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注意身口意行為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行為主要包括外在的肢體行為、語言行為,以及內在的精神意識與起心動念。因為人的外在行為主要取決於內心,所以真正的修行主要修的是心。(True practice - cultivating the mind)

修行,就是注意身口意行為就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行為主要包括外在的肢體行為、語言行為,以及內在的精神意識與起心動念。

因為人的外在行為主要取決於內心,所以真正的修行主要修的是心。

那麼如何修心呢?

學佛就是對心最好的修練。
佛陀是證得覺悟智慧、覺行圓滿的人,
祂清楚地了知這個世間的一切真相,
因此遵循佛陀的教導來修正自己的不足,
便是實實在在的修行。

...........................................
..........

風吹過了擁有慈悲心的人,

將慈悲的力量,
吹拂到下一個人,
再吹到樹木、田野,

草木也盡染了慈悲的光輝。

https://youtu.be/R0FScrHYPHw?si=fmlyap7Ro_5Xnxzo

不要參與別人的因果,
不要擾動他人的氣數,
否則,
損耗的是自身,
你渡不盡天下人!
……………………………………………………………………

https://youtu.be/Ndb_GnPDzqs?si=oqf38tjdZU-qjeq2

佛說:如果你是真修行人,必會遇見6次“魔”!

修道要磨,磨的徹底,磨的按部就班來,磨的腳踏實地,磨掉你不該有的,磨掉你所有的稜角。人與人之間是不是有稜角?藉著這個磨啊把它磨掉,如何知道你磨掉了?當你們在磨的時候,你已經能夠心如死灰一般,心能夠坦然接受,就已經成功了。 

...........................................
....................

1則 閻羅王的寓言故事,帶給你的感悟… 讀懂了,將會「改變」你的一生!

你有想過死後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嗎?

據說,人死後會先進入閻王府接受審判,

在閻羅王面前,

你這一生的善行惡行都無所遁形,

有積善的人,能前往極樂世界,

而作惡多端的人,被打入地獄的深淵...

看看這則閻羅王的寓言故事,

讀懂了,你會更清楚

接下來的人生該做些什麼事。

 
這裡是地獄的閻王廳,

閻羅王一邊看著業鏡,一邊對男子說:

「哎,你啊,這輩子淨做壞事,

完全不懂得行善。看來該下地獄。」

男子辯稱:「原諒我吧。

太趕了,沒有時間積善呀。」

「你的意思是,

自己死得太突然嗎?那你幾歲啊?」

「六十七歲。」

「六十七?這樣的話,

你應該見過我派去的七個使者啊。」

「七個使者嗎……沒啊,一個也沒見過。」

閻羅王說了:

「第一個是眼睛。
以前什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但最近呢……一片昏花。

第二個是耳朶。
過去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也能聽得見,

近來卻連號角的聲音也聽不到了。

第三個是牙齒。
年輕的時候硬到連石頭都能咬碎,

現在是不是幾乎都掉光啦?

第四個是頭髮。
小時候像烏鴉一般烏溜溜的毛髮,

現在應該掉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幾根也全白了吧。

第五個是腰背。
年輕的時候,筆直的像棵椰棗樹,

現在可變得像弓一樣彎曲了。

第六個是腿。
曾幾何時穩健支撐身體的兩腿,

現在已經站不穩了。

沒有拐杖的話,

還可能會搖搖晃晃地,沒法走路。

第七個是食欲。
以前只要是放進嘴巴的東西,

樣樣都好吃。

最近則是吃什麼都不合胃口。

這下你知道這七個使者是誰了吧。

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他們可是跟了你一輩子啊。」

男子無以回應。

「你無視使者的警告,

什麼準備也沒有。

現在再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下地獄去吧。」

 

※【業鏡】放在閻羅王辧公室裡,可以反映出死者生前善惡行為的鏡子。

如果今天
是人生的最後一天,
你要怎麼過?
有一種指數叫平均餘命,

是顯示同一年齡者平均還能活多少年的數值。

假設這裡有個五十五歲的男子,

根據日本「平成二十七年簡易生命表」,

這個男子的平均餘命是二十八年

(同年齡的女性大約是三十三年)。

這個數字代表了什麼意義?
並非所有五十五歲的男子

都還有二十八年可活。

這不過是個平均值,

有的可能隔年就過世了,

也有的人可以活到一百歲。

故事裡的男子,年齡不過六十有七,

當然會以為自己蒙主寵召的順序還在很後面。

沒想到等他注意到的時候,

已經來到閻羅王的跟前。

在這一則寓言裡,

把「死後的世界」分成極樂世界和地獄兩種。

生前積善的人,死後可以去極樂世界;

作惡多端者,死了就只能下地獄。

而決定此人該去哪裡的,是閻羅王。

故事的內容是在規勸世人,

除了淨做壞事的,

就連這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善事的,

隨著年齡增長、
離死期越近,
越是要趕緊累積善行。

死亡是人人必經的過程,

就算不知道死神什麼時候上門,

終究逃不過一死。

成熟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卻沒有人會想說自己可能在下一刻就不在世間。

而且這種感覺並不限於年輕人才有。

比起樂觀地認為「自己暫時還跟死亡無緣」,

用「今天可能是人生最後一天」的想法過生活,

來得更有智慧。

因為這樣能夠提升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品質。

跟家人吃飯、逛商店街、

吃壽司、喝酒、喝咖啡、吃蛋糕、

打網球、去游泳池游泳、泡澡、

賞櫻、約會、看海、搭電車等等,

把每件事都想成是「最後一次」,

感受也會很深刻。

 

 

那麼,意識到自己的死亡,
又是怎麼一回事?
並不是要你整天反芻

「只要是人都會死。我是人,

所以我也會死」這種三段式論調,

活得悶悶不樂的。

而是把「今天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天」這句話

放在心底,偶爾想起它,快樂地過生活。

最後來點題外話。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肯定不認同剛才的說法。

因為對釋迦而言,人生正是苦(一切皆苦),

而地獄是這個世上一次又一次地

在各種境遇中產生的「輪迴」。

也就是說,地獄是「現世」本身,

只有跳脫「輪迴」、抵達極樂,

才是「死後的世界」。

        文 / 箕輪厚介

因果論,在佛教中,是論述因緣業報運作規律的學說,佛教認為因果法則是天然存在的,不會因為人認為不存在就不作用於此人。所造之業爲因,報爲果,因和果輾轉相生,謂之「因果報應」或「因緣果報」。因果通於過去、現在和未來,謂之「三世因果」。
....................…………………………………… 

  慧律法師開示:不要讓自己與修學佛法的關係,因為別人的問題而疏離

曾有一位居士向師父告假並說到:我以後不會再來參加任何佛堂的共修法會了……

師父:為什麼呢?

居士:在佛堂我最常看到的是,很多人在道場,卻心不在焉,有些還玩著手機,常常聽到拉家常,扯是非,有的更是顧自己!像這些全部都是假的修行人...。

師父沉默後說到:好的。但我可以請你在做這決定之前先來做一件事情嗎?

居士:師父,好,什麼事?

師父說:請你拿來一個杯子裝滿水,到佛堂的周周圍走兩圈,但不能讓杯裡的水浪出來。

她說:好的,我能做到!

過了一會兒她回來說:我已經完成我的任務了,師父

師父便問了她三個問題:

一、您剛剛有看到任何人在滑手機嗎?

二、您有聽到別人在說是非拉家常?

三、您是否有發現其他任何人的過錯,而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她說:我完全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因為我一心只“專注”在這個杯上了啊,這樣水才不會滴漏出來!

師父告訴她:當您來到佛堂時,您只需要專注於參學佛法,你就永遠不會看到別人的缺失和問題了!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不要讓自己與修學佛法的關係,因為別人的問題而疏離,障礙只因為一個無關的人和事,而就做出了世俗不智的決定。

 

你還是認為別人在傷害你,你完蛋了!
 
隨緣而不攀緣:只要有向外攀緣的心,再大的善法都救不了你!
 
總有些你幫不到的人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心住外境,你的生死業力會比一般人強!

..................................
.............

《金剛經》中,
最有靈性的三句話,
若能悟透,瞬間開悟。

第一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第二句: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第三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三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那就是凡事別太當真,
遇事別太執著,
該來的總會來,
該失去的留不住,
只要不執著,活在當下,
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生命只是一個過程,
每分每秒都在享受這個過程,
好也可,壞也罷,
認真對待身邊人和事,
積極應對每一個問題。

愛親人、愛朋友,愛自己,
人的出生是不公的,
成長過程中的得失是自己修的,
公平的是每一個生命的結局都一樣!

人生百年,
無非是一場體驗,
做事要想開看淡,
做人要惜福隨緣,
學會享受當下,
才是最好的活法!
 ..................................
..................

佛門有句話: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十分的頗有禪意,這是禪宗參話頭,這話是順治皇帝的公案;這句話也在佛教電影《達摩祖師》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達摩祖師

禪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對南印度國的三王子說:「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後來這位王子出家,成為大眾所知的達摩祖師。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句話的禪意尚未能參透,但粗淺的來說,我們的一生中對於所有事物,其實都在找自己是誰。
在人生中,每個人的自我價值,都帶著成長過程中的經驗。「對外在的渴求。」容易成為驅使自我展現的動力。
就像你想穿上什麼樣的衣服,代表今天的你想給別人的印象,你想成為什麼角色。或許我們可以思考:是否了解要穿這身衣服?是否明白穿這身衣服所代表的涵義?是因為美麗的衣裳可以獲得別人美好的讚美,還是堅持「把一個人的穿著,當作這一個人就是誰」的觀點?
生命是一場自我探尋的故事,你的存在是成為自己散發出來的光,不需要追求外在的光芒,而是點燃內心的覺醒,知曉自己獨一無二。

……………………………………………………

https://youtu.be/FTyEUPsy080?si=ST_iKZBhD3ZQY9Kx

…………………………………………………

弘一法師說:
凡是負能量的東西,都不要去回應,回應就會與之糾纏,糾纏就會受其損耗,只要內心不接應,它所有的惡念都將原路返回,所以一句都不要回應,要聚集正能量,少在爛事上糾纏,少為不值得的人生氣。遠離那些只想佔便宜消耗你的人他們不配擁有你的好。

...............................
..................

有智慧的人不會和不同角度的人爭吵

【與夏蟲不可以語冰】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

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

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於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是孔子從屋裡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

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這個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對我們都非常管用。只要你會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我有很多朋友聽我講了這個故事後,變得很開心,碰到都跟我說,以前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會生氣,現在不會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裡去了。

對任何人任何事,當你要發脾氣時,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馬上就會心平氣和了。

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說的更直接些,凡是聲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講話聲音那麼大幹什麼呢?

後來我們讀《莊子》的話,才明白「夏蟲不可以語冰」。

你跟夏天的蟲講什麼冰?那是你糊塗!

那這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

你如果問孔子,孔子一定說本來就這樣,你見人不說人話,那不是鬼話連篇嗎?萬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講鬼話,又怎麼溝通呢?

這絕對不是投機取巧,而是隨機應變。

……………………………………………………………………

想獲得「永恆的快樂」,你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
《乞丐與國王的故事》

如果你問生活周遭的人們:他們生活中想要什麼?你會聽到一面倒的答案──快樂。雖然我們都有廣泛的特定答案,快樂卻是我們最想要的,但它也是大部分人最不了解的。

不論動機為何,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大部分事情,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使自己快樂。然而,我們經常用錯誤的方式取得,快樂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發生。

那快樂在哪?該怎麼讓它發生

乞討碗的故事
一天早上,國王走出皇宮,遇到一位乞丐,問他:「你要什麼?」乞丐笑著說:「你說話的方式,好像你能滿足我的欲望!」國王不悅,答道:「我當然辦得到。你要什麼?」乞丐警告說:「在承諾任何事情之前,請三思。」

這不是普通的乞丐,而是國王上輩子的主人,曾在上輩子承諾:「我會在下輩子試著點醒你。這輩子你錯過了,但我會再來幫助你。」

國王並沒有認出老朋友,堅持說:「我會滿足你開口要求的任何東西,因為我是有權有勢的國王,能夠滿足你任何欲望。」乞丐說:「欲望很簡單。你能裝滿這只乞討碗嗎?」「當然能!」國王邊說邊指示大臣:

「用錢裝滿這個人的乞討碗」。大臣照辦,但是當錢裝進碗裡,卻消失不見,於是他裝進更多,但一進去,都不見。乞討碗依然空空如也。

這件事傳遍整個王國,引來一大群人圍觀。國王的威望和權勢岌岌可危,於是告訴臣子:「就算失去王國,我也在所不惜,絕對不能被這名乞丐擊敗。」他繼續將他的財富倒進碗裡。鑽石、珍珠、綠寶石,他的金庫愈來愈空虛。

可是乞討碗像是無底洞,倒進去的每一樣東西立刻不見!最後,群眾寂靜無聲,國王癱軟在乞丐腳邊,承認失敗。「你贏了,但是在你走之前,請滿足我的好奇心。這只乞討碗到底有什麼祕密?」

乞丐謙卑地回答:「沒什麼祕密。它只是用人的欲望做成的。」

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確保生活目的不會成為一只乞討碗、一個欲望的無底洞,不斷尋找使我們快樂的下一樣東西,那是注定要失敗的。

積攢財物的目的,應該是期望從它們帶來愉悅。然而,取得金錢或我們想要的某種東西,並不會帶來持久的快樂。

如果缺乏「大格局」的觀點,就很容易掉進不斷追尋成功的境地。因為一旦得到想要的,快樂遲早都會消退,我們很快就會習慣已經擁有的東西,甚至最後因此感到厭倦,於是又再想方設法取得新東西或做新事情。

更糟的是,我們甚至可能不會停下來或放慢腳步,享受已經得到的,因為我們會自動追尋其他東西。

快樂發生在實現「目的」的路上
曾經擔任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理事長的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相信,有 5 個因素對我們的快樂有貢獻:正面的情緒和愉悅感、成就、人際關係、融入(engagement)和意義(meaning)。

他相信,其中以融入和意義最為重要。更融入我們所做的事情當中,設法使我們的生活更具意義,是尋找持久快樂最穩當的方式。當我們每天的行動能夠實現更大的目的,就會出現最強而有力和最為持久的快樂。

從見過大風大浪的企業家到中學學生,我教過許多人如何建立財富,每當我問:「你想賺多少錢?」便會得到各式各樣的答案,但數字通常相當高。我問:「你怎麼會挑這個數字?」便經常聽到熟悉的答案:「不知道。」我接著問:「你能告訴我,你怎麼定義財務富有的人?」我得到的數字總是從一百萬美元起跳。

當我問他們如何得到這個數字,他們通常答說:「聽起來好像是很多錢。」我這麼回答:「是很多錢沒錯,卻也不對,這要看你用錢去做什麼事。」

要成為財務富有的人,你必須有生活目的;少了目的,你永遠不知道何時擁有夠多的錢,而且永遠無法在財務上富有。

如何找到「目的」?
1. 發現你的大哉問
問問自己什麼事情鞭策你,以發現你的目的。什麼事情促使你早晨起床,並在你感到厭倦和懦弱無力時,督促你繼續走下去?這是讓我們對生活感到振奮的原因,也是你正在做所做事情的原因。

當你自問:「我在生活中能做哪一件對我和世界最有意義的事,做了之後,其他每一件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或者不必做?」就是你正在將「目的」帶到生活的重要過程。

2. 缺少答案時,選個方向
「目的」聽起來可能相當沉重,但不必如此。只要想著你希望生活成為什麼樣子的「一件事」,而不是其他事情。設法寫下你希望達成的事情,然後描述你將如何做。

選定一個方向,開始往那條路跨出步伐,看看自己喜不喜歡。時間會使你看得更清楚,如果你發現並不喜歡,隨時可以改變心意,因為那是你的生活。

取得永久快樂的秘訣,是「有目的」的生活
目的是產生力量的最直路徑,也是個人實力的終極來源,包括堅信的實力和不屈不撓的實力。要取得卓越成果,得先知道什麼事情對你重要,並每天採取行動去做那些事情。

當你的人生有明確目標,情況就會更快變得清楚,使你更加堅信自己的方向,這通常會使你更快做成決定。當你更快做成決定,往往也會是率先做出決定的人,最後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而當你擁有最好的選擇,就有機會得到最好的體驗。這就是為什麼,一旦知道要往哪裡去,便有助於邁向生活會帶給你最好的可能結果和體驗。

目的也會在事情不順遂時幫助你。只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正在做某件事情,可以鼓舞和激勵你,流下更多必要的汗水,在處境每況愈下時持之以恆。

目的將會提供終極的黏著劑,幫助你堅持走在設定好的路徑上。當你所做的事情符合目的,你自然會覺得生活有美好的律動,靠雙腳走出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28872154899761&substory_index=1128872154899761&id=100089258965451&mibextid=RtaFA8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 英文
(True practice - cultivating the mind)

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消業障+增福慧

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了生死2 1 人生的意義1 人生酬業1 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1 人命無常呼吸間1 人棄常則妖興1 人間福報1 十善1 三布施致富增福慧1 三家1 三無漏學2 三福田1 三學1 三寶1 久病不癒1 千萬不要1 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1 大乘佛法1 大雄寶殿1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1 不可思議2 不思議業1 不能1 不動心1 中招1 中國1 五逆十惡1 五常1 什麼是修行人1 仁義禮智信1 六如1 六念1 天上不會掉餡餅1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1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1 天地君親師1 天堂1 太平日子1 孔子1 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1 1 心出家1 心外求法謂之外道1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1 心平氣和1 心想事成1 心經1 文化1 父母1 世間1 以戒為師1 以苦為師1 充滿法喜1 功夫1 功夫成片1 功過簿1 功德2 四句偈1 四依止1 布施1 玄一5 玄一人生酬業2 玄一致富經典1 玄一素齋養生2 玄一推薦1 玄一學佛1 玄一學佛修行5 玄一識人學2 玄一讀經修定5 用功1 1 印光大師文鈔3 合一1 同名同生1 同名神同生神1 回報1 因果2 因果十來偈1 因果定律1 地獄2 如果1 如是觀1 妄想1 宇宙人生的真相1 宇宙法則1 安樂1 有捨才有得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1 老子1 老師1 自己1 自在2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1 佛化家庭1 佛法僧1 佛的智慧3 佛教4 佛教術語1 佛眼1 佛經1 佛學1 佛學名相3 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1 努力1 吸引力法則1 1 孝道1 孝親尊師1 忍辱1 2 戒定慧2 戒定慧三學1 戒神1 改變1 決定一生的關鍵字1 走路都是踢到黃金1 里仁1 供養2 具足1 命中注定2 命運2 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1 宗教1 宗薩欽哲仁波切1 定弘法師1 念佛3 念佛成佛了生死1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1 念佛感應故事1 放下4 林玄一1 治標不如治本1 法喜充滿2 法寶3 金剛經1 阿彌陀佛2 阿彌陀佛語錄5 保證1 信念1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1 南無阿彌陀佛3 南無觀世音菩薩2 南懷瑾先生1 宣化上人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1 後悔1 思想1 持戒1 故事5 星雲大師1 看破3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1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3 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1 2 苦集滅道1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1 修行21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1 修身法寶1 修定1 修道1 修福報1 修學三要轉忍空2 冥冥之中1 師父1 師兄1 恩田1 悟道法師1 根本1 消除1 消業障2 真正的1 秘密2 索達吉堪布2 能量守恆1 般若2 般若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迴光返照1 高僧大德7 鬼神2 執著2 1 常見辭彙1 常做惡夢1 2 淨土宗2 淨宗1 淨空老和尚1 淨空老法師1 淨空法師2 淨空法師語錄4 淨業三福1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1 連結1 都是1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1 陰謀1 最高級的修行1 善知識7 善導大師1 報應1 悲田1 惡道1 掌控1 普門品1 智仁勇三達德1 智慧4 朝聞道夕死可矣1 欺騙1 無量義1 無間地獄1 痛苦1 1 菩薩2 菩薩六度萬行3 開水1 開示2 開悟1 開智慧1 集結1 順境1 黃念祖居士1 黃金1 黃警官講故事1 黄柏霖警官1 傳奇1 傳統1 媽祖1 感應1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1 敬田1 會集1 楞嚴經1 業力2 業感自招1 業障2 極樂世界1 當成1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1 萬惡淫為首2 經典4 聖賢教育1 過年1 1 道教1 僧寶1 境界2 2 夢境2 福田1 福報3 福慧雙修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1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1 認命1 認錯1 語錄5 劉素雲老師1 廣化法師1 廣欽老和尚2 2 蓮花1 諸事不順1 駝鳥主義1 儒家1 儒教1 儒釋道1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 學佛14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2 學校沒有教的事1 舉頭三尺有神明1 禪語1 斷捨離3 雙十1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1 藝術1 鏡子1 顛倒1 懺悔2 譬喻2 釋迦牟尼1 釋教1 魔王波旬1 讀經2 觀世音菩薩1 觀自在1 觀自在菩薩1 觀音2 Amitabha1 art1 Buddha3 dream2 Facebook2 fyp1 gold1 Guanyin2 karma2 karma840001 life_reward _karma1 Logos1 logos840002 mirror1 NamoAmitabha1 pin-the-post1 Pretty-Cheung1 quotes1 read_the_Bible1 rich1 Tao1 The_correct_way1 TV1428571 VIP2 warn1 YouTube4 Zen2
顯示更多

最近7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玄一:《佛說十法界圖解》03-1500

【同居、試婚,在佛法裡屬於犯戒】「沒有結婚之前就有關係,性關係,這屬於犯邪淫,這是一切戒經都是如此說的」

佛教徒以後應該盡量在自己的家裡修行,自己的家裡完全可以變成一個佛學院,家裡就是佛學院,電腦就是上師 。(Practice in your own home)

修道難,難如上青天。青天你也上不去,修道比這個難到千百萬倍,不是一生修成的。就像我們這些個出家的道友他都不是一生,多生累劫修的,所以他的智慧不是一生開的,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It is difficult to practice Taoism)

斷惡修善=清淨•慈悲 ㊙️素齋念佛《五福臨門》 (長壽 富貴 康寧 好德 善終) 信願淨定(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聰明不等於有智慧】什麼叫做智慧?什麼叫做聰明?我們佛經說,聰明叫做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智慧,八難之一。八種的災難,世智辯聰是其中一條。難就是說遭遇到困難,沒有辦法開發自性般若智慧,讓世間的聰明智慧障礙住,所知障障礙了,他自己認為很了不起。(Being smart Doesn't mean having wisdom)

【悟空】這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你卻認真了大半輩子(Wukong)

以(月)為題(Theme of the moon)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阿彌陀佛在心間》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玄一合十

海賢老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

【在家念佛,對社會也有貢獻,老實念佛,安定和平】每月閉關一天,念佛迴向全球。玄一:學佛答問2022_0318

玄一:阿彌陀佛。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1)凡念佛處,疫不入境 (2)持戒是你最大的保護 (3)素食是最好的平安符

玄一:最吉祥的一句話,逢人就說阿彌陀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到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玄一學佛修行:全素齋戒念佛=養生之道+致富之道+成佛之道。佛說: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玄一學佛修行 | Facebook

《阿彌陀佛十念法》

玄一:【三輪體空】的智慧攝受是修行、布施、供養、回向等一切法門的最高、最殊勝、最圓滿的修行境界。 三輪體空又名「三輪空寂」

玄一學佛修行 - YouTube 播放清單 Video 影音 Shorts 短視頻 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