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分別是哪五戒?哪十善?(five precepts - Ten Good Deeds)
接觸到傳統文化,或是佛學文化的朋友,都會接觸到這樣一個字「五戒十善」。
🤔 那麼什麼叫作「五戒十善」呢❓
👉 所謂的“五戒十善”,是佛家為了督促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道德品質而立下的一種自我約束和規矩。
這就跟儒家為規範提倡做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而提出的“五常”——“仁義禮智信”,有著殊途同歸的道理。
五戒的具體內容則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五戒則是建立在「三皈依」的基礎上的)
⭐️ 五戒 ⭐️
一、不殺生:既不殺害生命,不傷害眾生。
二、不邪淫:則是不可與合法夫妻外的人、手淫,意淫,非人,發生男女關係。 (在家居士持的是“不邪淫戒”,可以有夫妻關係;而出家師父則是持“不淫戒”,徹底斷除男女貪欲。)
三、不偷盜:簡單來說,凡是非自己的東西,在不經得他人同意的情況下,不可以挪用偷取。
四、不妄語:簡單來說就是不可說謊、假話,若是深入來講「不妄語」也包含了「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的意思。
五、不飲酒:不能夠飲用任何含有酒精的飲品。 五戒之中,之所以有“不飲酒戒”,是因為酒能亂性,降低人的意志力,人一飲酒,就會因意志力的降低,而做出其他犯戒行為,所以必須制止。
⭐️ 十善:⭐️
👉 在《佛說十善業道經》中,具體講了十善的內容,以及行十善會感召的善果。 簡單來講,十善分為“身三、口四、意三”,共十種。
分別是:
⭐️ 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在家人不邪淫,出家人不犯淫);
⭐️ 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
「意三」、即不貪、不瞋、不癡。
☀️ 古來聖賢講,持五戒,方可得人身,行十善,方可升天人。
五戒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一樣,是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 若是一個人失去了得體的言行道德,便如人們所罵道的“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 。 。
👹👹 👹 十不善業所招感的惡業果報 👹👹👹
👹 以殺生業會感得「壽量短促,多諸疾病」。
👹 以不與取感召「資財匱乏,與他共財」。
👹 以欲邪行的黑業,感召「眷屬不調,或非可信妻有匹偶」。
👹 以妄語感召「多召誹謗、受他欺詳」。
👹 以離間語感召「眷屬不和、眷屬鄙惡」。
👹 以粗惡語感召「聞違意聲,語成鬥端」。
👹 以綺語業感召“語不尊嚴,或非堪受無定辯才”
👹 以貪欲感召「貪欲重大不知喜足,尋求無利或不求利」。
👹 以嗔恚業感召「損害於他,或召他害」。
👹 以邪見業感召「見解惡鄙、諂毳為性」。
🌈 人的一生,會遭遇各種厄難,在逆境現前時,應當知道這是自業的果報。 例如患病、貧窮、受人毀謗歧視、人際關係不好、說話無人理睬等等,這時,沒有業果的智慧,就會怨天尤人、生起報復心等,更種惡趣之因,所以請 停止作惡,回頭是岸,多行善佈施積德,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誠心懺悔絕不重犯,多誦經念佛,慢慢減少業障。 。 。
#多轉送功德無量
#行善積德
#佈施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孝順
#放生
#戒惡業
#戒邪淫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伽藍菩薩
#心經
#大悲咒
#禮佛大懺悔文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8268456959277/permalink/7957690644350314/?mibextid=Nif5oz
五戒十善 英文
(five precepts - Ten Good D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