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學佛修行的幾個先決條件》 - 達照法師 - 佛弟子文庫

佛弟子文庫 > 達照法師 > 正文

達照法師《學佛修行的幾個先決條件》

達照法師 2011/04/07

佛經上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得暇滿人身又聞如來正法,是何等福德才能臻此?所以在西藏,想要聽聞佛法,首先就得供養法師,沒有供養是不能聽到佛法的。今天大家來聽聞佛法,也是非常難得的,因此,在聽聞佛法之前,也必須要有供養。有了供養才能聽到真正的佛法,不然的話,諸位就白來一趟了。那麼,供養什麼呢?第一、把你們的煩惱、痛苦全部都要供養出來;第二、把你們的浮躁、不安統統供養出來;第三、把你們的歡喜、清淨也完全供養出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把妄想供養出來,現在,大家再檢討一遍,看是不是真正的作了供養,如果已經作了供養,那麼,諸位是沒有妄想了,就在沒有妄想的當下,請問:你們沒有妄想了,是什麼在聽我講話啊?這個沒有妄想而又清清楚楚地能聽能看的到底是什麼呀?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時感嘆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大家把妄想供養出來了,剩下的是智慧德相。就如同一個杯子,把裡面的肮髒倒掉了,只剩下清淨的空杯子,就可以裝甘露水一樣,才能使佛法這智慧之水裝入你的八識田中。用這個清淨心來聽聞佛法,就是最美好、最上等的供養,那麼,我們就開始轉入今天的話題吧。

今天與大家一起談談《學佛修行的幾個先決條件》。在座的諸位,有的學佛已經多年了,有的才開始學佛;有的可能已有相當的修證了,但有的也可能還摸不著門路。雖然根機有別,程度不同。但是我希望通過今天的聽講,對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幫助,這是我的期望。通常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太虛大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可見學佛首先是從做人開始,做一個真正學佛的人,需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呢?《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有了這些基礎,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開始學佛的人。但是,我們還沒有開始修行之前,必需對什麼是修行?需要什麼心態?修行的宗旨又是什麼?這些學佛修行的先決條件,要有個明確地把握,在修行路上才不會出差錯。所以,今天特別與大家一起談談這方面的有關問題。那麼,學佛修行需要哪些先決條件呢?

一、發大心:

學佛首要在發心,這個心要發得無邊之大、無量之大。心量越大,得到佛法的利益越多,不發大心,就得不到真正的利益。古人所謂;「量大福也大,越貪越沒有。」發心要正,不發正心,則得不到實果。發心是因地,因地不正,果遭紆曲。佛經上說:諸佛如來因眾生而起大悲,因大悲而發菩提心,由菩提心而成正覺。佛法是講因果的,發成佛之心,才能得成佛之果。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其中必得其下。」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文明的國土,在佛教未傳入我國的兩千年前,就有了儒家文化,指出了許多非常好的為人處世的方法,比如:「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也是把「正心」擺在了第一位,說明了發心要正的重要性,所謂「正而不邪」。省庵祖師曾經寫過一本名叫《勸發菩提心文》的書,專門介紹了八種發心的差別,即所謂:邪、正、真、偽、大、小、偏、圓。也就是說:我們學佛以發心最為首要,發心宜正不宜邪,要真不要偽,宜大不宜小,要圓不要偏。只有發了真正的圓滿廣大之心,才具備了學佛修行的資本。否則的話,漏囊渡海,無有是處!所以,發心以及發什麼樣的心,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必須知道,檢討自己。還沒有發起大心的同志,請您不要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從現在開始發起。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就可以去探索第二步學佛修行的道路了。

二、定宗旨:

學佛宗旨,首在開智慧,自覺覺他,廣度眾生,出六道苦海,了二種生死。不受世出世間一切苦厄。所謂成佛,即是成大智慧,梵語般若波羅密。因為般若方可度登彼岸,所以開智慧,乃成佛唯一法門,舍此別無二法。

學佛貴在自求自修、自除煩惱、自開智慧、自成佛道。求佛只如問路求醫,走路吃藥,還在自己。所以佛學考據,只如地圖和藥方,與本病並不相干。學佛是學習與佛無二無別,同一沒有煩惱,清淨自在,不是變一個佛。(燈光喻)學佛目的在斷一切苦,得究竟樂。而欲得究竟樂,就在開智慧,求智慧在定,得定在於修法。目標宗旨既定,中途方不疑退,學得方法之後,一門深入,此生必可成就,不管你修淨土禪宗密法,都要同此目的,同此宗旨。

三、明修義:

修行修什麼?眾生本來是佛,本來不用修,因冤枉而起無明之病,要恢複本來面目,所以叫做修。否則叫做建造,不叫修理。

修心與修理物品不同,修理物品需要工具,而修心還是靠自心,以妄心修復妄心,至心不可得,光明自在,起一切妙用為止。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於一切行住坐臥之時,檢點觀照自己,在佛堂打坐,或者誦經、念佛、禮拜,都只是一時的,而修行卻是在於時時。

以般若觀照自己,觀世間一切皆平等,此即是大心,觀自己本體與佛不二,此即是正修。

無論何宗皆以淨土為歸,或念阿彌陀佛以淨其土,或參禪修密以淨其土,明心見性後,方入正修。否則勞而無功,畢竟退轉。所以在未明心見性之前,都是走的冤枉路,但是,這個冤枉路跑多了,腳跟就硬了,等到開悟之後,去除習氣就更加容易了,因此,這個冤枉路還是要走的,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四、求正法:

佛陀說法都是應機施教,以去除眾生的執著為目的,教法如藥沒有好壞之差別,能治病者為良藥,若反而執著教法,這就難免錯誤了,如《金剛經》云:「如來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不可不知。

欲求正法,先得求師。求師不可人情用事,比如藥不對症,即當變換,千萬不可勉強。如果參禪多年,不見功效,可以改修淨土,念佛到一心不亂後,自可明心見性,得大受用;或修淨土多年,不見功效,即可改修密宗,至證三昧後,回頭再修淨土,則定有把握。若方法不對,還死執要修,便難得利益。此事抉擇在師,當老師的應該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廣論》說:「親近善知識,就是親近諸佛。」古人說:「有佛出世龍天喜,無僧說法鬼神憂。」此法即是正法: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五、示要訣:

凡夫與佛,本體不二,只是不明因果,未達果覺之位,才叫凡夫。然此自性與佛毫無區別。只要一覺,就是彼岸。為何不覺呢?就是我們起心動念都在妄想執著。《地藏經》云:「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所以,我們不起妄想、不起心動念的當下,不生執著而又清清楚楚的,這就是沒有業、沒有罪的當下。常常作這種自我覺醒,今日有這樣的因,將來必定會得這樣的果。久久純熟,功夫才能上路。照見五蘊皆空,心淨無染,自然法喜充滿。

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只是隨緣應付,善惡分明而不起我見,常與自己脾氣奮鬥。我見就是執著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我存在,我見不除生死難了,斷我見破見思惑,才能夠了脫分段生死,證阿羅漢果。所以佛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情為我愛,轉而疏之;見為我執,解而空之。時間一長,自得自在。

觀察世間無論千萬種大事,都抵不過一個死;千萬個死,還抵不過我一修;而千萬個修,又抵不過我一覺。覺則心空,此是最上福德。當知眾苦只因不覺,極樂無過明心。《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又云:「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照即是覺照之意。

但是,我們習慣於流浪、習慣於妄想執著,有時仍然會忘記觀照自己,或者雖然記起而又力不能轉,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從生到熟,熟能生巧的過程,直到隨緣不變,不變又能隨緣,方為究竟。

六、防諸病:

1、勿苦修,凡是毀壞身體不知用心的,都不是佛法,佛以得大自在為主,若心不能自在,而又破壞身體,這是決對錯誤的。唐朝有一位懷讓禪師,看見馬祖整天在打坐參禪,他就拿磚頭在馬祖前面使勁地磨了起來,吵得馬祖沒法安靜。於是,他就起來問懷讓禪師:「您磨這個磚頭作什麼用呢?」回答說:「我想磨它作一面鏡子來用。」問:「磨磚怎麼能夠成為鏡子呢?」禪師說:「那你坐禪怎麼能夠成佛呢?」馬祖就請教懷讓禪師:「如何才能成佛?」禪師問他:「譬如以牛拉車,如果車子停了,你是打車還是打牛呢?」接著又對他作了開示道:「你學坐禪,為學會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會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便非達理。」後來懷讓禪師說了一首偈子:

心地合諸神,遇澤悉皆萌。三昧花無相,何壞復何!?

馬祖也成為禪門的一代宗師。所以,這個身體也是修行的本錢,苦了身體而不用心是千萬要不得的。應當知道修苦行,是為了堅定意志,百折不回,防其懈怠、懶惰而已。世間人總以為吃不好、穿不漂亮、住不舒適為苦,不知無智慧而心放蕩失主者,才是世間第一等苦人,學佛應從得定慧下手,別無第二法。

2、勿怨修,修之本意在解脫得自在,如因怨而修,則嗔根難拔,故當解釋,使之得定開慧解空,入歡喜地。古大德云:「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又云:「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這就說明了嗔心對我們學佛的危害極大,我們不得不加以注意、防止。帶著怨恨修行,就像是米裡夾著沙煮飯,終不能吃,亦是徒勞無益。不但修行人不能帶著嗔心,就是平常不修行的人生起嗔心,進而吵架、打架也是非常可憐的,他們也實在太愚蠢了。比如某甲發火罵某乙,他就是想讓某乙生氣,想某乙煩惱痛苦;結果,某乙還真的生氣了,生氣之後,又發火罵起了某甲,他也是想讓某甲生氣、希望某甲煩惱痛苦;當然,雙方都不能自己地,越罵越氣,嚴重的還大打出手,後果又是不堪設想!我們細細一想:真會覺得「其愚不可及」。他想你生氣,你就真的聽他的話去生氣了,而你罵他是要他痛苦,他也同樣地上了你的當而生氣、痛苦了。這種明明在恨他,卻又白白地上了他的當,豈不可憐至極!所以,常懷慈悲心,無怨無恨才是學佛人應具的心態。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佛法中的歡喜,比如唐朝的布袋和尚說的那樣:「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氣,我亦無煩惱。如此波羅密,便是妙中寶!」因此,布袋和尚就是整天樂呵呵的,大家進寺廟時,第一個歡迎您的就是布袋和尚,人們都尊稱他為彌勒菩薩,讚歎他說:「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所以,要想大得自在,得大解脫,就不能帶有絲毫的怨恨氣。

3、勿盲修,盲修瞎煉世人最多,得一正法如理如量地修下去,直到明心見性,方不盲修。現在,末法時代,群魔亂舞,打著佛的旗號,到處坑矇拐騙,所以*輪功呀,什麼功呀,各種各樣的邪門外道都紛紛的出現了,真是:「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佛法的修學綱領是:「聞、思、修」三慧,首先是聽聞正法,然後進行思維考察,最後才談得上如法修行。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六祖大師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其實,只有到了明心見性之後,才算真正的進入了正修階段,故學佛的根本要點就在開智慧,明白本來後,方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因此,慧能大師接下去又說:「度名雖一,用處不同。」在西藏的密宗修學當中,親近善知識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在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有詳細的說明,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4、 勿壓修,也就是不要硬求死定,壓住妄念不起,如石壓草,石開草長,雖得定於一時,但流弊於日後。如果強迫自己不打妄想,死水不藏龍,日後習氣翻騰更加危險,不可不慎。所以,祖師有「磨磚」之喻,如來有「無住」之說。坐禪又叫「思維修」或「靜慮」,念佛必需念清楚聽清楚。再比如,我們修忍辱,是用慈悲心和無我以及觀察實相,所以不生煩惱,這是彼岸;相反的,如果憋住氣,在心裡痛苦,硬行忍辱不能化空,日子一長反而成病。有些外道死守精氣神,不但不開智慧,反而走火入魔。種這樣的因,想得解脫的極樂之果,無異於煮沙求飯,終不可得,豈非可憐至極!

5、勿貪修,這是說不可以見法即求,見師就拜。如果得一正法,應當一門深入,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今天念佛,明天參禪,後天修密,結果徒勞無功,一事無成,豈非冤枉!印光大師教我們要「老實念佛」,其意在此。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大家都要趕時髦,只有三分鐘的熱氣,兩天一過又拋到一邊了,這種做法是極不可取的。學佛人:真誠、純樸、實在才是我們的本分啊!

最要緊的是: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可以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不可以過於著急,或懈怠放逸;衡量他人意境和先求神通,也都是我們在修行用功時最容易犯的毛病。功夫越深,習氣翻騰得越多。要想真正用功修行,必須提前防備。

以上所提的幾個學佛先決條件,如果都具備了,那是再好不過了,現在就可以上路修行了。如果還不能具備,那麼,也不要太難過,就從現在開始,也並不算晚。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太難了,反而不去努力,為什麼呢?因為:

人生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做功夫要準、要狠、要省、要等、要平、要穩,准者,看準方向,無所疑退。狠者,克制自己,絲毫不留情,對自己點滴過錯,也不能姑息。省者,常常反躬自省也。等者,等時候也。非有相當時間,其力不能充足。平者,觀一切平等。以不論何種罣礙,皆由心不平等,分別得失而起。不知法本不生,何患乎得;法本不滅,何患乎失?能平則自然不驚、不怖、不畏,超然入自在之境。人往往有時間相、得失相、成敗相,諸種習氣來時,不能打破,此即定不足,慧不充也,亦即般若力不強也。故要等,等到其間,力自充足,譬如行路,貴在方向不錯,按步而進,不在遲速。穩者,如是穩定永不退轉。

達照法師《學佛修行的幾個先決條件》 - 達照法師 - 佛弟子文庫
http://www.fodizi.tw/qt/dazhaofashi/2935.html

留言

南無阿彌陀佛 了生死 消業障 增福慧 跑馬燈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了生死1 1 人生的意義1 人生酬業1 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1 人命無常呼吸間1 人棄常則妖興1 人間福報1 十善1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1 三家1 三無漏學2 三福田1 三學1 三寶1 久病不癒1 千萬不要1 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1 大乘佛法1 大雄寶殿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1 不可思議2 不思議業1 不能1 不動心1 中招1 中國1 五逆十惡1 五常1 什麼是修行人1 仁義禮智信1 六如1 六念1 天上不會掉餡餅1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 天地君親師1 天堂1 太平日子1 孔子1 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1 1 心出家1 心外求法謂之外道1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1 心平氣和1 心想事成1 心經1 文化1 父母1 世間1 以戒為師1 以苦為師1 充滿法喜1 功夫1 功夫成片1 功過簿1 功德1 四句偈1 四依止1 布施1 玄一5 玄一人生酬業2 玄一致富經典1 玄一素齋養生2 玄一推薦1 玄一學佛1 玄一學佛修行5 玄一識人學1 玄一讀經修定5 用功1 1 印光大師文鈔3 合一1 同名同生1 同名神同生神1 回報1 因果1 因果十來偈1 因果定律1 地獄2 如果1 如是觀1 妄想1 宇宙人生的真相1 宇宙法則1 安樂1 有捨才有得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1 老子1 老師1 自己1 自在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1 佛化家庭1 佛法僧1 佛的智慧2 佛教4 佛教術語1 佛眼1 佛經1 佛學1 佛學名相3 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1 努力1 吸引力法則1 1 孝道1 孝親尊師1 忍辱1 2 戒定慧2 戒定慧三學1 戒神1 改變1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走路都是踢到黃金1 里仁1 供養1 具足1 命中注定2 命運2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1 宗教1 宗薩欽哲仁波切1 定弘法師1 念佛3 念佛成佛了生死1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1 念佛感應故事1 放下3 林玄一1 治標不如治本1 法喜充滿2 法寶3 金剛經1 阿彌陀佛2 阿彌陀佛語錄5 保證1 信念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1 南無阿彌陀佛3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南懷瑾先生1 宣化上人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1 後悔1 思想1 持戒1 故事3 星雲大師1 看破3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1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2 苦集滅道1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1 修行13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1 修身法寶1 修定1 修道1 修福報1 修學三要轉忍空2 冥冥之中1 師父1 師兄1 恩田1 悟道法師1 根本1 消除1 消業障2 真正的1 秘密2 索達吉堪布2 能量守恆1 般若1 般若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迴光返照1 高僧大德6 鬼神1 執著1 1 常見辭彙1 常做惡夢1 2 淨土宗2 淨宗1 淨空老和尚1 淨空老法師1 淨空法師2 淨空法師語錄4 淨業三福1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1 連結1 都是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1 陰謀1 最高級的修行1 善知識6 善導大師1 報應1 悲田1 惡道1 掌控1 普門品1 智仁勇三達德1 智慧3 朝聞道夕死可矣1 欺騙1 無量義1 無間地獄1 痛苦1 1 菩薩2 菩薩六度萬行3 開水1 開示2 開悟1 開智慧1 集結1 順境1 黃念祖居士1 黃金1 黃警官講故事1 黄柏霖警官1 傳奇1 傳統1 媽祖1 感應1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1 敬田1 會集1 楞嚴經1 業力1 業感自招1 業障1 極樂世界1 當成1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1 萬惡淫為首2 經典4 聖賢教育1 過年1 1 道教1 僧寶1 境界2 2 夢境2 福田1 福報2 福慧雙修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1 認命1 認錯1 語錄5 劉素雲老師1 廣化法師1 廣欽老和尚2 2 蓮花1 諸事不順1 駝鳥主義1 儒家1 儒教1 儒釋道1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 學佛9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1 學校沒有教的事1 舉頭三尺有神明1 禪語1 斷捨離3 雙十1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1 藝術1 鏡子1 顛倒1 懺悔2 譬喻2 釋迦牟尼1 釋教1 魔王波旬1 讀經2 觀世音菩薩1 觀自在1 觀自在菩薩1 觀音2 Amitabha1 art1 Buddha3 dream2 Facebook2 fyp1 gold1 Guanyin2 karma1 karma840001 life_reward _karma1 Logos1 logos840002 mirror1 NamoAmitabha1 pin-the-post1 Pretty-Cheung1 quotes1 read_the_Bible1 rich1 Tao1 The_correct_way1 TV1428571 VIP2 warn1 YouTube4 Zen2
顯示更多

最近7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臨終一念阿彌陀佛《淨空法師語錄》

佛說《楞嚴經》: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網路是魔王的道場 手機是第一大魔頭)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sad-dharma-vipralopa

【母親節】佛陀累生累世都持守孝道,報答母親之恩,故能速成佛果⋯⋯(12 - Mother's Day)

願力大過業力是菩薩,業力大過願力是凡夫,愈往下去,業愈大願愈小。㊙️最重要的是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癡慢放下,只要把這十二個字放下,你學佛你就決定能成佛。你學佛不能成佛,這十二個字當中總有幾個字沒放下,造成障礙。佛菩薩之所以能成佛菩薩,他這十二字完全沒有了。

切記不要得罪修忍辱行的人丨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宣化上人)

《閻王老子三封信》 妙蓮老和尚講述:我們為什麼要信佛? 為什麼要修行?

每個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 魔「青面 獠牙」嗎?來認識佛教所說的魔 】【魔的類別 】 搜尋查詢「魔」相符的文章 devil

全球學佛修行的名人明星?原來這些名人明星都在學佛, 難怪個個是人生贏家(人生勝利組)!- Celebrities learn Buddhism

玄一: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都是為了酬業報而來。但是,聰明人遇到佛法,就應當把業報轉變成願力。這是佛家常講的「乘願再來」,不是死了以後再來。- Turn karma into praṇidhāna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阿彌陀佛在心間》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在家念佛,對社會也有貢獻,老實念佛,安定和平】每月閉關一天,念佛迴向全球。玄一:學佛答問2022_0318

玄一:阿彌陀佛。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1)凡念佛處,疫不入境 (2)持戒是你最大的保護 (3)素食是最好的平安符

玄一學佛修行:全素齋戒念佛=養生之道+致富之道+成佛之道。佛說: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阿彌陀佛十念法》

玄一學佛修行 | Facebook

玄一:最吉祥的一句話,逢人就說阿彌陀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到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玄一學佛修行 - YouTube 播放清單 Video 影音 Shorts 短視頻 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