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一學佛答問20211104
老師早安;我一直很信賴菩薩對我的保佑、從小學六年級被高壓電電到、當時的情形是眼前一片黑、我心裡只想四個字——菩薩救我;另外兩次是出了車禍、我心裡也想四個字:菩薩救我!您知道嗎?
這三次經歷人生的生死關頭!
菩薩都救了我!但是最近我改念阿彌陀佛!心境上總有些怪怪的⋯⋯我到底應該怎麼做!請老師開示
2021-1104-0923
玄一學佛修行:
一切法從「心」想生
菩薩也都勸我們念佛啊
自己一定要多聽經讀經
念佛是真懺悔、消業障
要真正理解
阿彌陀佛的真實義
念佛是回歸「自性」
清淨平等覺
心就是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就是總誦
全部都包括了啊!
你念佛,菩薩也會收到的!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淨空法師語錄:
【法相唯識宗祖師 天親菩薩、無著菩薩 到最後念佛求生淨土,一心歸命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是
十方三世 一切 諸佛如來
的總代表,盡十方。
所以念一尊阿彌陀佛就是
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統統都念到了,
一尊佛都沒有漏掉,
你才曉得這個佛號的不可思議。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問:請問念彌陀聖號與觀音聖號有何不同?《印光大師文鈔》提及,專持佛號外另加念觀音聖號,以其障緣盡除等。請問我們是一心專持佛號,還是兩者兼之?
答:印光大師教學真正的意思,我們要懂。一心專念佛號是為自己,為求得一心不亂,往生淨土。
加持一千聲觀音聖號,是專門為全世界苦難眾生祈福,不是為自己,也就是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祈求世界和平,消災免難。
這不算是雜修,
因為你自己修行還是一心專注。
我們專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或專念其他佛號都可以。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品》中,講到讀誦一切大乘經論者,只要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能得生。
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是開放的,不是只念阿彌陀佛才能往生,念其他的佛都不能往生,佛沒有這種說法。
因此,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把修學的功德迴向往生,統統都得生,這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偉大之處。
21-090-0080
問:請問為何念一句阿彌陀佛還不夠,還要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答:《印光法師文鈔》有一段開示,若病苦加劇不能忍受之時,在早晚功課迴向之外,可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無量壽經》上,世尊也告訴我們,在緊急危難之時,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能化解災難。
這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比阿彌陀佛還大,是因為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眾生的緣特別深,所以加念觀世音菩薩。
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知道觀世音菩薩的人很多,可見觀世音菩薩深得民心,知名度很高。
這絕對不是說,
念阿彌陀佛沒有效果。
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就專念阿彌陀佛;
若對於阿彌陀佛
信心不圓滿、不具足,
就加念觀世音菩薩。
《文鈔》中,印祖勸人早晚功課或念佛之後,加念一千聲觀世音菩薩名號,是為了迴向給全世界的眾生,祈求世界和平,道理在此地。
我們念觀世音菩薩,諸佛也生歡喜心,諸佛也稱讚、加持。
而專修念佛法門之人,加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是為迴向眾生,祈求世界和平,絕不是為了自己。若為自己,即使遭遇極大災難,極大痛苦,仍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正確的。
「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想佛,佛就現前,
這是真理。
諸位要曉得,不但佛菩薩沒有形相,一切眾生也沒有形相。
今天有這個現相,是因為你執著它,它就有,它就現前;你不執著它,它就沒有,它就不現前。
捨掉情執,也是隨時現相、隨處現相。
㊙️所以,一切現相從心想生。
妄想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只有我有,外面境界相沒有,此話很不容易懂。
芸芸眾生是我自心變現出來的,我的念頭息滅了,境界馬上就消失了。
永嘉大師云:
「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迷的時候,這個境界現前;
覺了之後,這個境界沒有了。
所以,自己成佛後,
看到大地一切眾生皆成佛道。
20-013-1116
問:請問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念阿彌陀佛聖號有何分別?可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沒有分別,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也能往生,
念地藏菩薩名號也能往生。
關鍵何在?
念到功夫成片。
念到一心不亂,品位就更高。
但是念阿彌陀佛可以不要迴向,
因為念阿彌陀佛
就是要求生極樂世界,
念其他的佛菩薩名號都要迴向,
就是這一點差別;
除此之外,沒有差別。
21-090-0083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念佛篇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聞到佛法是有大福報的人,
沒有大福報的人聞不到。
信佛法更是大福報的人,
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脫離苦海,
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佛道,
多難得!
所以,聽佛的教誨,跟佛在一起,好!念佛,佛號不間斷就跟佛不間斷,跟阿彌陀佛不間斷,跟極樂世界不間斷。
這個世間所有全是假的,
沒有一樣是真的,
不值得留戀。
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要修大智慧,要修大福德,要往生極樂世界,要親近阿彌陀佛,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做同學、做朋友,好!為什麼不幹?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第三是『晝夜無間,熟耳根故』,無間斷的說,我們才能夠熟。
古德教導我們修行應該把「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那才有成功的希望。
我們今天什麼熟?
起心動念就貪瞋痴,這貪瞋痴很熟,起心動念它自然就生起來;念佛不熟,常常把佛號忘掉了。
祖師教給我們要把生處轉熟,就是把念佛轉熟,把貪瞋痴的念頭漸漸忘掉,把它轉生。
轉的方法靠薰習,
薰習不能間斷。
從前淨宗祖庭念佛堂佛號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一年到頭不中斷,這就是教人家薰習。如何能做到不中斷?
在從前是分班念佛,這個道場人數多,分班輪流念,晚上四個人一班,一班念一個時辰(兩小時),或者一支香(一個半小時)。
一支香這一班念完底下那一班接上,不中斷的,這個念法。當班的,你一定要去念,不當班的,隨喜,所以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
我們現在人福薄,
這樣的道場我們遇不到了。
實在說,現在人的福也不比從前人薄,問題就是你會不會運用,現在我們家裡電子念佛機可以二十四小時放佛號不中斷,也不亞於以前祖師的道場。
念佛薰習,假如我們有工作,這個工作需要用思考,我們把佛號聲音放小,不妨礙工作,工作做完再把佛號放大聲一點。
這樣的薰習能有二、三年的時間,確實可以做到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熟耳根故」,這個熟就是淨宗所講的功夫成片,功夫只要成片,也就是只要你這句佛號念熟,所謂「熟」,一切時一切處這個佛號會提起來不會忘掉,這樣的境界就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是這個條件去的。
01-003-0173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由此可知,見性很重要,
不但學佛要講求見性,
在從前念孔子書也講求見性,
小朋友上學念《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性是講真性,真性相近,真性是相同的;習性就相遠,習性就是染污,你染污有厚薄不一樣,所以它就不相同了。
諸位要知道,
「習」就是染污,
這個才愈去愈遠。
如何把習性捨掉恢復到本性,儒家也講這個道理,用什麼方法?
說老實話,儒家用的方法跟佛門淨土宗用的方法是大同小異,先修清淨心,就是不要有妄想,妄想是習性,習性太久就熟了;
㊙️
學佛沒有別的,
把生處換成熟處,
熟處再變成生處,
就成功了。
天天打妄想,熟了;
念佛,念念就斷了,
就忘了,為什麼?
太生疏了。如何把生疏的變熟,把熟的變成生疏,你就成功了。
01-003-0209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鈔【領所聞者,信之不疑,受之弗失,如奉王敕,如遵父命,故云領也。】
㊙️『領』是領納,
用現代話來講,
就是接受、領受。
我們雖然非常慶幸這一生當中聽到這個法門,如果聽到這個法門而不能接受,那也是聞如不聞,跟沒有聽到實在講是沒有兩樣,所以接受非常重要。
這個法門的修學,
就是大勢至菩薩
教給我們的「淨念相繼」,
不懷疑、不夾雜,這就是淨念;繼續不斷,念念無間,這叫做相繼,這是念佛的要訣。
蓮池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
『信之不疑』,我們對於世尊所說的,對於一切諸佛所說的,深信不疑。
『受之弗失』,我們接受過來,完全接受過來,決定不能把它失掉,失掉是什麼?
忘掉就是失掉,淨念不能相續,斷掉了,那就失掉了。我們佛法裡面叫做失念,這念失掉了、忘記了。平常教我們念佛,每天要定數,這都是便利於初學。初學妄想煩惱很多,不知不覺它就起現行。
由此可知,阿賴耶識裡面含藏妄想煩惱的種子非常多,力量也強,因為它隨時會現前。念佛這個種子少,力量薄弱,所以念念就忘掉了。
還有很多人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了沒多久,阿彌陀佛忘掉了,手還在動,還在掐念珠,佛號沒有了,他又打妄想去了,這個初學的時候常常有,這就叫失念。
這就證明佛號的力量很弱,佛號的種子不多,抵不過煩惱、妄想。
我們要不斷的來練習,所以每天定多少聲的佛號,一定不能間斷,就是培養。
㊙️古人講,生處換成熟處,熟處換成生處,生是生疏,我們對佛號很生疏,煩惱習氣很熟、很容易現前,把兩個調換一下,煩惱習氣慢慢的生疏,佛號漸漸的念熟,功夫就成就了。
我們常講「功夫成片」,
果然把生熟一對調,
功夫就成片。
01-003-0284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可是諸位聽了前面所說的修學的綱領、目標,這句佛號怎樣達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人可以說是無始劫以來,這不是一生,多生多世我們都是迷惑顛倒、妄念紛飛。
佛法修行的方法是如何把妄念斷掉,能把妄念斷掉,這叫真正的功夫。
參禪是一種方法,
持咒也是一種方法,
止觀是一種方法,
持戒也是一種方法,
所以方法很多,
八萬四千無量的方法,
念佛也是許多方法裡面的一種。
㊙️念佛的要領,
就是我們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是妄念、都是妄想、都是習氣,我們用這句佛號把所有一切妄念取而代之,換句話說,用一個念頭來斷一切的妄念,所以這個方法就很巧妙了。
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妄念一起來,第一個念頭起來了,這是習氣,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這叫做念佛,把我們的習氣統統換過來,古人所謂「生處成熟,熟處成生」,我們現在念這句阿彌陀佛很生疏,常常會忘掉,這妄念很熟,妄念常常起來,現在把它換一換,希望一動念頭都是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捨掉,這叫功夫。
01-009-0001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玄一學佛答問20211104