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德能」與「相好」三種無量無邊的特質,這也是佛的境界。此詞語常與「阿彌陀佛」的本義關聯,強調「阿彌陀佛」是喚醒眾生自性無量智慧德相的名號。
AI 摘要
「智慧德能相好」在佛教術語中,是指眾生本具的「智慧」、「德能」與「相好」三種無量無邊的特質,這也是佛的境界。此詞語常與「阿彌陀佛」的本義關聯,強調「阿彌陀佛」是喚醒眾生自性無量智慧德相的名號。
智慧德能相好:
智慧 (智):指無量的智慧。
德能 (德):指無量的德能與福報。
相好 (相):指無量的相好,意指佛陀莊嚴的色身特徵,如《金光明經》所說的「莊嚴德相」。
本源與意義:
自性本具:此三者並非外求,而是眾生自性本來就具有的。
障礙遮蔽:眾生因有障礙,無法現前自性的智慧德能。
阿彌陀佛的意義:念誦「阿彌陀佛」名號,是喚醒自性德號,讓無量的智慧德相得以恢復。
相關概念:
《金剛經》:《金剛經》中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提醒我們不可執著於佛的形象(相好),而應見法性。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佛陀因修行的福德而感得的報身特徵,但這只是佛陀的具體形象,而非佛的真正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