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默擯」二字,覺得佛陀用這兩個字,是有超高的智慧,簡直非常了不起。 默是「沈默」,不說也。擯是「排斥」,隔離也。 「沈默的排斥」,是很大很大的學問啊!默,就是沈默,擯,就是擯棄,默擯的意思是他再怎麼搗蛋,都不要理睬他。
🥷「遇到惡人時」怎麼做?
⚐(ㄧ)
有一天,阿難跟隨佛陀進入羅闍城托鉢。當時,提婆達多也進城乞食,走進一條巷子里,恰巧佛陀在這巷子里,佛陀遙遠就望見提婆達多走過來,便立即從巷子回轉出去。
阿難奇怪的問:「佛陀,您為什麼要從巷子退出呢?」
佛陀說:「提婆達多現在從這巷子迎面而來,所以避開他!」
阿難疑惑地問:「佛陀,難道您畏懼提婆達多嗎?」
佛陀自在的說:「我並不畏懼提婆達多,但是不應與這惡人相見!」
阿難不解地問:「佛陀何不令他到其他地方去?」
佛陀說:「我始終沒有如此的心。提婆達多造作業行,便會自己到其他地方去
。」
阿難再問:「佛陀,如果提婆達多拜訪佛陀呢?」
佛陀告訴阿難:「對於愚痴迷惑的人,不與相見,不與共事,不與共同討論是非的事。」
阿難再問:「佛陀,愚痴的人有什麼過失?愚痴的人有什麼能力?如果與愚痴的人共同談論,究竟有什麼錯誤?」
佛陀回答阿難說:「愚痴的人自己造業,所做的事常是非法的行為。如果與愚痴的人相處,將會違反正見,而逐漸滋長邪見。」
佛陀接著說:「因此,阿難!不要與惡人共同做事,否則將會無信、無戒、無聞、無智。相反的,如果與善知識共同做事,便能增益諸功德。戒行好,一定會成就功德。阿難!應當如此學習!」
阿難聽聞佛陀說法後,歡喜信受奉行。
⚐(二)
釋迦牟尼佛將入涅盤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陀:「佛陀住世的時候,凶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盤以後,凶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釋迦牟尼佛回答: 「你問我涅盤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讀了「默擯」二字,覺得佛陀用這兩個字,是有超高的智慧,簡直非常了不起。 默是「沈默」,不說也。擯是「排斥」,隔離也。 「沈默的排斥」,是很大很大的學問啊!默,就是沈默,擯,就是擯棄,默擯的意思是他再怎麼搗蛋,都不要理睬他。
這也是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方法,就是我們的親戚朋友、鄰居,甚至其他跟我們交往的人,如果對我們不好,故意作弄我們,要是跟他吵鬧,他更是沒完沒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睬他,你沈默,他就胡鬧不起來。
佛說:「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佛說假定有一個人,看見怨家,如己父母,這多難啊!視怨家猶如自己的父母親人,怨親平等,這才是學佛之人。
恩怨分得太明就不行,那麼,恩怨分不清楚,好不好呢?那也不行,那是愚痴,要恩怨是非善惡分得清而又能包容。
現在這個社會法制那麼有威懾力,惡人一般會辱罵誹謗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以牙還牙嗎。這不是學佛應有的態度,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佛教是講因果的,惡人之所以這麼對我們。
依據因果通三世前世多生前和今生及來世,起碼我們前世也就是上輩子肯定也做過惡人所做的事,今生才遭到惡人的辱罵和誹謗,這樣想我們心裡就平衡多了。
再一個惡人的辱罵和誹謗,成就我們的忍辱。其次惡人也是眾生之一,也有佛性,只是他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惡人也有改惡向善的時候,就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如果我們忍不了,就會怒火中燒,這樣嗔恨心就起來了,是要燒盡功德林的,你以往所做的功德都講成為泡影。
就是常說的「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只要片刻之間生起對他人的仇恨和憤怒,那麼千千萬萬個妨礙修行的罪惡就會滋生出來。一嗔一地獄,嗔是地獄之源,人一生氣就如同在地獄中行走,煉獄之火焚燒身心,火愈大我們就會愈痛苦。
如果你能做到智慧的忍了,就成就了你的忍辱,而忍辱是菩薩六度之一。
佛陀在過去修行中,曾做五百世忍辱仙人,他的忍辱事跡,更是修行人的典範。釋迦牟尼佛有一世為忍辱仙人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但沒有生嗔恨心。這護法善神,一看歌利王這麼惡,把忍辱仙人四肢給斷了。於是乎,就大顯神威,下雹子打這個歌利王。歌利王也知道厲害了,看到忍辱仙人身體恢復如初,看忍辱仙人有這麼大的神通變化,於是乎跪到忍辱仙人面前求懺悔。忍辱仙人就發願說:「我若不成佛啊,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渡你。你若不開悟,我也不成佛」。因為這樣子,所以佛成佛了,就到這個鹿野宛去,先度這個憍陳如。
這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憍陳如就是歌利王。歌利王就成就了釋迦牟尼佛前世的忍辱,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還要感激他,第一個度的就是他。
佛講到法華經時才說:‘你們別搞錯啦!提婆達多是何許人也?他是我最初發心學佛時的老師。他引導我,怕我道心退轉,所以生生世世來折磨我,其實他早已成就,你以為他真下地獄啊。
《金剛經》上講「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惡人誹謗侮辱我們,他是在幫我們消業。對待這些人還要生感恩的心,為什麼?他消我的業障。
我們在六道裡頭無始劫來,你說造多少惡業,這業障怎麼消除?他們這些人用這個方法對我,我恭恭敬敬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完全接受,業障就消除。如果我不接受,好了,這個業障就對立,愈結愈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那就錯了,那學佛叫白學。
因為現在受持《金剛經》,受持一切大乘經典,遭受別人侮辱、毀謗、嫉妒、障礙,這就是消我們的業障,將我們應該墮三惡道的業,在人間重報輕受。墮三惡道是很嚴重的果報,墮落以後不知道多久才能出頭,現在因為修了這麼大的功德,因此在人間受點苦報,代替三惡道的惡報,這叫做重報輕受,減輕了。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兩人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
人若無忍耐寬容之心,嗔怒便很容易生起,並且摧毀由佈施與持戒所累積的功德。
《入菩薩行》說:「千萬劫來藉由佈施和供養諸佛等所累積的功德,可因一怒而毀。忍辱包容的人具有無上之根本功德。
《入菩薩行》說:「沒有比因嗔恨而起的罪業更重的了,沒有比忍辱的修行更難為的了。」
因此,我們要以各種方法穩固、確保忍辱的修行。人若能忍耐,心中一定快樂。若人為度一切眾生而修忍辱,其功德將變為無量無邊;若以悲智合修,則忍辱之戒將變得非常清淨。忍辱之廣大殊勝的修行之果將引領我們開悟證覺,也能身體健康長壽、富於聲望。
能忍辱的人,內心無惡意,當然相貌就好,這就是相隨心轉。忍辱能培植福德,培植福德要具容人之量,能容人就是很大的福報。
廣欽老和尚說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罣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忍辱的人福德大福報大,所以忍辱是智慧。
所以遇到惡人時,心中牢記佛的一句話,佛說:「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瞬間把怒氣轉為福報。
https://www.facebook.com/210816062384356/posts/253695582643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