誤看,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和煩惱。(unreal scene)

圖片
聖嚴法師開示 我們常把「病、苦」連在一起說,但疾病所引起的痛苦究竟屬於生理的?還是心理的? 乍看之下,好像是生理的,因為是身體有病、感覺疼痛,所以才覺得苦。 其實,痛不一定是苦,苦是一連串的不甘願、無奈、沒有希望、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感受。 如果心理健全、有所寄託,觀念也非常通達,那麼身體的病只是單純的痛而已,並不會成為問題,內心也不會覺得苦。 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 ! 發生任何事,遇見任何人,都不必害怕,不要擔心。 心存感謝對方,就能面帶微笑。若能廣結人緣,常為他人著想,把安全給別人,對方多半也會給你安全。把安樂給別人,別人多半也會給你安樂。 我經常覺得, 我的人生是很快樂的!  當我感到無助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不會說: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因為我不跟人家比, 不跟過去和未來比, 也不跟自己比。 我會說: 「我現在還不錯, 我還活著, 我現在還有呼吸。」 我也常常告訴自己: 「船到橋頭自然直」 任何事情到後來, 還是可以安然度過的。 【 一翳在目,空花亂墜 】    聖嚴法師開示 如果眼睛裡生了一片薄膜,就會干擾視覺,看到很多虛幻不實的景象。 同樣地,我們心中如果有主觀、偏見、成見、執著這些東西,也會把環境錯看、誤看,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和煩惱。 慈悲可有四個原則: (1)要調和自心的矛盾 (2)要憐憫他人的愚蠢 (3)要原諒他人的錯誤 (4)要關懷他人的苦難。 其中第一個要調和自心的矛盾,特別重要。要想自己的心裡安定平穩,必須先要有因果觀念和因緣觀念。自心平和,然後才可能有真慈悲心來關懷他人。 你若能夠憐憫他人、原諒他人和關懷他人,就可保證你的心理已經是相當健康了。 放下痛苦煩惱憂, 無畏面對眾苦業, 心中沒坎自過關, 自在人生逍遙遊。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6C4YMCMQk/ 虛幻不實的景象 英文 unreal scene 不真實的場景 虛擬實境 《駭客任務/黑客帝國》

《六如》:如 夢、幻、泡、影、露、電 (liù rú)

圖片
《六如》:夢幻泡影露電 如夢 英文 (Dream) 如幻 英文 (illusory) 時間是錯覺!? 如泡 英文 Bubble 如影 英文 shadow 如露 英文 dew 如電 英文 lightning 應作 如是「觀」 六如 liù rú 標籤: 佛教術語, 佛學名相, 

《不要把您的福報,都兌換成了錢財》(Blessings are invisible)

圖片
《不要把您的福報,都兌換成了錢財》 ◎許多人都喜歡年輕風光,少年得意,其實,這不見得是好事。 有兩句話, 第一句:“ 出名不要太早 。”  第二句:“ 發財不要太早 。” 起碼要四五十歲以後, 出名,發財是比較好的。 所以你孩子會讀書,考個好大學,也不要太驕傲。這也是驕傲不要太早一樣。 ◎一個事情,分虛好和實好,要明白這個,就要懂得《道德經》了。 比如房間是空的,才有用, 都裝滿了,你就裝不上任何東西 。 比如說, 水杯是空的,這才能裝東西,如果水杯裏已經裝滿了牛奶,那就肯定再裝不下茶水。 ◎老子說,人要保持一點空無,是最好的。就像吃飯,也要吃七八分飽就好,人的元氣才能來化這些食物。 中醫有雲: 是藥三分毒,過飽九分毒。 ” 現在人都很急, 很想著賺大錢。 ◎人的福報包括五個, 五個指頭: 夫妻,兒女,事業,身體健康,智慧。 有的人,福報就偏於財富,其他都沒了,五個指頭就變成一個指頭。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人很急著,要把福報轉移出來,包括求神拜佛,念經拜懺求發財,都是要把福報轉移成錢財。 ◎福報是無形的,你轉移出來後,就變成有形的。 一變成有形,就意味著消失了,你無形福報消失了。 你有錢後,又會想要享受,結果呢,錢花的越多,福報越小。 有些人越學佛,福報越小,跟這一點有關。 ◎所以有些人學佛後想要求財的,都一定要勸他們,不要去求財。你越求,護法神就把你的未來的財,兒女的財,都給你了。那你老了就苦了。 有個拜土地公的,天天求土地公發財,土地公只好把他六十歲以後的財富給他搬來, 他是發財了,但到了六十歲就苦了。他的聲音就越來越沙啞,代表六十歲以後福報嚴重不足。 也有個道友,雖然念《地藏經》,但仍然求發財,也是發財了,但發現他色身上的福報卻不夠圓滿。鼻根不夠挺拔了。這就代表他無形福報消失。 ◎ 因為當你把福報變成錢時,你就會迷惑,會鋪張浪費,而浪費的都是你的福報。 所以修行人,先要正心誠意,心不正,修出來都是危險的。 ◎凡夫只看到有形的,外在的,他看不到深層的。如果你修行,福報增加了,你色身上也會改變。那你福報減少了,一樣在色身上有所改變。色身 也是靠無形福報來莊嚴的。 所以有的人很有錢,身體卻不好。其實他無形福報已經掏空了,都變出錢來了。 ◎更有的人,自己目前福報不夠,就去銀行貸款來做。花十幾年時間去還,這也是比較危險的。所以現在人活的很累,因為福報不夠,偏偏要享...

有人質疑,佛都成佛了,怎麼還受金槍、馬麥之報,還頭痛三天?這是佛在示現“因果可畏”,曾經造過的因,機緣成熟時,即使成佛了,仍然有果報。(karma)

有人質疑,佛都成佛了,怎麼還受金槍、馬麥之報,還頭痛三天? 這是佛在示現“因果可畏”,曾經造過的因,機緣成熟時,即使成佛了,仍然有果報。 只是到佛的境界,他已無苦樂感受,知道自己不過是在隨著劇本演一齣戲,好比演員一槍被打死了,死的是劇本裡那個角色,不是演員; 劇本寫著演員生病開刀住院,生病開刀住院的是劇中角色,不是演員…都是演的,不必當真。以此類推。 示現有生有死有病有痛有苦有難,是在跟凡夫搏感情,拉近距離,不然大家都以為佛畢竟是佛,高高在上, 我們凡夫學不來,那就枉費佛來到世間這一趟的良苦用心了。 林瑞碧 20250221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h7MktJLn/

《金剛經》「住」是居住地。居住地,也可能把人困住。如果不自由,居住地也可能是「囚」,把人封閉在裡面。不受觀念捆綁,不執著,不斷超越,不停在原地踏步,不停滯,就是「應無所住」。(Leave no trace)

圖片
董承濂用磁懸浮科技 詮釋《金剛經》「應無所住」。 「住」是居住地。 居住地,也可能把人困住。如果不自由,居住地也可能是「囚」,把人封閉在裡面。 一個瓶子,可以放在桌上,也可以懸浮空中,旋轉。 不受觀念捆綁,不執著,不斷超越,不停在原地踏步,不停滯,就是「應無所住」。 台南水交社「和通蔣勳書房」。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1L8aWaCNB3/ 虛雲老和尚 《百年虛雲》 ◼️ 無住 英文 Moor your mind nowhere. (別讓心停泊在任何地方) 不留下任何痕跡 英文 (Leave no trace) 不留痕跡 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外境時便會產生種種反應,面對這些反應,心中不受影響,不留下任何痕跡,這就是「無住」。 什麼是自性? 自性不思議= 無念、無相、無住。 什麼叫菩薩? 菩薩=無所得= 看破放下。無我利他。 無相布施。三輪體空。 標籤: 成佛之道, 大乘佛法, 金剛經, 應無所住,

【宗教與肥皂】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才行。這個道理和佛經的道理是相同的。佛經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經上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Religion and soap)

圖片
【宗教與肥皂】英文 (Religion and soap) 有兩個人ㄧ起散步,ㄧ個是和尚,另是ㄧ個是肥皂製造商。 肥皂製造商滔滔不絕地說話,而和尚ㄧ直在聽。 肥皂商對和尚說: 請告訴我,宗教有什麼好? 人活在世上盡是麻煩,有人偷竊,有人相互殘殺,有人忌妒彼此怨恨。 佛教至今已兩千多年,講經,誦經也兩千多年,却沒有使ㄧ切更美好。 這位和尚沒有說什麼,只是聆聽。 過了一會兒,他們路過ㄧ個地方,這裡有好多的小朋友在泥漿中玩耍。 和尚就和肥皂商說: 您說肥皂可使人乾淨? 我不相信。 您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多髒啊! 肥皂有什麼好? 肥皂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可是,即使世上到處都有肥皂,這些小朋友却還是被汚泥漿所弄髒。 那位肥皂商就說: 和尚呀!除非人把肥皂拿來使用,否則它發揮不了功用。 〔完全正確〕 和尚說: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才行。 這個道理和佛經的道理是相同的 佛經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經上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 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人生跟著改變。 這篇文章很值得留藏自我惕勵。 〔修智慧,不修制約〕 扣拜: 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 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涼心地。 合掌: 不是並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 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 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舒展。 清修: 不是摒棄欲望,而是心地無私。 布施: 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愛心分享。 學佛: 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踐行智慧。 成道: 不是看見佛祖,而是終於看懂自己。實證了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因此《六祖壇經》云: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萬德莊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2EBMmk8Na4/ 標籤: 成佛之道, 譬喻, 

㊙️《無所不知》 (omniscient)

圖片
㊙️《無所不知》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一切的答案?! ◼️ 大乘佛法 《楞嚴經》 戒定慧三無漏學 戒定生慧 ◼️ 惠能大師 《六祖壇經》 自性不思議 自性能生萬法 ◼️ 《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說:諸法實相 《宇宙只有兩種力》 業力和願力。 《宇宙只有三樣東西》 能量、信息、物質。 《真的只有三個字》 佛、業、德。 omniscient 《三隻眼》 ◼️ 無所不知 英文 (omniscient) 無所不知的,全知的。了解更多。 標籤: 宇宙人生的真相,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有福,那是前世積累的善業,今生受到善報;來生若想福報連連,就要種好今生的善因。沒有誰無緣無故受到命運的垂青,一切皆有因緣,一切自有因果。(Everything is cause and effect)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 什麼是福? 福不是你有多少錢,有多少房產,或者擔任多麼高的官,真正的福不是外在物質的多寡,而是內心的幸福與自在。在佛教看來,每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也是有定數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修福,一味消耗,福報殆盡,苦果就來了。   佛法就是因果,佛門裡有那麼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有福,那是前世積累的善業,今生受到善報;來生若想福報連連,就要種好今生的善因。沒有誰無緣無故受到命運的垂青,一切皆有因緣,一切自有因果。   我們常說一句話:沒有福報和智慧,再多的奔波都是苦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人,不用去爭去搶,該屬於人家的,跑不了。反之,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也求不得。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有福報的人,往往諸事比較順遂,所求所願皆得成圓滿,羨煞旁人。而沒有福報的人,往往拼命去爭,也難以有所得到。人人都想有福,不用受太多的苦、太多的累,那麼怎樣能獲得福報呢?做到以下四點!   一、心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內心煩躁、惶恐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現。有福之人,內心永遠平靜如水,不論外境如何變化,都能境隨心轉,不被外境所轉,永遠清淨、永遠解脫,這在佛門裡也可以解釋為禅定。心不安寧,有再多的錢權,住再豪華的樓房,又有什麼用呢?心不快樂,外在的物質再奢華也沒用。所以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在修心。心自在了,哪裡都是極樂世界。   二、要有智慧,遠離愚癡   智慧,反義即為愚癡。什麼是愚癡呢?就是思想不正,偏執、狹隘、無明、顛倒妄想。《華嚴經》上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時候曾經說過“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凡夫愚癡,被世間各種假相所迷惑,而迷失自我,失去了本來清淨的心性。《心經》中,佛告訴眾生要“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遠離愚癡,精進佛法,破迷開悟、明心見性,即為開啟智慧,增進法身慧命。   三、懂得忍辱、心量大   心量大小決定了人生苦樂。心小了,福報就薄了;心大了,路就寬了。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欲,福報就越來越小;當我們能為別人考慮,福報就逐漸舒展開來。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不要一點兒小事就斤斤計較,計較得多了,福氣就少了。   佛門裡有首著名的“寒山問拾得”,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辱我、輕我...

《早晚課》 (morning and evening classes)

圖片
早課是我們提醒自己,晚課就是我們自我反省。今天一天,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我的言語有沒有過失、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晚課。念佛必須要把自己的貪嗔癡慢念掉,早晚課也要把自己的五欲六塵來念掉。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念掉。這樣的念佛,這樣的做早晚課,才真正有效啊。(morning and evening classes)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2/morning-and-evening-classes.html 【早課是提醒,晚課是反省】沒有進步就是退步,不進則退,這不可能說我不進也不退就停留在那個地方,你不進就退。就好像逆水行舟一樣 - Morning class reminder - evening class reflection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4/03/morning-class-reminder-evening-class.html 淨空老法師教你怎麼安排的淨宗早晚課 |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李炳南老居士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25.html 玄一學佛修行教學網誌2023_1029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3/10/29.html 【空費力】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閒;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練也徒然。《費閑歌》這段詩偈,是明代憨山大師所寫。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3/07/blog-post_42.html 通過深度催眠能回憶起前世若干片段是公認的事情。魏斯博士的《前世今生》一書影響很大,其中的一些因果事跡被很多佛教大德多次引用過。轉載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人們看清六道輪回的真相,我們的一生,猶如電石火光般的瞬息即逝,我們所執著的東西,其實都是幻象而已。 https://logos84000.blogspot.com/2022/01/blog-post_24.html 【能不能往生,有沒有把握往生,不要問人,你問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萬緣,一般三年左右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如何躲避臨終痛苦那一關?多少人念佛念得很好,最後不能往生,什麼原因? https:...

㊙️神佛指導和引導你,但沒辦法替你受苦。會介入你因果的祂,其實都是冤親債主,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不外乎這四種因緣。(karmic creditors)

圖片
@玄一學佛修行: 《人生酬業》 神佛指導和引導你, 但沒辦法替你受苦。 會介入你因果的祂, 其實都是冤親債主, 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不外乎這四種因緣。 2025_0217_1900 《冤親債主10大成因》 眾生的冤親債主(業力),都是累世以來,自己的心境和行為所衍生。 1.盛怒結冤,言語傷人 2.有意無意,得罪鬼神 3.結冤討債,成一家人 4.預謀殺害,積怨尤深 5.氣衰病重,冤業干擾 6.欠命還命,欠錢還錢 7.嫌棄討厭,傷害生命 8.貪愛肉食,病從口入 9.自私自利,惡多善少 10.修行得力,障礙考驗 如何化解冤親債主? 別人欠我的,一律捨棄;我欠別人的,盡量歸還,並把所修功德回向他們。 圖/取自網路 2015/12/06 切記: 一定要天天回向冤親債主 冤親債主 英文 (karmic creditors) 業力債權人 標籤: 玄一筆記, 人生酬業, 冤親債主, 

你認真修行,魔就來了,如何攻破這一關?(How to break through this)

你認真修行,魔就來了,如何攻破這一關? 宣化上人 眾生非法器 不能見諸佛 若有心樂者 一切處皆見 所有的眾生,如果不是法器,就不能見到諸佛。若是法器,便能常見到佛,或者在夢中見到佛。 若有眾生心中願意見佛,那麼,在每個地方,都可以見到佛。 為什麼你沒有見佛? 因為你沒有誠心。如果有誠心,一定能見佛! 法器就是法門之龍象,也就是載法之器。我們出家人,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你們看!過去的祖師、菩薩、諸佛都是在最艱難的道路走過來的覺者。如果不想修行,什麼事情也沒有。你想修行,認真修行,魔就來了。或者是財魔、或者是色魔、或者是種種不如意的魔,都來擾亂你的清淨修道心。 在這時候,實在難過這一關,忍也不容易忍。剛要打坐,欲念就生出來,甚至慾火燒身,不知如何是好。男人就打女人的妄想,女人就打男人的妄想;不容易控制。 此時,要修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種種法門,來降伏其心,要攻破這一關!這種情形,如同戰場。要身穿鎧甲、手持刀槍、衝鋒陷陣。你若武術不精、動作緩慢,不是被殺,就是被虜,而向敵人投降。修道人一定要視死如歸,一鼓作氣,攻破城池,完成使命,最後勝利──這樣才能過關。 我們修道也是這樣。要打起精神,勇猛向前,方能戰勝。否則,你若拖泥帶水,軟弱無能,便被魔王戰敗,就不能過關。 無論出家人或是在家人,修行就要戰勝對方。如何能戰勝呢?就是常常忍耐,常常謙讓。也就是常常所說的:“忍人所不能忍的,受人所不能受的,修人所不能修的,行人所不能行的。”修道者在一切一切都要有超人的表現。所謂“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要和一般人不同,有特殊的表現,這樣才能過關。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5Jjf2RcS/ 如何攻破這一關 英文 (How to break through this) 如何突破這個

何謂漏盡通?漏是漏洞,有了漏洞的水缸,水是永遠注不滿的,邊注水邊漏水,不把漏洞塞住,注水等於白費工夫。我們修行也是一樣,修行的人如果不斷煩惱,即使修行,永遠也不會了生脫死 (psychic power of extinction of outflows)

圖片
何謂漏盡通? 漏是漏洞,有了漏洞的水缸,水是永遠注不滿的,邊注水邊漏水,不把漏洞塞住,注水等於白費工夫。 我們修行也是一樣,修行的人如果不斷煩惱,即使修行,永遠也不會了生脫死。 有煩惱便會作惡,作惡便是修行功德的漏洞,修行而有漏洞,修行的功德永遠也不會圓滿。 持戒便是堵塞這一生死漏洞的唯一方便。 所謂漏盡, 便是斷除了生死煩惱之根,能斷生死煩惱之根,便是得到漏盡通了。 所以凡夫外道乃至鬼神,都可由其報得或由修行而得前五通, 唯有第六漏盡通,凡夫外道以及異類鬼神是沒有份的, 一定要證到了三乘聖果以上的聖者,才能得到漏盡通,能夠不受六道生死的束縛,超出了三界生死之外,所以叫作漏盡通。 因此, 漏盡通者, 即是生死無礙的意思。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ay1Hqyfd/ 漏盡通 英文 the psychic power of the extinction of outflows 流出滅絕的心理力量 the power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radiction of afflictions 理解根除苦難的力量 標籤: 神通, 漏盡通,

࿐你動了這個念頭,身後有好幾百個鬼跟著!࿐ (Being well-mindful)

圖片
࿐你動了這個念頭,身後有好幾百個鬼跟著!࿐ 元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元自實,有個朋友叫做繆材,他對繆材有大恩,可是後來繆材卻忘恩負義,做了很多傷害元自實的事情。 元自實感到憤憤不平,十分氣憤。這一天,趁著天還沒亮,準備去殺死繆材。 路上經過一座庵堂,庵主軒轅翁是位有道之士很厲害,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因為軒轅翁每天起的很早修行,正好看到元自實,並且發現幾百個奇形怪狀的鬼跟著元自實,並且每個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殺氣騰騰,樣子非常凶惡。 過來些時候,軒轅翁發現元自實又從這裡經過,但是後面跟隨他的是很多頭上戴著金冠、身上佩有玉佩的神人,手持香花幡幢,露出祥和愉快的表情。 軒轅翁感到非常詫異,就上前詢問,詢問元自實剛才去幹什麼了? 元自實對軒轅翁說: 「剛才是因為繆材忘恩負義,我前去殺他,途中經過這裡。 但後來到了他家門口,我忽然想: 他雖對不起我,但他妻子兒女卻是無辜的,況且他還有老母在堂,我若殺了他,豈不是等於殺了他一家嗎? 因而於心不忍,念頭一轉,就放下殺他的念頭了,然後就回來了。」 軒轅翁將剛才他去的時候幾百個鬼跟著他,回來的時候神人跟著他的事情告訴了他。 元自實聽軒轅翁說完,自己嚇了一跳。 軒轅翁又恭喜元自實說: 「你的所作所為,神明都已知道了,你將來必定會有厚福!」 元自實從今以後就更加精進認真地行善,後來考取了功名,官做到宰相。 反觀繆材卻頹廢身亡。 ▪️ 省 思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心若是惡的,旁邊就會有許多惡魔非人推波助瀾; 若是產生善的念頭,就會有神人跟著保護供養香花。 一起心動念,就會招果報。 尤其修道人,在修行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看住念頭。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5C2VZ86m/ 善護念 英文 (Being well-mindful) 善良 標籤: 因果報應故事, 善護念,

什麼叫開悟?就是一個人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點;什麼叫修行?就是一個人開悟之後把所有的缺點改正過來。㊙️越痛苦,越容易覺醒,只有經歷過絕望之谷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真相,才更容易開悟。(Life is a practice)

圖片
什麼叫開悟? 就是一個人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點; 什麼叫修行? 就是一個人開悟之後把所有的缺點改正過來。 當你接納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接納的過程就是磨練你的格局和心量,直到把你磨成一個心性穩定的人,讓你的修行愈發圓滿。” 《 人生是一場修行 》 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無論好事或壞事; 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好人或壞人; 我們經歷的每一份驚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來 度我們的,都是讓我們覺悟的。 《 人生有三見 》 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見天地,天地是什麼? 是規律、陰晴圓缺、生老病死,見了天地,就知道了偉大和渺小; 見眾生,眾生是什麼?  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權勢,見了眾生就明白了眾生相; 見自己,自己是什麼?  是一團慾望、七情六欲、貪嗔癡念,見自己就是感受自我和真我; 見天地容易,見眾生也不難,唯獨見自己很難,不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洗禮,很難真正見到真我和本我。 越痛苦,越容易覺醒,只有經歷過絕望之谷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真相,才更容易開悟。 當你回首往事,你會發現,那些讓你終生難忘的、值得懷念的、人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是那些曾經讓你覺得困難的事情,正是這些困難增長了你的見識,提高了你 的能力,磨練了你的心智。 正如尼采的那句名言: 那些殺不死我的, 只會使我更強大。 工作的問題、婚姻的問題、教育的問題、生死的問題,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 紅塵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場,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與世隔絕,絕塵而去,而是為了一種獲得人生的灑脫。 修行不是讓你沒有煩惱, 而是讓我們發現沒什麼值得煩惱; 修行不是讓我們得到更多,而是讓我們發現本無所缺;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一旦開悟,就認清了人生的本質,就能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就能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就能心性穩定,謙卑,寬容,豁達,可自照,亦可 照人。 人生這場修行,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紅塵煉心,修煉一顆不污不垢、淡看浮華的平淡、平和、寧靜之心。  心安一切皆安, 心靜一切皆靜, 心順一切皆順。  如此,才能看破繁華,不動於心,不亂於情,不忙不亂,不焦不躁,過好自己在紅塵俗世中的這一生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EPgd9d6ei/ 人生是一場修行 英文 (Life is a practice)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

《不可思議》邪和正是對待的,有對待的都不是真實的,正也不是真實的,邪也不是真實的,這就叫不可思議。不分別什麼叫邪,不分別什麼叫正,那就真正住到正法裡頭了。(mahā-āścarya)

圖片
夢參老和尚:戒律中有一件事很簡單,我們卻全犯! 我們的眼睛總是在“看”   我們天天學戒律,佛教我們防非止惡。吃飯、穿衣、說話、走路,你的一舉一動,三千威儀一一威儀當中還具足很多細行。 有一件事很簡單,我們全犯,相信嗎? 佛教我們走路的時候,眼睛所見到的,前後左右不能超過三尺。如果聽到不正的聲音,心裡頭可以完全不動,正念現前。   但是就眼睛這一樣很難做到,因為我們的眼睛總是看著。   在道友和老師當中,我只看見一個人──虛雲老和尚,永遠如是。 我跟他住了幾年,只要他離開方丈室,我就沒看見他的眼睛,不論在哪裡看見他,那老和尚總是如是的。 總有微微那麼點光,小和尚只要遇見了老和尚,總是觀察他。 我就注意這件事,幾時碰見他,他永遠是這樣子的。 我說這個老和尚一定有神通,不用肉眼了,總是閉著。 沒有看過他腦殼像撥浪鼓似的擺來擺去。走路的時候,通常是看三尺,他只看三寸。 他有神通、有慧眼,連路也不看,他是用眼看嗎? 那個見不是眼見,而是心見,心裡的見是正知正見那個見,這個就不容易。 為什麼說不可思議呢? 不分別什麼是正、什麼是邪,沒有邪,全是正的。 因為每一法都有法的法性,你觀一切法的本體,邪也是正,惡就是善,沒有善惡之分,萬法唯心所起,心正故無法不正,心邪故無法不邪。 什麼叫住正道? 如果把正道提得深點,就是相信自己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 邪法的本體是什麼? 還是「大」。 邪和正是對待的, 有對待的都不是真實的, 正也不是真實的, 邪也不是真實的, 這就叫不可思議。 不分別什麼叫邪, 不分別什麼叫正, 那就真正住到正法裡頭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3ZdJUmkd/ 漢傳佛教中的不可思議有兩個來源和意義: 奇異的、稀有的、絕妙的、常人意想不到的奇跡(梵語:आश्चर्य,羅馬化:āścarya;巴利語:acchariya),也作不思議、摩訶不思議、摩訶不可思議(梵語:mahā-āścarya/mahāścarya)、稀有,可以是指佛的智慧與神通;另外不可思議也是一數字單位。 因常人的智慧不能思惟,所以不能夠或不應該思惟議論的事項(巴利語:acinteyya),他和無記的意義有相似性,都包含了無關解脫的事情不應該去思惟議論的含義。 標籤: 佛教術語, 佛學名相, 不可思議,

當你做噩夢、不好夢的時候,或者遇到壞人壞事,你還能想起三寶嗎?

圖片
做惡夢的時候,你還能念聖號嗎? 夢參老和尚 假使說,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念佛號,能夠念大乘經典一句,罪業立時消失。 但是那個業障, 什麼叫業障? 把他那善心所障住了。他從來沒想到一句經典,也沒想到一句聖號,這叫業障。 咱們舉例說,諸位道友你夜間做噩夢,假使你在夢中一念菩薩或者佛的聖號,你的夢馬上就醒。 試驗過沒有? 如果沒試驗過,我跟你們說了,你們試驗一下。 當你做噩夢的時候,還能念菩薩聖號嗎? 你醒了,「唉呀,我該念地藏王菩薩。」該念,就是念不成了。 我想每位道友都可以體會到,當你做不好的夢,你還能念經嗎?還能念菩薩聖號嗎? 你的功力若能做到這個時候,一念就沒有了。 做恐怖的夢,不論多恐怖,夢中你一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那個夢馬上就醒了。 試驗過沒有? 下地獄也如是。 但是那叫業障,咱們經常講業障,那個業給你障住了。 諸位道友你們想想,當你每天夜間時候,你能把你白天所用的功力——當你做噩夢、不好夢的時候,或者遇到壞人壞事,你還能想起三寶嗎? 念佛名號也好、念菩薩名號也好,念大乘經典一句話,立刻就醒,噩夢全沒有了。 為什麼我們平常天天念、天天學呢? 就為到那個時候用,學以致用。 咱們天天這樣修行,為什麼? 第一個,不落三途。 如果你在考驗你的功夫時候、你在睡覺時候、什麼時候,你都能念三寶,大乘經典隨便哪一句都可以。 試驗過嗎? 那個時候不能念了。如果你一念,馬上就醒了。 如果犯了阿鼻地獄的罪,到臨命終時候,這個時候能念佛,乃至念經,絕對能解除。 因為業障、業障。 什麼叫業障? 到這個時候,三寶的名號、一切大乘經典,你全忘了,不會念的,這就叫業障。 佛法貴於實行, 學了就要去做。 好比飯菜做好了, 吃到口裡才是真的; 一桌好菜, 你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JwdU3iWG/

不可說 ①他人的是非不可說②他人的隱私不可說③他人的過失不可說④他人的暗疾不可說⑤他人的家世不可說⑥他人的計畫不可說⑦機關的人事調派不可說⑧國家的機密不可說 (Never say)

千萬不可說 英文 (Never say) 永遠不要說 Nothing to say 沒有什麼可說的 佛曰:「不可說!」 不可說的,就是不能說,因為說了沒有用,說了不會懂,說了會有誤會,當然就不可說了。 世間上的好話、好事,當然都可以說; 但是世間上也有一些話不可說,試舉如下: 一、 他人的是非不可說 : 「是非只因多開口,招愆多為狠心腸」,他人的是非不干己事,也不屬於公眾領域的「公是公非」,對大眾沒有什麼利害關係,純粹是個人的私密,這種是非最好不要說,說了只會招惹麻煩,所以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自然就不會有是非。 二、 他人的隱私不可說 : 每一個人都有隱私,也都不願意讓別人傳說,因此「將心比心」,別人的隱私不可說。 再說揭發別人的隱私,對人有害,於己無益,何必呢? 甚至現在的法律,都賦予每個人隱私權,如果侵犯別人的隱私,不但結怨,甚至還會吃上官司,豈能不慎。 三、 他人的過失不可說 : 中國人向來有「隱惡揚善」的美德,所以如果事情非關公眾利害,不傷大眾利益,純粹是個人性格上的缺失,或是事務上的不周,都不應該「揚人之短」。 四、 他人的暗疾不可說 : 別人天生的缺點,例如講話口吃、走路跛腳、唱歌五音不全等,或是罹患躁鬱、憂鬱、精神官能症等暗疾,都不能說,說了往往招人嫉恨,結下冤仇。 五、 他人的家世不可說 : 中國人向來忌諱「家醜外揚」,因此關於別人不光采的家世背景,例如他是私生子,他的爸爸、媽媽離過婚,他的祖父曾經犯罪坐過牢等; 別人視為家醜的事不可說,說了就會招惹人怨,甚至結仇。 六、 他人的計畫不可說 : 一般商業機密,諸如新開發了一種軟體程式、新發明了一項產品,乃至計畫中的一個開發案等,不可利用職務之便,洩露機密。 即使是一般新聞記者,也不可以為了搶頭條,而不顧職業道德,這是做人的基本操守。 七、 機關的人事調派不可說 : 常聞有人在人事調派後,還沒有正式發表,自己就沉不住氣先洩漏消息,於是遭到反對者阻擾而作罷,這就是「曝光死」。 所以人事調派不可說,說了只會壞事,不能成事。 八、 國家的機密不可說: 機密就是重要而祕密的事,個人有個人的機密,團體有團體的機密,國家也有國家的機密; 個人、團體的機密都要懂得保守,何況國家的機密更要保守。 如過去講「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所以關於國家的國防機密,乃至經濟、交通建設等機密,都不可說。 俗語說 「好話不怕千...

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消業障+增福慧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三學1 三家1 三寶1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1 三無漏學2 三皈1 三福田1 上師1 不動心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1 不可思議3 不思議業1 不殺生1 不生不滅1 不知道1 不肯改過就是凡夫1 不能1 不譏他過2 世間1 中國1 中招1 久病不癒1 了凡先生1 了生死2 五常1 五福臨門1 五逆十惡1 1 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1 人命無常呼吸間1 人性的弱點1 人棄常則妖興1 人生八苦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1 人生就是一場戲1 人生的意義1 人生酬業2 人間福報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1 什麼是佛教1 什麼是修行人1 仁義禮智信1 仙風道骨1 以戒為師1 以苦為師1 佛像1 佛化家庭1 佛學1 佛學名相6 佛學院1 佛教4 佛教徒1 佛教藝術1 佛教術語4 佛歡喜日1 佛法1 佛法僧1 佛法難聞1 佛的智慧3 佛眼1 佛經1 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1 佛說1 佛陀1 供養2 保證1 信仰1 信佛很難1 信念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1 信願行1 修學三要轉忍空2 修學次第信解行證1 修定1 修福1 修福報1 修行21 修行人2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1 修身法寶1 修道1 修道難1 做人1 做人做事的道理1 傳奇1 傳統1 僧寶1 儒家1 儒教1 儒釋道1 充滿法喜1 八識田1 六如1 六念1 具足1 冤冤相報1 冥冥之中1 別人不善與我何干?2 劉素雲老師1 功夫1 功夫成片1 功德2 功課1 功過簿1 努力1 十善1 千萬不要1 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1 千金難買早知道1 1 南懷瑾先生1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南無阿彌陀佛3 印光大師文鈔3 吃素1 合一1 吉祥日1 同名同生1 同名神同生神1 吸引力法則1 命中注定2 命運2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1 咒語1 問題1 善導大師1 善知識7 善終1 四依止1 四句偈1 回報1 因果2 因果十來偈1 因果定律1 圖文轉載1 在家修1 地獄2 執著2 報應1 境界2 增福慧1 2 夢參長老2 夢境2 大乘佛法2 大佛頂首楞嚴經2 大德1 大雄寶殿1 天上不會掉餡餅1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 天地君親師1 天堂1 天神1 太平日子1 如何1 如是觀1 如果1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1 妄想1 媽祖1 孔子1 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1 1 孝親尊師1 孝道1 學佛14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2 學佛最大的一個目標是了生死1 學佛答問1 學問1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 學校沒有教的事1 宇宙人生的真相1 宇宙法則1 安樂1 宗教1 宗薩欽哲仁波切1 定中1 定弘法師2 宣化上人2 宣化上人開示2 工具1 布施1 師兄1 師父1 1 常做惡夢1 常見辭彙1 常識1 幸福美滿的教育1 廣化法師1 廣欽老和尚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1 彼岸1 往生1 後悔1 1 心出家1 心外求法謂之外道1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1 心如止水1 心安理得1 心平氣和1 心想事成1 心理學1 心經1 忍辱1 念佛3 念佛人1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1 念佛感應故事1 念佛成佛了生死1 念頭1 思想1 恩田1 悟道法師1 悲田1 惡道1 意識1 愚癡1 感應1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1 慚愧1 慧命2 慧律法師3 懺悔2 懺悔業障7 成就2 2 戒定慧2 戒定慧三學1 戒神1 拜佛1 拜懺1 持戒1 2 掌控1 接受1 改習氣1 改變1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1 改變命運的鑰匙6 改過就是改命1 改過自新1 放下4 故事5 敬田1 文化1 斷捨離3 斷煩惱1 早課1 星雲大師1 普門品1 智仁勇三達德1 智慧4 最大的一個目標1 最簡單的方法1 最高級的修行1 會集1 有捨才有得1 朝聞道夕死可矣1 末法1 林玄一1 林瑞碧師兄1 根本1 楞嚴咒2 楞嚴經1 業力2 業感自招1 業障2 極樂世界1 2 欺騙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1 歷史1 死亡1 毛病1 永恆1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沒完沒了1 治標不如治本1 法喜充滿2 法寶3 法身1 法身慧命1 消業障2 消除1 淨土宗2 淨士1 淨宗1 淨業三福1 淨空法師2 淨空法師語錄4 淨空老和尚1 淨空老法師1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1 無明1 無明習氣1 無量義1 無間地獄1 父母1 玄一5 玄一人生酬業2 玄一學佛1 玄一學佛修行5 玄一推薦1 玄一素齋養生2 玄一致富經典1 玄一識人學2 玄一讀經修定5 生死1 用功1 當成1 痛苦1 發現1 百善孝為先1 盂蘭盆節1 相信1 看破3 真善美慧1 真正的1 真正的大孝1 真理1 知過能改後不再造1 石頭1 破無明1 磨練1 祖先1 福報3 福慧雙修1 福田1 禪定1 禪語1 秘密2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 索達吉堪布2 1 經典4 緣分1 練習1 習氣1 老子1 老師1 聖賢教育1 能量守恆1 自在2 自己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1 致富之道1 舉頭三尺有神明1 般若2 般若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3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1 2 苦集滅道1 菩薩2 菩薩六度萬行3 萬惡淫為首2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2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1 蓮池大師1 蓮花1 藝術1 西方極樂世界1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1 要真正相信佛不妄語 遇到1 觀世音菩薩1 觀自在1 觀自在菩薩1 觀音2 解決1 解脫1 訓練1 認命1 認錯1 語錄5 諸事不順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1 諸法實相1 譬喻2 讀書1 讀經2 財神學1 走路都是踢到黃金1 起信論1 超度1 超度祖先1 輪迴1 轉變1 轉載1 迴光返照1 逆境1 這比什麼都重要1 造業1 連結1 過失1 過年1 1 道教1 邪淫是亂世的徵兆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1 都是1 釋教1 釋迦牟尼1 里仁1 金剛種子1 金剛經2 金玉良言1 鏡子1 開悟1 開智慧1 開水1 開示2 阿彌陀佛2 阿彌陀佛語錄5 阿難尊者1 附身1 陰謀1 隱惡揚善2 集結1 雙十1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1 電腦1 順境1 顛倒1 餓鬼道1 駝鳥主義1 高僧1 高僧大德7 高僧大德開示1 鬼神2 魔王波旬1 黃念祖居士1 黃警官講故事1 黃金1 黄柏霖警官1
顯示更多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阿彌陀佛在心間》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在家念佛,對社會也有貢獻,老實念佛,安定和平】每月閉關一天,念佛迴向全球。玄一:學佛答問2022_0318

玄一:阿彌陀佛。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1)凡念佛處,疫不入境 (2)持戒是你最大的保護 (3)素食是最好的平安符

玄一:最吉祥的一句話,逢人就說阿彌陀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到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玄一學佛修行:全素齋戒念佛=養生之道+致富之道+成佛之道。佛說: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玄一學佛修行 | Facebook

《阿彌陀佛十念法》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玄一學佛修行 - YouTube 播放清單 Video 影音 Shorts 短視頻 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