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西遊記》!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Eight Concepts) (Buddha Śūnyatā)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我們“悟空”,並非是要去領悟佛學真諦而成佛,而是應該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一些,不必汲汲於功名利祿,以免成為欲望的階下囚。
人活世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欲望。
人生在世,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欲望得到滿足與失落的不斷交錯,於是人便不知不覺地在欲望的海洋中沉浮著,便有了悲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鹹。
有這樣一副對聯,對人生頗有指導和規戒的意義: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人處世上,要八戒更須悟空。
此聯構思頗為巧妙,分別嵌入了《三國演義》與《西遊記》中人物的姓名,並巧用了雙關。
尤其是下聯,更引人深思。
在《西遊記》中,當豬八戒被唐僧收為徒弟時,他自己說: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
於是唐僧為其取了別名:八戒。
八戒所說的“五葷三厭”,屬於宗教戒條規定不准食用的八種食物。
五葷,是指佛教忌食的五種辛辣蔬菜,即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茗蔥;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
不過,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實際另有所指。
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高廣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視聽歌舞,不食非時食(即正午過後不食)。
這“八戒”對於普通人來說,要一一做到確實很難。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其指導和規戒意義在於它提示了我們,人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例如殺生偷盜、淫欲妄語、飲酒過度、醉心於燈紅酒綠之中這些,無論何時都應該是人生的禁忌。
關於“悟空”,佛教認為,眾生之所以陷溺於生死輪回的苦海而不能自拔,就是在於先天元始而有的“無明”遮障了佛智,使人執著於塵世諸色,貪戀榮華富貴,至死不悟。
要排除“無明”,就必須潰破紅塵,證悟“空”諦,意識到我、法皆空。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佛學也是“空”學,“空”字乃佛門教義的根基。
如果不參悟空諦,縱然讀遍佛經,也不能成佛。
正是有鑒於此,菩提祖師為孫猴子起了個“悟空”的法名。
孫悟空到最後倒也真的就“悟空”而成為“鬥戰勝佛”。
對普通人來說,人生要盡可能“八戒”,但更要學會“悟空”。
我們“悟空”,並非是要去領悟佛學真諦而成佛,而是應該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一些,不必汲汲於功名利祿,以免成為欲望的階下囚。
也許有人會問,若真有如此人生又如何能成功呢?
但我們不妨仔細想想,平安快樂的人生又何嘗不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短暫,轟轟烈烈、曲折傳奇也許是一種成功,但安然淡定、平安幸福更是一種成功。
天亮睜開眼,還活著,真好;天黑閉上眼,能睡好,值了。
人生要有思量,更要平常心。
有個人問慧海禪師:禪師,你可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道:有。是什麼呢?
慧海答: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
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有什麼區別呢?
慧海答:當然是不一樣的!為什麼不一樣呢?
慧海答:他們吃飯時總是想著別的事情,不專心吃飯;他們睡覺時也總是做夢,睡不安穩,而我吃飯就是吃飯,什麼也不想;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
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慧海禪師繼續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厲害得失中穿梭,囿於浮華的寵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
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由此可見,心無雜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這需要修行,需要磨練,一旦我們達到了這種境界,就能在任何場合下,放鬆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實現圓滿的自我。
而我們只有心無雜念,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才是真有平常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HpgafgPpb2dB1Bfr2dsb3BRuvKQbVQuJEhhGgrtwCxPV9f8nBdR5LWmp3FQ9sAPpl&id=100080989924055&mibextid=Nif5oz
八戒 英文 (Eight Concepts)
八關齋戒(梵語:aṣṭāṇga-śīla或aṣṭā-sīla;巴利語:aṭṭhaṅga-sīla或aṭṭha-sīla),又稱 八齋戒、八戒,佛教術語,八條基本戒律(尸羅),為五戒的進階。佛教戒律種類之一,由佛教在家眾精進修行時遵守。在布薩期間,由出家僧侶為一般的信眾傳授。比五戒嚴格,但較出家眾的十戒寬鬆。
悟空 英文 Wukong
Buddha Śūnyatā
孫悟空,是在小說《西遊記》中登場的主要角色之一,為一隻道行高深的猴子,別名孫行者。自封美猴王、齊天大聖。因曾在天庭掌管御馬監而又被稱為弼馬溫,在取經完成後被如來佛祖授封為鬥戰勝佛。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